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浙江美術館、浙江省博物館、駿國藝術學院主辦,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西泠印章學會協辦,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學院、浙江大學中國藝術學院支援, 與香港金墨堂書法研究會合作,在浙江美術館舉辦“郎子玉昌——趙志謙特展”。
趙志謙特展是浙江美術館近年來繼王鐸、傅山、何少基等人獨立策劃實施的“中國傳統經典系列”特展之後的又一主題展,也是浙江本土藝術家首次出現在該系列中。 為充分展現趙志謙的藝術經歷和藝術風采,從全國18家博物館、美術館等機構借閱作品和文獻近300件(組),通過學術梳理,整合為漢隋(書法)、天治神秀(繪畫)、印外版畫(篆刻)和餐飲經典(文學)四個單元, 全面呈現趙志謙一生輝煌的藝術成就和鮮明的風格特色。規模最大的展覽。趙志謙現存的作品並不多,展出的作品中國家一級文物7件,其中展出方形篆刻作品近百件,佔趙志謙現存篆刻作品的四分之一。
此外,展覽還融入了科技元素,營造出獨特的參觀體驗。 在場景體驗上,將傳統元素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以趙志謙的篆刻為原型,以趙志謙的《奇魚畫》為藍本,以趙志謙的藝術年表為素材,分別打造了三個互動體驗區,讓觀眾感受到篆刻的精妙和繪畫的廣度, 從而了解趙志謙的藝術生活。
展會同期,ZJAM將繼續推出系列學術活動“講座”,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分享交流趙志謙生活藝術方面的研究成果,推動趙志謙的研究、推廣和傳播,為趙志謙的學術研究創造新的陣地。
趙志謙(1829-1884),原名義府,後改為大叔,又稱冷君、北安、五伯等,浙江紹興人。 趙志謙的一生充滿了冒險,但他創造了乙個無比巨集偉的藝術世界。 他是晚清傑出的書法家、畫家、篆刻家、學者,修養全面,開拓性有成。 著有《國學傳》《悲寺僧餘詩》《悲寺書人遺跡》《補碑訪談》《六代其他語錄》《張安雜語》《悲宮余墨》, 《二金雀巢堂的印章》等,以及《仰望千七百二十九鶴寨系列》等編纂。
如至尊
趙志謙的無限啟示。
薛元明. 趙志謙有一句很有名的名言:“乙個三歲的孩子,就能看到大自然的本性;如果你是乙個偉大的儒家,你必須有乙個神聖的表演。 “本質是自我評價。 書法家,乃至所有藝術家,都必須有一顆童心。 在學習和藝術創作方面,趙志謙實現了書法、書印、詩書畫印合一的“五位一體”。
對趙志謙具體作品的評價太多了,各有各的喜好,各有側重,各有看法。 其實,觀察這樣一位前大師的經典創作,更重要的是從中得到一些靈感,每個人都可以拿走自己需要的東西。 這是趙志謙的價值所在,也是他藝術生命力常青的根本原因。
毋庸諱言,在對趙志謙作品風格的評價上,時不時有批評,認為他的書畫、版畫作品有時過於肆無忌憚,嫵媚迷人,有時姿態過於暴露,缺乏必要的微妙之處。 這還是在仁智的範圍內,蘿蔔青菜也有自己的愛、好、恨,但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大多數人的認知。 歷史地位來源於絕大多數人的身份認同。 而且,風格是極端的,只要始終立足於藝術的本體論,做到極致,就是大師。 如前所述,趙志謙做到了“五位一體”,如果只看書畫印章,忘了趙志謙本人,忘了他的人生經歷、命運、內心的掙扎和糾結,難免有偏頗。 趙氏的書法風格優美,說明內心很堅強,心胸開闊,知足快樂,很少見到滄桑,在一定程度上與趙志謙的年齡有關,不如六十歲。 從現存最早的22歲寫下《風雕》閻凱式對聯,一直到56歲去世,趙志謙一直處於創作的巔峰時期,但30多年的時間,大多數人可能基本只是乙個積累期,對他來說,屬於創作的高產期, 留下了太多的詩、書、畫、版畫作品,含金量驚人。
據史料記載,趙志謙“兩歲就能用筆寫字”,五歲時“用眼睛和腦子背誦,經常想出新的想法,不能有質量地回答老師”。 然而,誰能想到,趙志謙的書畫,最終竟然是“無意中成佛”。 “我三次都沒能試過”,他注定職業生涯一無可返。 終其一生,他只是乙個七級官員。 但藝術史為它增添了一位不可或缺的大師。 雖然他有時會因為“我父母打算生下我”而感到沮喪。 但是,一旦趙志謙沉浸在創作的狀態中,他就會忘記所有的不快樂,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一直是後代的靈感源泉。
趙志謙成功的關鍵在於“過去不好,現在也不壞”理念的有效實踐。 趙志謙評論說,“鄧世如有四才六人,包世辰三人七人,吳然之天九人,七天三人”,其實他不願意。 如果他出生在鄧世如之前,他可能是原著。 趙志謙取法題,不拘一格,“北宗之意,南宗之法”,所謂“燕帝魏面”,徘徊在漢、魏、晉、唐三代之間;另一方面,他非常關注同時代的鄧世如、包世辰和何少基,其實還有乙個名不見經傳的德林,是鮑世辰的學生。 趙志謙的官書直接來自鄧世如和德林,與衛北一起入書,書法服從包世辰,小線草帶走了何少基,最終實現了封印魏碑的整合。 如果把趙志謙和那些對他有影響的書法家們比較,那面子是自力更生的。
趙志謙的成功再次驗證了乙個道理:天才也要勤奮。 在他短暫的一生中,他創作了大量才華橫溢的作品,每時每刻都體現著他個人的創造力。 用魏碑書法書寫印章,模擬“石平公像”創作魏書陽文字旁段第一段,不願墨守成規。 這是所謂的專業書法家、專職書法家、專業書法家所無法比擬的。 趙志謙拒絕重複。 在趙志謙的傳世作品中,幾乎沒有相同內容的“自我複製”作品,他拒絕社交,只為知己和朋友做書、刻版。 儘管如此,對於生活在世界紅塵中的書法家來說,總是無法避免“適應”的苦差事,但趙志謙拒絕處理,看到了個人狀態的差異,這讓他的書法風格在兩個方面“互補”:一是大字作品,按照當下的審美標準, 有“業績”的一面,注重技術技能,是一本“用心之書”;二是小字尺和手稿,可分為“日常寫作”和“無意書”。 大字銘文生動,小字銘文組合,無痕。 這似乎是截然相反的事物,但實際上它們是有機的,不可分割的。
趙志謙之所以能夠渡過過去和現在,從時間中取法,杜絕“時代的劣勢”,形成自己的人格,關鍵是要用自己的氣質來引領,雖然事業一輩子都不如意, 他始終保留著“老子不高興”的囂張跋扈,“老子不認敗”的野心,以及“敢為天下第一”的勇氣。其書、畫、印風格統一,實現了書香或文人與金石的完美結合。 人格不是憑空創造的,它不能是水源,它必須建立在心靈、人性、自然的基礎上,標題《楊希霆畫小雕像》中有一句話:“群體被毀滅,我不被毀滅,我不會報告它。 還是名聲,不是讚美,我不好。 那些不畫我的人可以看起來像我。 如果你對我有疑問,你會說我會聽和笑。 對於藝術創作來說,重要的是堅持,既要有藝術本身的積累,又要堅持個人品格,不變,“不忘初心,必常如此”。
書畫家要注意'文化修養'“這句話常掛在嘴邊,很多時候都是空話,根本原因就是他們並沒有真正理解這四個字。 “溫”可以理解為文人的真實性格,書法家、畫家、詩人的底色應該是文人、讀者、終身讀者;“轉化”是指有文化的人要盡力消化自己該讀的書,直到產生“化學反應”,不能白費“修煉”是指由外而內修身,修德、修功德、修業;“滋養”就是由內而外的提公升,滋養心、身、氣,尤其是“我擅長修煉我的好然氣”。 只有把這四個字理解到位,並付諸實踐,才能有效地促進創造。 趙志謙的成功,從根本上做到了“知行合一”。
說到基本面,趙志謙的出現,就是“時局造英雄,英雄造就當局”的結果。 換句話說,它涉及時間、地點和人。 “天石”是當時石碑研究的潮流,正處於求變求突破的階段;“地理優勢”就是受益於浙江的文化脈絡;“和諧”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趙志謙有乙個萬能的朋友圈,志同道合,給予他鼓勵和幫助,促使他改變,二是就趙志謙本人而言,“人為因素是第一位的”,正如他所說:“獨立貴,天下廣闊, 很多人說,總是筋疲力盡,很難找到獨立。 這種傲慢的性格,讓他不甘落後,不斷有“求變”的衝動和激情。 當各種“協同”因素到位時,機會一到,趙志謙就會出現。
古人常說“厚積稀發”,預設是單一的範疇,對於趙志謙來說,就是“厚厚厚的毛”,因為他的創作是針對“詩、書、畫、印”的“五合一”,是“五獨”。 雖然司人早已離世,作品成為傑作,但好在時至今日,時不時能讓人反思仰望,如至尊,淨化天下,賞心悅目,不斷有新的啟示。
常規指令碼快樂雕刻。
趙志謙,2024年。
168.5cm×36.5cm×2
浙江省博物館藏。
印書徐的記敘本(任選兩開)。
趙志謙,清代。
32.4cm×57.5cm(每次開啟)。
故宮博物院藏品。
杜甫《東西兩川語》軸的常規劇本摘錄。
趙志謙 1859.
101.8cm×18.4cm
故宮博物院藏品。
星書《姬玉報》對聯。
趙志謙 1865.
134cm×30cm×2
寧波天一閣博物館收藏。
力書Pro“劉雄平板電腦”軸。
趙志謙,清代。
92cm×40cm
駿光藝術學院收藏。
星書秋草水雲。
趙志謙,清代。
130cm×30cm×2
駿光藝術學院收藏。
星書摘錄了蘇軾的《溫能畫雲當谷燕珠姬》四屏條。
趙志謙,清代。
160cm×41cm×4
駿光藝術學院收藏。
常規文字雄偉的英文對聯。
趙志謙,2024年。
243cm×28.5cm×2
紹興市博物館藏品。
常規文字白色駒谷銘文。
趙志謙 1883.
168.5cm×95cm
西泠印章學會收藏。
麗朔集錦樂視無間橫幅。
趙志謙,清代。
37.3cm×163.5cm
天津博物院收藏。
花卉四屏條。
趙志謙,清代。
245cm×60cm×4
駿光藝術學院收藏。
花扇。 趙志謙 1859.
18.8cm×51.3cm
浙江省博物館藏。
花圖軸。 趙志謙,2024年。
136.4cm×30.3cm
杭州博物館收藏。
花卉圖集(精選頁面)。
趙志謙 1859.
22.9cm×31.9cm
故宮博物院藏品。
異國情調的魚畫卷。 趙志謙,2024年。
35.4cm×222.5cm
溫州燕園美術館收藏。
龍門山買壽藏地圖。
趙志謙,清代。
32.8cm×131cm
中國美術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