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低溫、嚴寒持續,加衣服禦寒被提上日程,但也有學校在外面看到學生穿校服的現象,“學生腫成輪胎人”和“穿校服成法式麵包”成為網路熱點話題。 (12月26日《中國青年報》)
這一現象引發了網友的熱議,有人擔心學生的健康,也有人質疑學校校服規定的合理性。 近日,廣東、福建、浙江等地明確,學校不得強迫學生穿校服。 這一及時的回應得到了眾多家長和網友的一致好評。
校服是學校管理的一部分,規定學生穿校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增強學校的整體形象。 但目前看來,校服再好,在寒冷的冬天難免會變薄,容易讓學生感到不適,甚至感冒。 如果軍大衣、羽絨服等“厚重衣物”“嵌入”在“薄校服”中,不僅會顯得臃腫,還會影響正常活動,難怪有人嘲笑孩子穿得像“粽子”和“麵包”。
在選擇冬天穿什麼衣服上學時,主要考慮的是是否能禦寒保暖。 保障學生“穿衣自由”,允許學生選擇是否穿校服,是人性化的用暖措施,釋放了學校關注學生健康和感受的管理善意,讓家長和學生在寒冷的冬天感到溫暖。
長期以來,關於穿不穿冬校服的討論很多。 歸根結底,是一些學校的傳統思維和形式主義,為了追求所謂的團結感,犧牲了學生的舒適感。 全國各地的學校不妨藉此機會多人性化地考慮,不僅科學地考慮天氣的變化,還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願和選擇,靈活調整學生穿校服的要求,讓後者做好充分的禦寒準備,在教室裡學習,心無旁騖, 以免因寒冷而“顫抖”。
然而,僅僅讓學生選擇是否穿校服是不夠的,學校應該考慮如何提供合適的校服選擇,引入更保暖的校服款式。 目前,一些學校正在積極探索解決方案,如根據季節性保暖的需要,推出棉質校服、羽絨服等校服,兼顧整齊統一和防寒保暖。
同樣重要的是要認識到,校服問題仍然面臨各種實際挑戰。 校服費用、校服要求以及與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的匹配等問題需要綜合考慮。 學校在訂購校服時,應耐心聽取學生和家長的意見,充分尊重彼此的意願,不要“強行買賣”,以免一些本來就經濟困難的家庭因訂購校服而“雪上加霜”。
每個孩子都是未來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希望更多地方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盡快推出類似“不穿校服”“保暖”的善治,為教育管理披上保暖的“外套”。
溫 孔德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