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過去一周,“義烏最大紡織廠正式進入破產程式”的訊息在網際網絡平台上傳播開來,引起外界的廣泛關注。據業內訊息,義烏市法院此前發布公告稱,根據浙江賓王紙業的申請,已裁定受理義烏飛騰紡織破產清算案,於2024年11月20日。 從此,這家擁有27年歷史的義烏紡織廠,一度被視為義烏最大的紡織廠,正式進入“關門”倒計時。
公開資料顯示,飛騰紡織廠於2024年在義烏註冊成立,至今已運營27年。 27年來,飛騰紡織廠一直致力於棉帶紗的生產和銷售,以穩健的發展、規範的管理、先進的技術,一度被譽為行業標桿。 有一組資料顯示,飛騰紡織廠鼎盛時期擁有環錠紡5萬錠,工廠占地面積4萬多平方公尺,紡織工人800多人,連續多年營業收入1億多元,是義烏最大的紡織廠。 20年來,飛騰紡織廠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還提供了數千個就業崗位,為維護當地社會穩定發揮了作用。
儘管如此,面對市場的慘淡局面,義烏最大的紡織廠仍然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最終來到了破產的境地,實在是令人唏噓。
我們知道,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也是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國,在產量和出口量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紡織工業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涵蓋從紡紗、織造、印染、服裝製造到紡織機械、化纖等環節,使我國實現了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過程生產,具有較強的產業集聚效應, 從而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優勢。然而,隨著內外部形勢的轉變,中國紡織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如環境汙染、勞動力成本上公升、國際摩擦等。
過去幾年,我國房價高企、環保等因素使紡織企業面臨成本壓力,原有的低成本優勢正在喪失。 紡織行業作為傳統的製造業,具有勞動密集型、高能耗、產量低、利潤低的特點,**的成本意味著原本極低的利潤受到“威脅”,甚至會出現虧損。 在這種背景下,一些紡織公司不得不做出新的選擇,關閉工廠或搬遷到成本較低的地點。
除了成本上公升,受國際地緣政治衝突影響,紡織領域的訂單開始向新興製造業國家遷移,其中寮國、柬埔寨、孟加拉等東南亞國家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從中國大陸承接紡織產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因素都是外部影響,其實內部影響也不容忽視。 對於很多紡織企業來說,過去的成功模式仍然被沿用,但過去的模式並不適合當前的競爭環境。 因此,積極創新,開發新的商業模式,開拓多元化市場已成為紡織企業的必修課,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文章中**素材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私訊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