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
南韓動力電池研究機構SNE Research發布的資料顯示,今年1-10月,全球各國註冊的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數量約為552輛2GWh,同比增長44%,超過去年全年。
裝機量排名前10的企業中,有6家來自中國,中國動力電池全球市場占有率已達63家3%,比去年同期增加4個5個百分點。
SNE Research資料截圖。
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這三家南韓電池公司的市場份額僅為235%,比去年同期下降1個百分點。
此外,日本松下是唯一一家裝機容量為37的非中韓公司3GWh,位居全球第四,同比增長308%,市場占有率68%,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
中國企業的市場份額繼續保持領先。
具體來說,中國的寧德時代以2038GWh裝機量繼續位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長511%,市場份額為369%,同比增長17個百分點。
根據寧德時代日前發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報告,公司主營收入為294677億元,同比增長40%1%;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為31145億元,同比增長77%05%;扣除非淨利潤26981億元,同比增長68%23%。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主營收入為105431億元,同比增長8%28%;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為10428億元,同比增長10%66%;扣除非淨利潤9428億元,同比增長4%91%。
無論是前三季度還是第三季度,寧德時代的營收和淨利潤都實現了正增長。
SNE Research表示,寧德時代的持續增長得益於海外市場的擴張,尤其是磷酸鐵鋰電池佔比的增加,今年前10個月,寧德時代除中國以外的所有市場同比增長近2倍。
目前,寧德時代的電池不僅應用於廣汽埃安Y、氪氪001等中國市場主要電動車型,還應用於特斯拉Model 3 Y、寶馬IX、賓士EQS等全球車型。
比亞迪875GWh裝機量繼續位居全球第二,同比增長665%,市場占有率15%8%,同比增長21個百分點。
比亞迪日前發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621輛51億元,同比增長3849%,歸母淨利潤10413億元,同比增長8216%;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實現營業收入422275億元,同比增長5775%,歸母淨利潤21367億元,同比增長12947%,成為前三季度淨利潤領先的車企。
具體到動力電池領域,比亞迪已在深圳、惠州、青海、長沙等地建立了電池生產基地,現有產能263GWh,計畫2024年達到625GWh。 除了保證100%自供外,還為東風汽車、一汽紅旗、豐田、特斯拉等車企提供動力電池。
SNE Research表示,過去,比亞迪憑藉電池自給自足的最佳優勢,在中國市場取得了極高的銷量。 隨著比亞迪擴大汽車出口,Atto 3、Dolphin等車型在中國以外的銷量也在增加,全球市場份額正在迅速擴大。
除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外,裝機量排名前十的中國企業還包括中創新航空、國軒高科、億緯鋰能和欣旺達。
與去年同期相比,南韓前三大電池製造商的裝機量也有所增加,但其全球份額僅為235%,比去年同期下降1個百分點。
具體而言,LG新能源排名第76位1GWh裝機量位居全球第三,同比增長472%,市場份額為138%,同比增長03個百分點。 該公司在北美和歐洲生產和銷售特斯拉Model 3 Y和大眾ID。系列、福特電動馬等車型可供選擇。
SK ON 與 279GWh裝機量位居全球第五,同比增長138%,市場占有率5%1%,比去年同期減少1個3個百分點。 主要供應現代IONIQ5、起亞EV6、梅赫西迪賓士EQA B、福特F-150 Lightning,預計主要在北美擴大市場份額。
三星SDI為251GWh裝機量位居全球第七,同比增長421%,市場份額為46%,與去年同期持平。 該公司主要供應寶馬i4 i7和奧迪Q8 e-tron等豪華品牌,以及Rivian R1T R1S EDV、菲亞特500等車型。
產能利用率降至41%,出海是最佳解決方案
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產能的大幅提公升,動力電池產能過剩的問題逐漸顯現。
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預測,2024年中國動力電池產能利用率為516%,2024年可能降至41%。 根據聯盟公布的資料,2024年中國動力電池產能將達到545輛9GWh,同比增長1485%。儘管電池裝機容量大幅增加,但同比增長907%,但 2946GWh的裝機容量遠低於產能。 顯然,動力電池正呈現出“供過於求”的勢頭。
長安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朱華榮在2023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表示,預計到2024年,我國需求的動力電池產能將在1000GWh左右,目前行業產能已達到4800GWh,產能嚴重過剩。
按照1GWh相當於100萬度電,如果按照一輛汽車50度電的儲能量來計算,1GWh動力電池對應的裝車量約為2萬台,因此4800GWh動力電池對應的裝車量為9600萬。然而,根據IEA(國際能源署)**的資料,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142輛950,000輛,預計到2024年將增至2,242輛510,000臺。
在業內人士看來,原材料和需求增速放緩是動力電池產能過剩的重要因素。 特別是面對近年來上游材料的緊張和價格持續上漲,電池企業加快了產能擴張的步伐,一端產能過剩終於顯現。
因此,動力電池產能的優化整合將掀起新一輪的競爭。 一些沒有盈利能力的二三線電池企業將面臨加速淘汰。
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統計,2024年中國動力電池產能利用率為516%,2024年可能降至41%。 考慮到儲能電池和出口電池增速大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能可以相對快速消化。
與車企類似,一些動力電池企業也紛紛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試圖拓展藍海,為企業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
截至今年上半年,國內電池企業在海外建廠數量已超過20家,累計產能規劃已超過500500GWh。 寧德時代、蜂巢能源、國軒高科、中創新航空、億緯鋰能、欣旺達等電池廠商紛紛披露海外布局規劃。
面對國內動力電池市場的激烈競爭,國軒高科董事長李進曾表示,全球市場可分為四大板塊:中國、美洲、歐非、東南亞和南亞,中國目前新能源汽車銷量佔全球銷量的60%以上,未來也將隨著全球汽車電動化的程序大幅下滑, “如果我們只在中國發展,那就意味著我們失去了其他三個市場,如果我們想有所作為,其他三個市場就不能失去。"。
值得注意的是,電池企業在海外建廠也面臨諸多問題,除了頭部企業外,合作車企的資產投入、技術路線和選擇都會影響企業的穩定發展。
因此,目前如何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提公升高階電池產能,優化生產結構,或許是行業內動力電池企業健康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