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深度無關的穿透力
樂觀主義者向前邁進
作者:陳萬林。
編輯:李明達。
風格: Nanci Mingxiang.
*:首才-壽彪財經學院。
看期待的菜,是資本的常態,最怕的就是“狼來了”的故事。
12月4日,藥明生物發布業務更新:由於COVID-19營收快速下滑,兩大業務營收均出現下滑,今年業績將不及預期。
同日,藥明生物在**23開業79%,經過與交易所緊急溝通,於10時49分成功暫時中止,於33時關閉15股港元,市值縮水超過400億港元。
12月6日,藥明生物宣布獲准回購最多4個24841176億股,並擬以不超過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億元)的總價回購上述股份。
真正的黃金投資值得稱讚,但這能恢復投資者的信心嗎?6天股價**115%,收於30港幣7元。 三個交易日後,12月12日收於28點6港元,市值1,217億港元。
市場在猶豫什麼?
預期的突變,早期跡象
遲到的“真心話大冒險”?
這對家庭來說並不痛苦。 縱觀CXO行業,它正在從過去幾年的15%增長到未來兩年的個位數增長。
12月4日,“悲觀”的預期幾乎使該行業的情緒崩潰。 CXO概念股集體跳水:藥明康德跌88%,格洛麗亞下跌1091%,康龍化成下跌1449%,金斯瑞和兆研跌超6%,維亞生物跌超4%。
市場並非沒有道理。 在生物醫藥行業,“藥明科”地位很高,藥明生物、藥明巨諾、藥明合聯、藥明康德都可謂名名。
以藥明生物為中心,業務覆蓋生物藥從概念到商業化生產的全流程。 它在中國、美國、愛爾蘭、德國和新加坡擁有 12,000 多名員工。 截至2024年6月底,已幫助客戶完成621個研發生產綜合專案,其中商業化生產專案22個,躋身國內CXO行業領軍企業之列。
近年來,該公司的業績有所提高,有目共睹。 CEO陳志勝曾對**表示,藥明生物過去10年平均營收增長超過60%,利潤增長超過80%,是行業的奇蹟。
針對CXO行業增速放緩,陳志勝曾表示,“目前,藥明生物仍將有非常好的增長,在CXO行業仍將有兩到三倍的增速。 至於CXO行業,大多數公司的增長率正在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這主要是由於市場週期性反應的結果。 ”
基於這種信心,藥明生物設定了高績效目標,讓當下的“軟服務”更加引人注目:將今年的收入增速從30%下調至10%,將非新冠業務增速從60%下調至36%。
公司藥物開發業務營收增速低於預期,主要原因是:在下行週期中,公司2024年新增120個專案的目標過於激進;生物技術融資的放緩導致新專案減少:比去年減少了40個專案,這意味著收入損失了約3億美元。
業績預測下調主要是由於藥物研發(D端)和生產(M端)營收下滑,而藥物研發(R側)、藥明新聯(XDC)、藥明海德(疫苗)符合預期。
在D方面,藥明生物認為,“公司2024年新增120個專案的目標在下行週期中顯然過於激進,因為生物技術融資放緩導致新專案數量較去年減少40個(意味著收入損失約3億美元)。M端,由於監管審批滯後,今年下半年大型藥企的三款重磅藥被推遲,影響營收約1億美元。
簡而言之,開發和生產收入的下降導致了預期的下降。
問題是,藥明生物直到現在才認清事實,向投資者坦白,“說實話”是不是太晚了?
畢竟,新專案的下滑已經在2024年上半年了。 據《國際財經報》報道,2024年6月,藥明生物投資者開放日後,有訊息稱,截至5月底,藥明生物共新增專案25個,遠低於去年同期的47個。
2020-2024年,藥明生物分別新增專案103個、156個和120個。
業內人士指出,CXO行業的營收是以專案為主的,“如今的業績往往來自幾年前的訂單”。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在2024年10月底的**溝通會議上,陳志勝表示,“年初設定的120個新專案目標沒有改變”。 僅僅乙個多月後,畫風的突然變化就讓人無法接受。
為什麼這麼晚才宣布?2024年11月17日,藥明合聯持股60%的子公司藥明生物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掛牌上市,發行價20每股港幣6元。
對此,雖然分拆上市有利於兩家公司業務更加專業化,但仍有部分**質疑藥明生物對優質資源的分離,稀釋增長空間。 你有沒有預料到,如果業績不及預期,業績會對資本方產生影響,所以你提前拆分了融資“緩衝”,同時趁機“保護”了新股的股價?
哪個對哪個錯,仁者不做評價。 截至12月12日,藥明合聯收於29港幣10元,但12月1日為32元9港元已經下跌,但仍比發行價上漲了40%以上。
**,增持,珍惜信任羽毛
梳理互動平台,不乏抱怨和疑惑。 甚至回購也被一些股東懷疑是公司故意“做空”,然後低價**。
客觀地說,以上這番話或許是偏頗和片面的,不乏個人色彩,但也打折扣了一定的市場情緒,如何恢復投資者的信任是乙個嚴肅的問題。
過去,藥明康德是資本市場的老玩家。
除2024年上市、2024年退市的藥明康德子公司藥明康德外,藥明藥業目前共有4家上市公司。 藥明生物於2024年6月在香港聯交所完成上市2024年,藥明康德在A+H股上市2024年,專注於細胞的藥明巨諾在香港聯交所上市2024年11月,擁有100多個ADC整合專案的藥明合聯從藥明生物分拆出來。
頻繁的資本行動成為藥明集團快速擴張的重要動力,也讓公司、家族掌門人李戈、大股東收穫頗豐。
以藥明康德為例,截至12月6日,該公司2024年累計套現超過110億元。 此外,藥明康德於8月9日宣布,其股東Summer Bloom Investments (I) PTEltd.**該計畫尚未完成,股東將通過集中競價和/或大宗交易持有合計不超過2,968股A股450,000股。 截至 11 月 29 日,該計畫已接近一半。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6日,藥明康德股東已套現182人32億元。 僅從2024年6月10日到2024年8月,李歌及其協奏演員進行了三次**,套現約98億元。
針對此次下調,藥明生物CEO陳志勝同時擔任藥明合聯董事長。 據銀柿財經訊息,據港交所訊息,陳智勝在11月17日贏了50港幣3274元 股票平均價格為12股0118萬股藥明生物股份,同日持股27股平均售價8,814港元**合資西聯340,000股。
此外,藥明生物執行董事兼首席技術官周偉昌也於11月17日完成了**藥明生物股份的入股,**成交量為36041萬股,**均價50每股3274港元。
淨利潤首次下滑,營收增速創下新低
今年是藥明生物歷史上最艱難的一年,我們從未經歷過如此寒冷的冬天。 12月4日,陳智勝在業績交流會上感慨,“我們低估了行業對我們的影響,我們真的吸取了教訓。 ”
眼看股價暴跌,藥明生物也急於穩住信心。 12月4日深夜,集團宣布經營經營及財務狀況依然強勁,經營經營及財務狀況未出現重大不利變化。
儘管由於生物技術融資放緩,生物技術行業的年增長率為個位數,以及由於 COVID-19 相關專案的收入下降和幾種重磅藥物的生產延遲,2023 年的收入增長低於預期,但該公司對其未來前景仍然持樂觀態度,在 2023 年實現約 10% 的整體收入增長, 並將繼續投資於產能和產能提公升,以在2024年和2024年保持強勁的毛利率和增長率。
仔細考慮了這些話,發展的信心還是很強的。 不過,從上述股價走勢來看,外界依然不乏疑問。
鐵也需要堅硬。 基本面無疑是真正重新獲得投資者信任的關鍵因素。 2024年上半年,藥明生物營收同比增長17%。 同比8% 至 849億元,淨利潤2338億元,同比下降1018%。淨利潤上市以來首次下滑營收增速也創上上市以來新低。
2017-2024年,藥明生物營收增速如下: 38%,同期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增長率為。 45%。
可以看出,2024年出現了拐點的跡象,這也意味著,如果上述預期下調並成真,2024年企業營收增速將創下新低。
為什麼?
2024年2月,藥明生物被美國商務部列入未經驗證名單(UVL)。 當時,陳志勝表示,上市的影響是可控的。 不過,外界還是有疑問,畢竟公司部分營收離不開美國,事件直到當年10月才基本解決。
從毛利率來看,從2024年的40位2021 年繼續上公升至 46%93%,而 2022 年為 44 人04%。
2024年上半年只有4193%,而去年同期為 4736%,下降 543個百分點。
從產品細分來看,藥明生物70%以上的業務收入來自海外。 業績增速放緩和預期下調可能與三星生物搶單有關。
據電子藥經理不完全統計,三星生物今年已與輝瑞、諾華、百時美施寶、羅氏、禮來、葛蘭素史克等藥企達成擴產合作,累計交易金額超過24億美元。
興華管理人黃兵認為,雖然藥明生物在過去10年中實現了行業三到四倍的增速,但未來增長的預期下滑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估值水平。 此外,由於地緣政治等因素,部分訂單可能會流向競爭對手,這也影響了其競爭力。
同樣在12月4日,交銀國際將藥明生物的評級下調至中性,中泰國際將目標價從58港元下調至32港元。
內部和外部都得到了根本性的回報
據Pharmacube資料顯示,2024年創新藥I類市場融資金額為393億元,同比下降36%。 2024年上半年,在A股跌幅前20名中,CXO板塊佔據了5席:美迪西、康龍化成、藥石科技、泰格醫藥、九州製藥。 藥明康德、寶騰股份等CXO**遭受的損失也較為明顯**。
據華安**統計,22家CXO公司上半年整體營收為457家22億元,同比增長424%;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為1115億元,同比減少719%。
顯然,藥明康德並不是一臉疼,預期的下調具有一定的行業屬性。 行業分析師孫業文表示,近三年來,新冠藥物的發展為CXO行業提供了強勁的增量需求,部分從業者基本處於“以騙取勝”的境地。 然而,風口終究會過去,接踵而至的洗牌陣痛讓公司心痛不已。
正如藥明生物在這份財報中坦言:去年與新冠疫情相關的高基數也導致了今年藥品產量的下降。
更深入地看,它與CXO行業和創新藥息息相關。 由於新藥研發風險高、投入大、回報周期長,醫藥巨頭紛紛將相關業務外包,帶動了藥明康德、藥明生物等CXO巨頭的快速發展。 反之,當迴圈旋轉,**不好時,自然很難獨處,過去發展得越快越大,疼痛反應越強烈。
當然,除了外部環境的變化,可能還會有對自身策略的反思。
自2024年上市以來,藥明生物一直保持高增長和高利潤,五年間營收從16億元飆公升至153億元。 究其原因,是行業處於押注和押地的狀態,誰先做誰就能率先。 藥明生物抓住機遇快速擴張,最終成為行業龍頭企業。
業內人士指出,已經獨立上市的藥明生物比藥明康德更具進取性、更大膽、更快節奏另一方面,藥明生物擁有強大的運營能力,以藥明合聯為例,從成立到分拆上市僅用了三年時間。
行業分析師餘勝梅表示,在2024年之前,藥明生物的快速擴張模式就有了挑戰的預警,有“裁員”“過冬”的訊息。 好在疫情讓企業快速恢復,享受了一波紅利。 但是,當情況不好並且缺乏足夠強大的業務支援時,根本問題就變得明顯了。 畢竟CXO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大家都在回歸行業本質,獲利微薄但周轉快,合作模式持久穩定。 藥明生物的高利潤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上述業績停滯和預期下調,是否為過去的“後遺症”買單?
2024年和2024年,藥明生物的研發費用為52億元,683億元,341億元,同比增長2583%。持續增長值得肯定。
但是,從研發費用率的角度來看,與年營收超過100億相比,研發強度可能仍有待提高。 畢竟行業內不乏競品,迭代性高、競爭性強,越來越依賴技術研發的質量、精細化和專業性。
在寒冬尋找機會,要練功
當然,一時之間很難改變大趨勢。 總體來看,醫藥行業提質增效的創新趨勢沒有改變,創新藥需求旺盛。 從研發到製造,一種藥物離不開CXO的專業服務,行業“賣水人”的價值基礎依然堅實。
西南地區研報指出,從行業來看,全球醫藥研發投入穩步增長,CXO行業景氣或將持續,預計全球醫藥研發仍將保持在26%的增速是穩步增長,並指出有機業務的增速將重塑CXO估值體系。
聚焦藥明生物,仍有許多亮牌支撐著增長圖景。 “全球最暢銷的30種生物製劑中有三種是由我們生產的。 目前生產的生物製劑中有三種預計將達到50億美元的潛在峰值銷售額,兩種預計將達到30億美元,三種預計將達到10億美元。
藥明生物預計2024年將實現穩步增長,2024年及以後將恢復強勁增長。 隨著市場需求旺盛,藥物偶聯物市場份額不斷提公升,藥明海德預計2024年營收增長70%-75%,2024年營收增長60%-65%此外,公司在愛爾蘭的疫苗工廠的建設已接近尾聲,預計將從疫苗專案和工廠建設中產生工藝轉移收入。
從競爭環境來看,競品三星生物科技近期出現口碑危機,於2024年10月底被FDA點名。 所謂對手的挫折,就是自己翻盤的機會。 客戶或潛在客戶的流失對藥明生物來說應該是有利的。
從長遠來看,同樣有希望。
陳志勝曾說,“在醫藥行業,我們一定要看好,無論目前的環境是'冰櫃'還是'冰箱',行業在過去一兩年內都可能面臨挑戰,但這些挑戰都是暫時的,只要存在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我們就會看到隧道裡的曙光。 ”
事實上,冬季洗牌並不一定全是壞事。 只有當潮水退去,才能顯露出假火真金。 如果頭部企業往往具有更強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如果能在這個週期中努力,檢查和填補空白,一旦第一次恢復往往更快,甚至迎來新一輪的閏期。
會不會是藥明生物?
本文由壽才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