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顏值,高配置,絕地K750的綜合實力在後續上就有些弱,不是產品不夠好,而是當下仿賽四缸市場的興起,讓大排量雙缸車型有些迷茫,當然,作為電單車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反正 消費會從感性逐漸變得理性,當國產四缸車型是習的時候,兩缸車型的優勢可能被消費者所熟知,如果放眼全球市場不難發現,國際一線主機廠基本上已經開始關注雙缸車型了。當然,好的產品,總是會在不斷的改進和更新迭代中逐步完善,絕地K750也是如此,從小公升級開始,借鑑經驗,聽取建議,進行改進。
捷迪K750無疑是其外觀設計最令人滿意的地方,但是沒有人是完美的,也沒有一輛車是成品的,總會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雖然捷迪一直在暗中完善K750,但是沒有太多的公升級,但如今的市場環境,也進一步催促了K750的公升級步伐,再加上一些小道訊息, 和猜測,我認為 K750 可能會改善這些地方。
絕地K750公升級大猜想
作為一款750級高效能仿賽車車型,絕地K750在硬體方面非常強大,KYB的全套可調減震、布雷博的全套制動系統、瑞士Suter公司設計的鋁合金雙翼梁車架、鋁合金單叉臂等,但在電控方面確實有些可惜, 畢竟現在TCS已經下放到了125踏板上,K750沒有配備確實有點過分了。因此,K750的下一次公升級很有可能增加TCS功能,但由於K750配備了雙油門線,因此不會是全功能的TCS功能。
除了TCS之外,快排也是有希望安排的,因為快排並不是像TCS那樣特別高不可攀的配置,在一些250級的仿製比賽中,出現了單向快排功能,如果K750配備快排功能,哪怕是單向單向,也能大大提高操控性。
儀器部分不太可能進行公升級,雖然相比於其他國產品牌的全彩TFT螢幕,這款儀器略顯簡單,但應該有的功能和資訊還不錯,不公升級也不礙事,但如果能重新設計UI介面,提公升科技感還是很不錯的,畢竟顏值這麼高,儀器有點太低調了。
市售車型的車把按鈕)。
工程原型車把按鈕)。
車把按鍵,捷迪選擇了現在的萬能按鍵模組,在錢江車型中比較常見,其實第乙個按鍵並不是這個設計,之所以被這個取代,可能是因為按鍵是背光的,但我真的覺得第乙個版本會更好看。一直以來,人們認為車把按鍵屬於人機互動操作平台,每個品牌都應該有自己的操作邏輯和按鍵布局。
另外,K750的離合器和前剎車杆的質感也需要改進,這套喇叭對於小排量車型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放在K750上改善質感是沒有幫助的,如果能稍微改動一下,自然會更好,當然, 喇叭後期的改裝也非常方便,這個地方公升級的可能性不大。
因為車架和車身結構設計,K750電池的位置比較隱蔽,都是為了外觀,有取捨,現在商用車型的電池放在油箱下面,完全拆下電池比較麻煩,為了方便騎手自己操作, 電池的位置可以重新設計。
無鑰匙啟動在大排量仿賽車車型中並不常見,尤其是進口車型很少配備此功能,雖然非常方便,但其可靠性仍然無法與傳統的機械鑰匙相提並論,偶爾會有一兩次鑰匙感應不到的情況。 據悉,針對這一考慮,K750將公升級調整無鑰匙啟動模組,並可能增加機械鑰匙插孔,避免感應鑰匙失效。
最後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的地方是車牌架上的緩衝設計,雖然目前商用車型也有車牌緩衝塊,但效果不是特別好,這裡需要更大更厚的橡膠墊來緩解車牌架在高旋轉情況下振動引起的異常噪音。
個人的一些改進建議
作為K750的車主,在幾個月的用車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小問題,我個人覺得有改進的需要,但這只是一些個人意見,對廠家來說未必有改進的意義。
首先是兩個前轉向燈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如果非要保留乙個而放棄乙個,相信很多車主會選擇保留後視鏡一體式轉向燈的設計,而放棄下方的轉向燈。 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減輕一些重量,何樂而不為呢!
其次,這個粗壯的側撐,其實沒必要把它做得那麼粗壯,雖然很好用,但肯定會增加一些額外的重量,而且側撐的形狀和質感都不是創造出來的,我個人覺得這裡可以做得薄一點。
在同樣的情況下,還有後視鏡的後視鏡座總成,不僅後視鏡座很厚實,而且支架也很粗壯,雖然內部佈線會預留空間,但是做得更精細,節省一些材料,減輕重量也是極好的。
雖然K750的後減震器有調節功能,但由於安裝位置比較隱蔽,如果想自己調整會比較麻煩,但這裡不太可能要改進,因為涉及到的東西很多。
因為K750的燈罩和擋風玻璃是一體式設計,整個大燈組都是包裹的,整體感和造型都不言而喻,相當漂亮。但是,在夜間騎行時,大燈和日間行車燈散射的光線會通過擋風玻璃反射,夜間騎行時會略顯刺眼。
捷迪K750 這款車不僅是國產品牌模仿大排量比賽的首次嘗試,也是捷迪的首次嘗試,此外,K750的起點非常高,而且材質相當紮實,甚至可以說太紮實了。 當然,絕地武士也在不斷對K750進行優化調整,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K750的公升級是必然的,以上是小道訊息和個人猜測相結合得出的結論,當然,也補充了一些自己的建議,你覺得這次換車能給你留下什麼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