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後,出人意料地迎來了東南亞的制裁,首先是馬來西亞。 12月20日,馬來西亞**發布了兩項禁令:禁止懸掛以色列國旗的商船停靠馬來西亞港口,以及禁止運往以色列的貨船在馬來西亞港口裝貨。 這一決定的背後,不僅是對以色列的譴責,更是馬來西亞多年來對以色列深深不滿的爆發。
在全球範圍內,支援巴勒斯坦和反對以色列的國家不僅包括中東國家,還包括伊斯蘭世界的國家,以及長期與美國和以色列為敵的國家。 作為乙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國家,馬來西亞的官方宗教是伊斯蘭教,其政治立場一直與以色列不一致。 在全球範圍內,包括馬來西亞在內的近30個國家仍不承認以色列。 事實上,馬來西亞公民的護照上印有“這本護照在除以色列以外的所有國家都有效”的字樣,足以見證馬來西亞人對以色列的強烈反感。
雖然馬來西亞理論上不是中東國家,與以色列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但以色列當年的一系列所謂“背刺”行為,讓馬來西亞人難以忘懷。 在以色列存在的早期,馬來西亞與以色列的關係相對友好。 然而,在20世紀60年代,隨著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爆發軍事衝突,阿拉伯國家基於“敵人的朋友就是敵人”的原則,明確支援印度尼西亞,而以色列卻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援。 從那時起,馬來西亞**採取了強硬立場,不僅不承認以色列,還公開支援巴勒斯坦獨立運動。
在巴以衝突死灰復燃之際,馬來西亞成為第乙個對以色列實施實質性制裁的國家,這絕非巧合。 馬來西亞**一直在全球舞台上公開支援巴勒斯坦,譴責以色列的行為。 即使面對來自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壓力和威脅,馬來西亞**仍然保持強硬。 在今年的APEC峰會上,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易卜拉欣在拜登面前呼籲美國對以色列實施制裁,進一步表明馬來西亞對巴勒斯坦的支援。
雖然馬來西亞沒有在軍事上直接與以色列對抗,但其海上優勢使其能夠在經濟領域對以色列實施制裁。 馬來西亞擁有眾多天然港口,其中民都魯港位於馬來西亞砂拉越海岸中部,是中東和歐洲之間海上航線的繁忙樞紐。 巴生港(Port Klang)和丹戎佩勒帕斯(Tanjung Pelepas)等其他港口也躋身世界前20名港口之列。 以色列的海運**以進口為主,涉及燃料油、煤炭等大宗商品,幾乎都需要經過馬來西亞港口過境。
隨著馬來西亞的制裁,以色列的海運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例如,以色列貨輪最初通過地中海-蘇伊士運河航線運往馬來西亞。 然而,自11月26日以來,胡塞武裝對蘇伊士-紅海航線發動了“船隻突襲”,對以色列的海上運輸造成了嚴重打擊**。 現在,馬來西亞的制裁已經完全捏住了以色列的航運“七寸”。 ZIM的貨輪不得不繞道好望角,運輸成本飆公升,週期大大延長,給以色列的海上運輸帶來了新的危機**。
馬來西亞此刻的表現不僅僅是對以色列的制裁,而是全球國際關係的乙個縮影。 在多極化的國際形勢下,以色列作為輿論批評的物件,必然會面臨更多國家的反對和制裁。 馬來西亞的堅定立場,成為反對以色列的典範,也凸顯了美國霸權的弱點。 在這種背景下,以色列的日子將越來越艱難,而馬來西亞則在全球舞台上贏得了道德上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