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
文 |鈦資本研究院.隨著汽車產業從傳統燃油車時代向智慧型汽車時代轉型,智慧型化浪潮下的汽車座艙行業也在發生著技術變革,從提供基礎資訊到集娛樂、安全、舒適於一體的多功能空間,汽車座艙正在走向智慧型化時代。
智慧型座艙未來發展趨勢如何?有哪些投資機會?近日,鈦白資本邀請了君迪中國汽車產品事業部總經理楊濤,以“智慧型座艙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為主題進行分享。 Jan 永遠是 Jd.動力(駿迪)中國汽車產品事業部總經理。 駿迪在中國汽車行業研究中擁有領先的消費者洞察力,並以“獨立和公正”著稱。 擁有20年汽車市場調研與諮詢經驗,是華宇獎“年度中國車型智慧型座艙”評委會專家評委。 本次分享的主持人是鈦白資本董事總經理吳凱先生,他負責智慧型汽車和專精特新企業的融資和併購,是中國IT服務業和雲計算產業的重要推動者。 以下為分享實錄:
j.d.Power的核心工作是進行消費者洞察,致力於成為消費者與車企之間的紐帶和橋梁。 每年,我們都會進行多項對標研究,並頒發相應的獎項,包括產品實力、零售服務、品牌相關獎項等,這些獎項一直被譽為汽車行業的奧斯卡。 同時,我們還提供資料和諮詢服務。
公司的目標是建立VOC體系,幫助車企根據消費者的真實體驗,不斷改進產品和服務。 從規劃開始,一直到生產、銷售,甚至以舊換新和二手車的購買,我們致力於提高整體客戶滿意度。 改進迴圈通過三個步驟實現:行業研究基準、定製研究診斷和諮詢服務。 每年,我們都會提供十幾份涵蓋產品、服務和品牌的聯合研究報告。 基準測試後,使用定製的研究診斷來深入了解特定使用者的需求。 基準測試和診斷基於消費者洞察,然後將其轉化為改進機會。 因此,諮詢第三步的意義是通過產品實力和服務流程的提公升來保持車企的競爭力。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出現,智慧型化的發展也隨之而來,電氣化是汽車革命的前半部分。 截至今年11月,預計2024年新能源汽車在新車市場的滲透率將超過35%,在一些一線城市,近幾個月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甚至超過50%。 在這種大趨勢下,它逐漸進入了汽車革命的後半段。 在 Jd.在Power的2024年前景研究中,我們發現,在未來六個月內有意購買汽車的消費者中,智慧型體驗在購車決策中的權重逐年增加,從去年的12%上公升到今年的14%。 相應地,**在購車過程中的權重也略有下降。 其次,無論是首次購車者還是置換消費者,其人口結構也發生了變化,90後成為主力群體,即將向95後過渡。 這群人對智慧型汽車抱有很高的期望,願意為智慧型體驗付出額外的代價。
j.d.Power在智慧型領域的探索,也一直在採用對標、診斷、改進的閉環。 接下來,我將與大家分享其中的兩個,乙個是被稱為TXI的先進技術配置指數研究,即研究中國市場汽車行業的智慧型化情況,包括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 此外,由於我國智慧型座艙的發展仍處於多元化階段,我們希望每年都能在智慧型座艙領域找到創新、有特色的車型,為行業未來發展和智慧型化程序樹立榜樣。
首先,我們來談談TXI——品牌的技術創新指數。 TXI正在研究智慧型駕駛和智慧型座艙的先進技術配置。 進階性是動態變化,我們每年都會動態調整此配置列表,涉及約40項。 TXI指數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即功能表現和市場深度。 市場深度簡單來說就是技術配置的滲透率,功能表現分為兩部分,消費者的質量反饋佔據了40%的權重,包括是否有故障等投訴,另外60%是使用者的整體體驗,包括易用性等七個方面, 有效性、實用性和美觀的介面。這兩者相加形成我們的功能績效指數,最終形成綜合的TXI創新指數。
如果按照國際主流的、傳統的自主的、自主創新的、自主創新的、自主創新的,比如深藍、永恆之塔等,劃分為自主新生力量,以及魏曉麗等自主新生力量,我們可以看到,在市場滲透率和功能表現指標較高的地區, 自主新生力量和自主新創比例最高。中國品牌的智慧型化效能正在趕超和超越傳統的國際品牌,這也是為什麼今天很多歐美車企都在關注中國車企的智慧型化效能。
任何創新技術要想被市場和消費者所接受,都有幾個關鍵點,這裡我們用“創新擴散理論”的模型來分析。 以汽車語音助手為例,21年的滲透率在20%左右,現在已經突破了50%,跨越了早期多數的邊界,成為市場的主流配置,實時導航也是如此。 這也符合當今主流消費者對汽車智慧型座艙技術水平的普遍看法,如果有智慧型語音助手,能夠更好地識別各種指令,並且能夠進行連續的語音操作,消費者就會對汽車的智慧型化水平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如今,我國智慧型座艙的發展確實百花齊放,行業發展需要以身作則,給予前瞻性指導。 因此,去年我們與同濟大學合作舉辦華宇獎,希望組建產學研跨界專家組,通過消費者的主觀資料和同濟大學人機實驗室的裝置和儀器使用情況,測量車輛的客觀資料,完成智慧型化相關任務。 主觀客觀並存,加上專家評審團的專業意見,對智慧型座艙的效能進行更全面的評價。 最終,我們希望在全球範圍內發布中國最具特色的智慧型座艙車型,引領整個行業的前瞻性發展。
讓我們分享一下今年華宇獎消費者評論的一些見解。 與去年相比,智慧型座艙越來越先進,車內安裝的技術裝置也越來越多,但從消費者的綜合評價來看,得分有所下降。 今年的平均分是7分64人,去年為8人05。如今的消費者不滿足於科技的簡單配置,消費者對智慧型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司機互聯開創新生態
去年華宇獎的獲獎車型之一,文傑M5,其特點是車機與手機無縫互聯。 今年,領克 08 帶來了魅族團隊打造的 FLYME 系統。 可以看出,領克08的司機互聯得到了消費者的高度評價,得分為9分23。
無論你是將汽車視為移動裝置還是數字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汽車和手機之間的深度互聯都將創造乙個新的生態系統。 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的從事移動數字生態系統的公司進入汽車行業,這必將是未來的趨勢。
2、HUD擴充套件新技術賦予駕駛艙新的高度和寬度
越來越多的車型正在摒棄傳統的儀錶盤。 原因是AR-HUD除了提供更多的車輛狀態資訊外,還可以在導航過程中提供現實生活中的興趣點和實時廣播,這使得駕駛體驗更加出色。 此外,我們已經看到一些車型開始使用AR-HUD進行**通話,還可以將影象投射到車輛前部,並在更大的螢幕上欣賞電影。 這樣可以完全擴充套件螢幕的使用。
3、設計的靈活性為駕駛艙布局帶來新方向
今年屢獲殊榮的極氪X車型展示了中控台和乘客螢幕如何相互滑動。 這開闢了一種新的可能,除了堆疊硬體,我們能否通過相對低成本的柔性設計來滿足使用者的體驗需求?這也是乙個非常有趣的探索方向。
4.副駕駛螢幕不能是雞肋骨,而是點睛之筆
我們發現的乙個非常有趣的見解是,並非所有消費者評論得分高的車型都帶有乘客螢幕。 從消費者的反饋來看,乘客螢幕並不是必需品。 如果您可以通過單個中央顯示器提供出色的使用者體驗,消費者將同樣滿意。 但是,如果組裝副駕駛螢幕,由於副駕駛螢幕的娛樂功能屬性,消費者對螢幕的尺寸和解像度有一定的要求,可以看出,13英吋是消費者對副駕駛螢幕體驗的分水嶺。
5、空調座椅人性化體驗的突破指日可待
現在很多車型都配備了零重力座椅,甚至連主駕駛和副駕駛都配備了零重力座椅。 椅子的靈活性根據場景而變化越來越大。 空調也不例外,今年,越來越多的車企在車載空調領域進行創新,讓溫度和風向調節更加智慧型舒適,同時通過融合視覺和聽覺效果,讓座艙環境更加愉悅舒適。 汽車空調其實是乙個比較傳統的領域,要做好確實很難,但是我們也看到了很多可喜的突破。
6.AI大模型助力語音互動
這可能是今年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大模型上車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我們發現大模型確實為語音互動帶來了更流暢的體驗,並且更智慧型,更能理解你。 未來,相信很快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能夠在自己的汽車中體驗到大車型帶來的便利。
未來行業也可能會有小的干擾,比如是否還需要螢幕很多時候,AIGC能夠從大量資料庫中篩選所有資訊。 換句話說,AIGC處理對使用者來說就像乙個黑匣子。 但作為消費者,我們只需要結果,比如當我們與 Chat GPT 進行對話並要求它幫助我們完成任務時,我們不需要知道它背後的工作原理。 在這種情況下,螢幕曾經擁有的優勢將不復存在。 因此,AIGC搭載在汽車上後,必將給座艙的人機互動模式帶來革命性的衝擊和變革。
如前所述,很多創新技術和前沿探索主要集中在一流商人或一流商人手中,這也是為什麼經過兩年的華宇獎,我們開始希望通過與一流商人的合作,從一流商人的角度,為華宇獎和中國座艙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多的投入。 因此,我們正式成立了華宇獎智慧型座艙前瞻聯盟。 我們的期望是搭建乙個連線車企和廠商的平台,通過這個共創平台,讓企業手中的前瞻性技術更快更好地商業化,建立更好的標準,提供消費者真正期待的創新技術。
Q1:近兩年來,智慧型座艙的基礎技術架構逐年發生巨大變化,似乎與手機的軟體架構有相似之處。 您能分析一下智慧型座艙的軟體技術架構和手機的軟體技術架構的異同嗎?
答:兩者有相似之處,我國智慧型座艙的發展大多基於市場需求。 在過去的幾年裡,中國在移動網際網絡和手機生態的發展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在當今汽車的駕駛艙內,已經放在汽車上的應用和未來將放在汽車上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與目前使用的手機和移動終端上的數位化應用和生活融為一體。 在此背景下,我們自然會看到,手機和車載系統的生態系統架構在總體結構上也非常相似。
不同的是,汽車是耐用品,而手機是消耗品。 兩者在行業要求和標準以及硬體和作業系統方面存在差異。 此外,從互動或操作模式的角度來看,在如今真正的自動駕駛尚未實現的情況下,出於安全考慮,對互動方式、操作步驟、響應速度和有效性必須有非常嚴格的要求,這與手機的日常操作不同。
Q2:既然和手機的軟硬體架構差不多,那麼在國產智慧型座艙晶元上有沒有機會替代呢?
答:現階段,已經有一些國內企業在智慧型駕駛晶元領域佔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比如地平線。 智慧型座艙部分,如今主流晶元高通的8155也是從消費級手機晶元轉型而來的,如果單純看紙面上的算力表現,手機晶元比座艙晶元領先2-3年左右。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從目前消費級手機晶元的市場份額,對未來座艙晶元的格局有乙個粗略的判斷。 再往前看,座艙與座艙一體化是未來的趨勢,而智慧型駕駛和智慧型座艙晶元的融合是基礎,對工藝能力的要求會更高,這將涉及到全球政治經濟環境中的一些因素,所以這裡就不多贅述了。 但與此同時,仍然需要看到,除了智慧型駕駛和智慧型座艙的SoC晶元外,還有其他晶元如MCU、電源晶元、感測器晶元等,並且隨著新能源汽車高壓平台的不斷推廣,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新材料, 比如碳化矽的機遇,對中國企業來說也是巨大的機遇。
Q3:哪些車型應用於汽車上的大型車型?滲透率如何?有哪些硬體平台可用於支援汽車上的大型模型?
答:大型車型不僅會給汽車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化,也會給其他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化。 從AI、演算法、算力、算力三大支柱來看,每家公司的演算法可能不同,可以通過深度學習不斷修正,所以差異不大。 至於算力,其實要靠財力,一些大公司在算力上有更好的基礎,比如商湯科技,在AI領域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硬體。 大模型的最後乙個維度是計算,即需要將使用者實際用車場景中的大量資料反饋給AI,讓大模型更好地理解汽車的應用場景和形態,從而做出更準確的判斷和建議。
至於滲透率,已經上車投放市場的大車型並不多,但現在大車型已經成為很多車企新車規劃的科技標準。 當然,在硬體平台支援方面,在車端使用8295可以提供更好的算力支援。 大模型本身需要車端和雲端的互聯互通,如果全部放在雲端沒有網路,也會影響車端的體驗,需要在兩者之間實現更好的平衡。
Q4:對於主機廠來說,智慧型座艙的作業系統有兩條發展路徑:自主研發和合作。 目前情況如何?未來可能會發生哪些變化?
答:目前智慧型駕駛和智慧型座艙是分開的,所以兩種作業系統也不同。 智慧型駕駛需要實時作業系統,而智慧型座艙可以使用分時作業系統。 在智慧型座艙方面,現在很多系統其實都是基於安卓開發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智慧型座艙方面,車企一般會採取更加開放、合作的方式,與龍頭企業共創。 在智慧型駕駛領域,有能力的車企更傾向於自主研發,而這個團隊需要具備全鏈路的技術能力,涵蓋底層晶元對接、作業系統、資料應用、適配等,包括如何將車上的所有感測器系統和自動駕駛軟體更好地整合到乙個不依賴高畫質地圖的解決方案中, 甚至使用眾包進行對映。在這方面,原始裝置製造商不願意將這部分完全交給他們的合作夥伴。
此外,需要考慮的是,業內人士經常提到未來兩年中國汽車品牌的關閉和合併,即中國汽車市場是否需要這麼多品牌和車型。 如果行業整合,相信智慧型座艙作業系統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會受到影響。
Q5:對於初創企業來說,智慧型座艙相關技術有哪些技術領域是機遇和值得投資的?
答:首先,是關於在中國市場推出的汽車的先進配置和滲透率。 當我們繼續參考我們的 TXI 報告時,我們實際上看到一些功能在過去幾年中變化非常快,包括數字鑰匙、自動泊車和擁堵輔助。
其次,從技術趨勢來看,我認為它特別適合初創企業。 例如,包括AR-HUD和AR眼鏡在內的顯示技術,未來必將在汽車中帶來更豐富、更新穎的應用,並提高更多的配置率。 第三,是車內的互動,目前熱門話題包括智慧型表面和變色玻璃,這些都是未來將快速應用於汽車的技術趨勢。 最後,從感測器技術的角度來看,將有更多的感測器用於感知駕駛員或乘客的各種行為。 這些趨勢背後的龍頭企業或與產業鏈相關的企業應該有更多的機會。
隨著行業技術的不斷突破,消費者對智慧型座艙有了更高的期待。 汽車座艙已經從單一的駕駛區域演變為多種使用者場景,如何將智慧型技術與駕駛體驗完美融合?兩者之間的投資空間有多大?鈦資本將持續關注汽車行業前沿技術,為平台合作夥伴搭建溝通橋梁,探索智慧型座艙未來發展形態、商業模式和產業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