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凝聚了中華民族智慧的精華,承載著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 作為民族本土布織的乙個分支,萬向手工編織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年前的黃道坡時期,廣大勞動婦女在長期的織造實踐中積累了精湛的民間手工藝技藝。 歲月的年輪,歷經歲月的變遷,萬向織帶在精心的澆水下,越來越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不斷融入現代生活。
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校園,火炬代代相傳
為延續優秀傳統文化,全面加強青少年人文教育和勞動教育,2024年,萬向學校孩子們迎來了“匠心我傳承非遺緞帶進校園”活動,20名熱愛手工藝的同學通過報名選拔,加入了緞帶傳承“小大師”團隊, 並通過10場生動有趣的非遺講座、非遺展示和互動體驗課程,讓市級傳承人傳承技藝傳承,培養出一批年輕的非遺傳承人。這些精力充沛的孩子對織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動動手、動腦的過程中,了解了織帶的歷史文化,學習了一整套經線、扣環、編織一整套窄帶操作步驟。
看著這些娃娃的認真奉獻,我們萬向織帶的未來是有希望的。 市政織帶的傳承人盛金娟如釋重負地說。
2024年,手工織帶技藝也成為萬向幼兒園體驗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從初次相遇、探索,到體驗、展示,一步步引導孩子們了解非遺文化遺產,小絲帶激發了他們對家鄉的熱愛和自豪感,增強了孩子們的文化自信心。
在浦東新區南匯新城2024年非遺專場,現場展示了織帶口金袋、織帶鞋、造型迥異、寓意豐富的窄帶等生活用品,喚起群眾對織帶的記憶。
2024年6月,手搖織機帶被帶到浦東文化藝術指導中心開放體驗、展示和交流課程,匠心的工藝和富有感染力的色彩圖案吸引了大批手工藝愛好者。
在臨港新區揭牌四周年暨幻雲東方獸“仙”的現場,為期8天的幻雲東方節氣集市,讓群眾在滴水湖畔感受國潮的魅力和傳統手工絲帶技藝, 同時也感受到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元宇宙的碰撞與融合。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萬鄉,他們不懈怠
吱吱 聲。。。。。。吱吱 聲。。。。。。每週三下午,“織機合奏交響曲”將來自萬向鎮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室。 無論嚴寒酷暑,風雨無阻,萬鄉鎮各村的11位織帶傳承人,在這片“非物質文化樂園”裡精耕細作兩年多。 她們紛紛表示,這裡不僅是傳承手工編織技藝的地方,更是她們像姐妹一樣相互合作、交流、創新的“家”。 只要他們的手腳還能用,他們就會一直努力傳承這門代表萬向的傳統技藝。
自2024年加入萬向鎮織造傳承團隊以來,在市級幾位緞帶傳承人的共同領導下,他們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在探索創新緞帶工藝品模式的道路上齊心協力,勇往直前。 參加了60多場大大小小的技能展銷會、培訓等活動,編織了100多條不同顏色、色彩鮮豔的寬頻和窄帶,數百件創新的絲帶工藝品和新的絲帶圖案等,這些碩果累累的果實在傳承的道路上編織成了他們的“專屬記憶”。
非遺競賽,異想天開
智慧型時尚的IP造型、五顏六色的織帶圖案辦公用品、別出心裁的織帶日用品......這些吸睛的絲帶文創設計在今年的“活力萬向錦緞未來”非物質文化遺產設計大賽中脫穎而出。
來自全國各地的49件作品報名參賽,以創意轉型、創新發展為理念,湧現出一批“創新、易用、可轉化”的絲帶文創產品及設計方案,結合時代美學,推動非遺技藝融入當代生活, 並煥發出新的魅力。
在今年上海馬拉松的賽道上,一道靚麗的風景出現了:萬向絲帶與國內知名鞋履品牌特步合作,首次打造聯名模式,將傳統技藝與現代時尚相結合,帶來獨特的視覺衝擊和運動體驗,讓傳統非物質文化傳承與跨界聯名碰撞出新的火花。
萬向絲帶以傳統手工藝技藝為特色,融合歷史傳承、民族風情和地域文化,具有工業生產無法替代的文化溫度,振興和弘揚非遺手工藝品,關係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復興。 通過打造“活力+跨界+創新”的模式,傳統非遺逐漸融入現代生活,這門觸手可及的非遺技藝正在綻放新的生命力。
文:閻嶽曲嘉妮。
編輯:李志浩。
*請註明來自浦東發布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