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為了追逐“走到天涯海角”的夢想,我們年輕時就離開了家鄉。 那時候,我們的家鄉是我們靈魂的支撐,也是我們父母守望的地方。 然而,總有一天父母會先走,家鄉會悄然變成家鄉。
回到家鄉的鄉下,曾經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的震撼。 感情漸漸淡去,時間彷彿倒流,父母離開後,就連村民也彷彿變成了陌生人。 曾經熱鬧的村莊現在變成了荒涼的景象。 何志章在《小兒子離家出走,老人歸來》中寫道:“孩子不知道,笑著問客人是不是**。 ”
陌生的老房子不再是乙個溫暖的家。
我想回家重新認識一下老房子,但我發現這並不容易。 故鄉雖然是靈魂的歸屬,卻成了現實中無法適應的負擔。 當城裡人回到農村時,除了親人的疏遠之外,還有很多地方需要適應。
雖然老房子可以打理,但這種陌生感卻像藤蔓一樣在我心裡生根發芽。 農村的生活似乎比城市生活更艱難。 醫院、購物、用電等問題,都成了生活的煩惱,無不說明家鄉並沒有我們想要的那麼美好。
兄弟姐妹離散,家庭脆弱。
父母離開後,曾經親密的家庭關係逐漸淡化。 兄弟姐妹就像散落的樹葉,不再在一起。 家庭的重擔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遙遠,俗話說:“三年不上門,親不親。 ”
來自親戚和朋友的熱情問候已經變得很少了。 家鄉的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自己的舒適,但彼此卻變得陌生了。 孩子之間的歡笑和兄弟姐妹之間的親密關係,已經逐漸被歲月沖淡了。
家庭和後代之間的脫節。
回到農村,我想分享我過去的經歷和故事,卻發現我的孩子和孫子們並不理解。 對他們來說,農村老家只有偶爾的寄託,沒有根的感覺。
對話充滿了無奈和不理解,就像魯迅在《故鄉》中說的那樣:“他們都像我的辛勞和生活,我不希望他們像跳躍土壤的辛勞和麻木一樣生活。 “子孫對家鄉的漠不關心,讓老人們心中充滿了感慨。
當我們回到家鄉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家鄉的變化,更是心靈的蛻變。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家鄉可能不再是我們的根,但我們在不同的土地上尋找新的根。 或許,家只是我們心中的一種情感,而真正的家已經在不同的地方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