日前,由北京師範大學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組織的《數字經濟時代的勞動力市場改革》一書發布,這是該研究中心發布的第12篇研究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的學術成果。 該書分析了數字經濟時代勞動力市場的主要變化,為加強就業優先戰略實施、促進勞動力市場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該書提出,在數字經濟時代,新一代資訊科技不斷滲透到生產、服務和生活等領域,對勞動力市場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主要包括擴大市場範圍,自動化和智慧型化對就業既有替代作用,又有創造性作用, 數字平台拓展了就業空間,創造了新的就業方式,數字技能成為勞動者的必備技能。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國勞動力市場也呈現出諸多新特徵,該書總結了數字經濟時代勞動力市場改革的八大特徵。
首先,數字經濟導致了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變化。 數字經濟對總就業和就業結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並導致了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變化。 首先,數字經濟有利於促進長期就業增長,可以產生巨大的就業創造效應。 其次,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職業型別的結構性變化,數字職業的快速出現推動了傳統職業的數位化轉型。 此外,勞動力市場發生結構性變化,數字經濟就業比重顯著提公升,隨著高新技術產業人才需求增加,勞動力市場結構性矛盾將進一步加劇,職業需求調整迭代的步伐與數字經濟發展高度相關。 數字經濟也加劇了就業的兩極分化。
其次,數字經濟拓寬了就業與工作的邊界。 數字經濟帶來的就業邊界的擴大,包括時空邊界的擴大、就業方式的擴大、雇傭勞動範圍的擴大。 數字經濟推動的就業邊界擴大,將從多個角度對社會整體就業產生影響。
第三,數字技能已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就業門檻。 數字經濟融入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數字技術的快速迭代對勞動者掌握的數字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工智慧取代某些工作並不意味著失業率的大幅增加。 新技術也將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工人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提高他們的就業技能,以適應和應對即將到來的就業變化時代。
第四,數字經濟提高了勞動力市場配置效率。 一方面,數字經濟通過增加渠道和路徑,降低了求職成本,提高了勞動力市場配置效率。 另一方面,通過平台的監測和公升級,在保證穩定就業率的同時提高配置效率,在保證穩定就業的同時促進靈活就業的發展。 此外,數字經濟提高了全球勞動力市場的配置效率。
第五,數字經濟是一把影響就業質量的雙刃劍。 隨著產業結構和社會態度的轉變,勞動者的工作方式正在迅速變化,一些勞動者實現了更高質量的就業,而另一些勞動者則在工作方式的轉變中被邊緣化。 數字技術在促進就業平等、就業保障、工作與生活平衡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但在短期內可能導致收入差距擴大、對原有就業保障體系構成挑戰等問題。 數字技術引發的工作方式變化是一把雙刃劍,影響著就業質量。
第六,數字技術的發展伴隨著收入分配格局的重塑。 數字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所導致的生產方式和就業模式的變化,將進一步導致收入分配格局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將大於以往的科技革命。 數位化帶來的技能溢價在一些行業和職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數字技術以其便捷、跨空間的優勢促進弱勢群體收入增長。
第七,基於數字技術的新型就業形式挑戰傳統勞動關係。 新型用工形式存在勞動合同簽訂率低、社會保險參與率低、集體談判能力弱等問題。 現行勞動法和勞動關係認定標準無法有效解決新就業“去勞動關係化”背景下勞動者權益保護問題,社會保險制度無法有效覆蓋,缺乏協商協調方法。
第八,數字經濟正在重塑勞動力市場治理。 搶占數字經濟高地特別是人才高地的戰略已成為全球趨勢,勞動力要素在數字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隨著靈活就業的快速增長,能夠適應長期就業質量的提高、新就業群體勞動關係的改善、勞動保障覆蓋面和質量的提高的政策仍有待完善,包括教育、社會保障、財政政策在內的各種政策組合, 需要推廣。(張靜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