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新聲音專家,作者 |月。程兵花了12年時間才終於逮捕了嫌疑人,儘管他不再是刑警。 人群在路上匆匆忙忙,他孤身一人,不知道該去哪裡。
熱播電影《三支隊伍》在影片結尾處在銀幕上呈現了罕見的孤獨英雄形象,也不同於網易人工作室原創的非虛構類紀錄片文學《請告訴導演,三支隊伍的任務已經完成》,影片中的程冰從頭到尾都不再是乙個孤獨的英雄。
在決定改編這個故事時,編劇張驥本能地選擇擴大三隊群像,讓程冰在出獄後追兇的路上得到夥伴們的支援。 除了促進戲劇關係的形成外,這也更容易完成現實的表達,提供生活感。
群劇的改編也讓影片在原著故事追求正義的基礎上延伸出乙個新的主題:一群人在命運變遷中的處境和選擇。 其實,張輯寫群像,就是為了離散和告別。 愛情、親情、疾病,這些都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也成為張輯在角色選擇上的療癒方式。
正因為如此,電影中的三支隊伍從廣州轉移到長沙、貴州等地,主要不是為了追捕凶手,而是專注於人物之間的關係,用人來帶動空間的變化。 尤其是當離散行為發生時,不同的城市更像是一種記錄節點,凸顯了兄弟之間的告別。
陳思誠在看到劇本大綱後,立刻被吸引住了,他認識到了故事原型中的生活情境,決定與張驥合作,進行超越以往強型別高概念敘事的創新表達。
在劇中,張驥表示,陳思誠甚至比自己更強調要走向樸素的質感,回歸到人物本身的塑造上。 接著,江湖老馬,年輕熱血的小旭,以及更貼近常人的廖健,作為平衡的蔡斌,紛紛跳上了紙。
張驥此前改編的《中國夥伴》《親愛的》《奪冠》等作品,都是有真實原型的故事。 對於如何在現實的基礎上進行虛構和昇華,他有自己的一套創作方法**。
為了讓觀眾對三隊群像更加真實和易感,張輯在劇前期根據前幾任刑警的生活經歷做了大量的調研和採訪。 這部劇我基本上是白天寫的,比較理性。 因為有很多資訊和原型,所以相對容易。 」
正如張吉在檢視刑警工作筆記時所看到的,沒有人可以生活在真空中,犯罪嫌疑人總會暴露出來,刑警隊的成員也有自己真實的性格特徵和生活細節。
編劇:張驥。 而當程冰最後問到“不認罪能被定罪嗎”時,其實也再次指出了影片中的一條暗線——時代在不斷變化和發展,司法制度越來越完善。 然而,在享受它的便利之前,總有人付出了超越它。
經過幾年的追捕凶手,程冰遠離了正常的生活和人群,放下了對惡魔的執念後,他存在的目的突然消失了。 為了不讓孤獨的主人公顯得太空虛,張驥在劇本最後一句話中寫道:程冰覺得今天陽光很好,想在街上走一會兒。
生活充滿了問題,同時,也沒有答案。 張驥認為,觀眾或許能從電影中得到安慰,生活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簡單,也沒有那麼困難,你總能調整心態去面對它。 」
關於《三支隊伍》的改編思路、研究方法和創作思路,“新盛親”(微信***id:**Pro)與編劇張驥進行了對話,以下為對話節選。
Xinsheng Pro:《三支隊伍》的原著故事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你是什麼時候萌生改編的想法的?
張驥:萬達在19年初給了我這個故事,看完之後,我覺得真實發生的事件真的很震撼,還有非虛構寫作本身的文學性。 同時,這個真人身上也有很多戲劇性——從權力機器的代表到囚犯的轉變,也是一種社會生活的集聚狀態。
這個故事也是關於司法制度的改革。 當乙個題材能夠講述出一群人物的命運故事,而人物身上蘊含著關於時代變遷的重要資訊時,它就是好故事的溫床。
新盛親:電影將原著故事中孤獨英雄的敘事改編成三支隊伍的群像,改編思路是怎麼確定的?
張驥:在雪夜回到人們身邊,獨自騎行千里,我們在傳統敘事上做了很多,觀眾看膩了。 在決定改編後,第乙個決定就是把它改成群像。
製作群像的第乙個好處是,它更好地鋪平了戲劇性的關係。 在原著故事中,他是隊長,這意味著下面有隊員和同事,但並沒有作為乙個角色展開。 5、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豐富的內涵,如五行、五戒、五常等,也代表了一種結構。
其次,群像更有可能塑造出寫實的風格。 在寫乙個人的時候,很容易深入人心,做投射、映象、心理分析,是一種符合現代主義的創作手法。 但群像是寫出來的,可以提供真實可觸的煙火氣息。
我想寫關於生活質量的文章,所以我本能地選擇了群像。
新盛親:電影在被改編成群像後,也開始了**這群人在命運更迭中的處境和選擇。 你的工作似乎是乙個常見的**問題。
張驥:我寫群像不是為了他們聚在一起,而是為了分散。 在寫作的過程中,這一幕最讓我感動、最治癒我的,是他們的告別。
在寫《中國合夥人》的時候,我發現創業最積極的人,最先喊的就是最先退出的,因為激情的性格,很容易讓自己筋疲力盡。 一開始,磨蹭唧唧的人們持續了很長時間。 三支隊伍重組追查罪魁禍首,邏輯相似。
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選擇,這就是群劇的魅力所在。 有的人承擔起家庭的責任,有的人找到愛情,有的人因為生病而無法前行。 包括婚姻在內,出獄後,有的主動與家人分居,有的妻子提出離婚,有的依舊相處融洽。
在生活中,這其實是乙個概率問題,我們通過群像呈現一些可能性。
新音效:電影也從原著故事的倒敘調整為按時間順序敘述。
張驥:因為這部劇的重點是展示人物,而不是靠情節或懸念取勝,所以可以從經典的結構開始。
第一幕是刑警隊的日常,也是改變大家命運的案件現場。 在這種情況下,群像人物陸續出現,他們的個性、關係、立場也會陸續展現出來。
戴默導演在拍攝時也運用了長鏡頭的思維,讓畫面流動而不是剪下。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更刺激的情節開始,例如毒販被捕或槍戰,但這會偏離場景的現實基調。
這次見到了思城製片人,收穫頗豐。 我們倆的系統不同,合作之前我有點擔心,有時候甚至會想是不是應該多新增一些型別元素他說:不要不要,這幾年我一直在玩同樣的遊戲,這個故事必須平淡無奇。 」
Xinsheng Pro:你是怎麼一一建立角色的?
張驥:基本的角色規劃遵循原著,因為它既逼真又富有戲劇性。 然而,改編也是一件很曖昧的事情,不可能複製現實,觀眾需要你去改造、調整、提煉。
國際刑警組織特別講師。 和蕭旭一樣,他是乙個大家都能想到的年輕應屆畢業生,意氣風發,魯莽行事,但遭遇這樣的事件,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老張也是乙個非常經典的形象,他說,如果想站在最後一班,觀眾會很心照不宣地知道要發生一些事情。 一老一少,一**一徒弟,還有傳承關係。
馬振坤是乙個非常典型的人物,具有刑警的特點,具有江湖騙子的感覺,像演員一樣,走到哪裡都能成為乙個人。 蔡斌的角色在各個方面都更加均衡。 除了原著中的描述之外,程冰可能還有點平民氣質,考慮到他已經是乙個小領導了。
同時,我得找乙個比較開箱即用的人,像廖健這樣,群裡有這樣的人,似乎有點挑剔,又有一點喜劇效果。 雖然他有點狡猾,但他很善良。 也許他在乎,但也因為他身後的生活並不容易。
新盛親:蔡斌終於因病打斷了對凶手的追捕,遊到河邊的岩石灘後,勸說船長轉身回岸邊,這是一關語,似乎延續了你作品中一直潛入的人物的行為傾向。
張驥:我確實喜歡水。 首先,水是悲傷的,蔡斌是最後乙個離開的。 第二水有岸,蔡斌喊了一聲不要活在過去,程冰頭也不回地擺了擺手,選擇向另一邊走去。 第三,水也有重生的意思,他的孤獨也蘊含著強烈的信念。
我之前寫過很多陸路,所以最後兩條都在水邊。 在小徐在海邊的那場戲裡,我原本寫的是他只說了一句話,*我們要結婚了,於是我拿起結他唱了一首歌《就像你的溫柔》,程冰和他們的耳朵響起了那句話,讓它來得輕快,讓它好好地去。
這個場景是我唯一寫過的關於哭泣的場景,這幾年,我其實一直比較平靜,我只是覺得這個孩子很心疼,他真的覺得人生無常。
Xinsheng Pro:在創作初期,你是如何準備和研究的?
張驥:通常我帶著創造性的目的去體驗生活,但有一些經歷沒有創造性的任務,包括與緝毒隊的追捕任務。 當時,我跟著刑警追查犯罪嫌疑人,親眼目睹了他們把幾名犯罪嫌疑人打倒在地,在他們走出警局後將其逮捕。
一起熬了兩天,發現他們真的沒睡,那時候我就知道基層工作的壓力和強度非常高。 我也從刑警隊的朋友那裡聽過一些故事,所以我對這個群體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在開始寫這個劇本之前,我和團隊的年輕編劇們一起去各個地方做各種採訪和調研,我們把任務分成不同的任務。 前期我根本不做任何預設,把有用和沒用的都寫出來。
Xinsheng Pro:這項工作需要多長時間?
張驥:我通常在有結構化的大綱之後和寫劇本之前這樣做,時間從三個月到六個月不等。 因為我覺得,在寫故事、做素材的時候,一定要找到一種感覺:寫完之後,人們會認為是那些人會做什麼、會說什麼。 在用血肉填充角色時,你需要明白他和他旁邊的人一樣熟悉,這需要時間。
二是要有表達的慾望,我覺得這個東西一定要寫出來。 這要求我堅持最初被原始故事觸及的核心。 和不同的人聊天會有不同的角度,我會在前期持開放態度吸收,在後續創作中根據主題有選擇地使用。
歸根結底,就是從真實的材料中提煉和再創造想象中的影象,從現實中綻放想象力。
新盛臨:原作者深藍及其早年的同事提供了哪些進一步的資訊?
張驥:我和深藍先生開了一次會,我們問了很多問題,當然,他幾乎介紹了他在非虛構文學中學到的所有事實。 他還寫了一本關於警察故事的非小說類書籍《深藍的故事》,我們都讀過,書中也呈現了他對這個身份的一些思考。
當然,更重要的是拓寬研究的範圍和目標。 比如我在寫女排的時候,也研究了其他運動專案,從而證實了女排的特殊性。 只有把群像人物寫出來,才能體現出三大團隊的執著。 實際上,許多細節都是在不同的層次上,在不同的物件中發現的。
這一次,我們也採訪並體驗了快遞員、網路管理員、社群保安、燒烤攤主等不同職業,因為程冰和他們以後都會改變身份。 要想讓人物可信,就要找細節,最後形成真實的質感。
新盛臨:你去和深藍聊天的時候,主要問了什麼,對於這個故事的改編來說,哪些資訊更重要?
張驥:我一定會問程兵,為什麼他花了12年時間追捕凶手。 但我發現,深藍只能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解讀,大家都會有不同的理解。 這是一件好事,我們必須自己找出答案。
當然,他們也了解了案發地點,在知道自己在南方之後,對真實情況有了更具體的想象。 他們還分享了一些警察工作習慣和生活的細節。
Xinsheng Pro:包括其他準備工作,您認為您發現哪些容易被忽視但很重要?
張驥:有些細節很好,但很多時候需要改造。 例如,“沒有人可以生活在真空中”,正如警方記錄中所見。
包括被從家譜中刪除,這也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當我們讓這件事發生在廖健這個人生最謹慎的人身上時,我們就能讓觀眾感受到這個案子對他們生活的影響——他們最在乎的東西被剝奪了。
我們還了解到,有人在刑警隊表現不佳後被分配到警犬隊,所以在小旭身後有了訓犬的職業選擇。
老張這個角色的命運其實是有真實根據的。 一位老警察生病了,但不是在辦公現場,後來討論是否判定為工傷。
新盛親:影片結局透露,**其實根本就沒見過王二勇,只是他不想承認自己追不下去。 這個設計相當巧妙,更加凸顯了他們的執著和無奈。
張驥:這其實是張一提。 在開拍之前,張譯花了幾天時間跟我、思誠、戴默討論劇本,也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建議。 他是一位創作者,會積極參與劇本的討論。
新盛親:《三支隊伍》也是你第四次合作,你覺得張毅老師和程冰這個角色的適應性如何,他的演繹給程冰增添了哪些品質?
張驥:易哥這幾年的形象非常正面,其實我很期待他除了堅守之外呈現的複雜,比如他進看守所後的表現,以及獨自踏上追殺凶手之旅的滄桑和破碎。
下半場,當大家陸續離開時,他的反應也各不相同,有的祝福,有的沉默,有的摸摸腦袋,都十分內斂,內化了性格。 影片最後,程冰走在街上,雖然笑了,但其實有些空虛和茫然,而且也很準確。
新生親:聽說劇本最後一句是程兵覺得今天陽光很好,想在街上走一會兒。
張驥:陳思誠也喜歡這個結局。 在最後一幕中,只有幾句話,程冰走在街上,該上班上學的人忙得不可開交,沒有人注意到他。 而他花了12年的時間才完成這個惡魔般的執念,其實有點孤獨,甚至空虛。 但我覺得虛空太文藝了,於是又加了一句陽光好,他決定多走走。
最後,當我看到這張照片時,我覺得戴默導演通過影象更好地傳達了這種情感。 他與人群格格不入,注定難以融入,別人不理解他,沒有人認出這個孤獨的英雄。 我們沒有高舉他,我們不必高舉他。
原著故事是以請告訴楊導,三支隊伍的任務已經完成!結束。 但因為換了人物關係,把三個隊伍的名字都加了進去,不想強調是給領導匯報,更像是他給自己和兄弟們的交代,也是對他們的致敬和輓歌。
同時,他那天面對的是乙個年輕的警察,對方可能不知道他是程冰,但他也會受到某種靈感的啟發,這就是現實主義的傳統魅力。
新盛親:現在有一種理解,每個人選擇離開團隊,可能就是程兵面臨的選擇,而他為他做出的妥協,折射出他堅持下去的難度。
張驥:當然,他也有過轉折,他看到這麼多人在公園裡享受著城市的幸福,而他還沒有找到**,當時他其實是想放棄的。 那一刻,他也意識到自己離日常生活太遠了,想要回來。
而他的內在動機本身就很強烈,來自於為**報仇,但這也是破碎的。 後來,阿哲的死打敗了他。 因為阿哲是乙個與此事無關的人,他成了個好人,擁有了幸福的家庭,但是他卻在這件事上度過了一生。
最終,他也找到了回歸日常生活後的線索。 當他意識到王二勇可能不是逃跑,而是活著時,他立即前往貴州追捕凶手。
新盛親:靠的是王二龍的工作技巧和生活態度,為什麼他多年後還能實現生活水平的飛躍,過上看似體面的生活?
張驥:這裡還有一種錯綜複雜的對立關係,這關係到王二勇和程兵在這麼大的案子之後如何面對生活。 前者選擇了邪惡,表面上的美好生活只是一種幻覺,程冰的人生卻很窮,但他內心的追求依舊美好。 生活其實是這部劇中乙個有力的註腳。
在劇本中,王二勇是多年後乙個平凡溫順的形象,大家都不認識他,所以一看並不咄咄逼人。 在現實中,其實有一些人,比如一些未破案的凶手,他們形象很好,在生活中很長一段時間都非常善良,誰也看不出他們做過什麼樣的惡行。
程冰與王二勇一戰,逼出他心中野獸般的一面。
新盛親:實際上,程冰看似最後還是再娶了妻子,為什麼不選擇在片中呈現呢?
張驥:他完成任務後茫然、空虛、孤獨的英雄形象,是我們核心表達的主題,由他與人群的關係決定。 我不認為這個理想**最終會完全回歸現實。
Xinsheng Pro:電影中程冰心中的價值排名是什麼?
張驥:在我寫作的時候,我一時聯絡不上程冰。 因為他是理想主義的化身,如果我設身處地為他著想,我認為我無法做出他的選擇。 但現在我明白了,他將首先為他的信仰而活,無論是承諾還是正義。
他相信人不應該墮落,但他在道德上並不乾淨。 比如他對哥哥的離去很感同身受,對獄霸洪忠的態度也能反映出他的江湖騙子。
而王二龍這件事,他根本放不下。 成為普通人後,他又回到了內心對理想的追求。 通過這個專案,我也更好地理解了觀眾為什麼選擇現實主義。
New Sound Pro:您現在得到的答案是什麼?
張驥:有時候,我們在創作中很容易陷入一種想象,但觀眾真正感同身受的核心,是看到電影中平凡的人做著不平凡的事情。
同時,創作也是乙個流動的過程。 現實主義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完全回到幾十年前的創作方法,而是要吸收一些創新的東西,繼續使用一些經典的模式。 我在《三隊》中也用了一些現代主義的手法,比如程冰在阿哲死後在路邊看到他破碎的映象。
Xinsheng Pro:您認為非虛構文學改編的優勢是什麼?如何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創作,讓更多的觀眾產生興趣?
張驥:它最大的優點是提供了大量真實的細節,展現了一些不為人知或被忽視的特殊人物的內幕。 所以,電影和非虛構文學嫁接得特別好,其實就是半個劇本。
但這篇文章仍然相對沒有推廣,這可能來自於非虛構文學改編的一些困難。 非虛構文學的人物一般都有一種普通人難得的精神,在進入我們的視野之前,都有些陌生。 但這種事情要麼容易誇大其詞,顯得沒有說服力,要麼為了修復而容易過於栩栩如生。
同時,它往往可以延伸出幾個主題,如果沒有足夠的經驗,很容易把握比例,導致失去重點,失去原著故事的核心精神力量。
其實,我們這個時代一直在提供非常生動的中國故事,但現在做這種事情的人還是太少了。 要麼大家覺得寫更型別的故事轉化率更高,要麼在現實中虛構和昇華的能力還不夠。
新盛臨:除了專案本身紮實的前期調研,是不是還需要長期積累對人的了解?
張驥:長時間體驗生活,其實是一種習慣,對造物主形成了一種滋養。 這很重要,但這只是乙個方面。 創作者還需要閱讀、觀察、感知和提煉,以建立超越現實世界的精神力量。
最重要的是,你還需要有勇氣去寫你觸手可及的事情,寫出你無法通過想象、感受和情感支援來理解的事情。
Xinsheng Pro:相當於通過創作完成了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創作已經演變成一種理解生活甚至引領生活的工具。
張驥:我們的職業有乙個優勢,包括演員,能夠通過別人的生活來看待自己,這確實會帶來很多經驗和靈感。 通過這個職業,你會發現成千上萬的人,你會更有同理心,平等地對待每個人。
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活不斷帶來驚喜。 現實主義最重要的特徵恰恰是現實中的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