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由西正渠紙作品展”解碼西北鑰匙

Mondo 文化 更新 2024-01-31

館長:王瑞林峰.

學術主持人:吳波.

組織者:廣西書畫院、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開放:2023.12.15 a.m. 9:30

展覽時間:2023.12.15 — 12.26日(星期一休息)

展覽地點:廣西書畫院美術館(南寧市梁慶區明月西路10號)。

研討會學術主持人:張媛.

工作坊時間:2023.12.15 a.m. 10:30

研討會地點:廣西書畫院7樓學術報告廳。

西北——關於時間的維度

當他登上山脊的頂端時,另一邊的大海在他面前展開:他停了下來,沉默了很久。 但是這個高處的夜晚很冷,天空晴朗,滿天繁星。

——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血統,這個詞隱含著一層關於時間的含義。 它使我們的心悸動:在生命的延續和傳承中,有限的存在永垂不朽。 它告訴我們,我們來自**,我們身後沒有孤獨的曠野;讓我們有勇氣從容地面對未來。 《血脈》揭示了生命在時間維度上存在的一些真相——它用特定的表象和價值觀,將生命的個體和群體聯絡起來,共同抵抗時間的侵蝕和傳播,為我們提供了生命展開的坐標。

十年來,藝術家段正渠不斷深入西北的角落。 **靖邊、神泉、綏德、魏羅、嘉州、雙洲、神木、公尺之、景川......他從各地的名勝古蹟、節日和故事中尋找歷史和文化傳統的背景,並記錄有趣的人物、事件或有意義的時刻。

在他關於西北的紙上作品中,幾乎所有的敘事元素都被丟棄了。 《遂德》(2018)、《魏崩》(2018)、《嘉州》(2018),我們確信其中的意象都與西北有著深厚的聯絡。 深淺色調、緩慢的線條、生動流暢的剪紙所塑造的各種影象和場景,都訴說著他對西北的多維感知:清澈的灰白相間的色彩彷彿在回憶著被銀色覆蓋的冬季黃土高原;溫暖的紅色帶來活潑樂觀的氛圍,讓人聯想到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存的人們所表現出的對生活的激情和張力天空、大地和虛空的黑暗色彩以一種超現實的方式揭示了隱藏在時間長河中的歷史過去。

這些畫面,一幅幅,一幕又一幕,連成一把鑰匙解碼西北,連線情感和生活記憶。 在《血統》(2015)中,兩個男人出現在空中,與併排坐在地上的人們相呼應。 在標題的指引下,幾條細細的紅線將畫面的上下部分連線起來,彷彿變成了某種關於血管連線的圖解。 在《公尺胖》(2015)中,畫中央有一男一女高大,與周圍小人物的形象關係讓人聯想到中西藝術傳統中常見的以家庭為主題的繪畫譜系。 《花兒還在綻放》(2017)是一群年輕女性微笑著看著觀眾的肖像。 《京川》(2016)描繪了一家四口在雪地裡玩耍的溫馨場景。 血緣是家庭和親情之間的紐帶,也是連線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們的紐帶。

在這些作品中,將各種人、動物、植物和場景融合在一起的關鍵,不僅是影象本身視覺邏輯的自洽,更是重新建立藝術家筆下原本存在於同一片土地上的生物之間的聯絡。 然而,在形式的創造和意義的表達之間的張力中,畫面作為乙個承載的容器,既是起點,也是最終的結果。 基於對新繪畫可能性的探索,藝術家當前實踐的一部分是從具體的敘事場景情境塑造轉向抽象的概念-影象表達。

二. 二.第二

石斧和兵馬俑都是象徵。 它們既是人造的,也是歷史的標記。 它們堅硬的質地上留下的損壞顯示了時間流逝的速度和過程。 當這些石器和陶俑,無論是完整還是殘缺不全,都被塵土重新浮出水面時,雖然知識使我們能夠大致識別它們所屬的時代、型別和風格,但我們仍然對它們超凡脫俗的光彩著迷,並對它們背後可能發生的故事感到好奇。 我們反覆審視它們,從它們的形狀、顏色和呼吸中,我們感受到時間的形狀,獲得美的內涵。

對物質世界的考察是靜物畫的核心特徵。 在這種繪畫傳統中,人們觀察各種人造物體:食物、餐具、織物,以及水果和蔬菜、花卉、野味、漁獲物等,並發展出不同的主題表達和繪畫風格。 段正渠所描繪的靜物大多是兵馬俑、雕像、瓶、杯、書等古物,在懷舊冥想的表達中,也隱含著時間的概念和表達。

《北壁》(2016)、《車穿天而過》(2016)、《刺痛》(2016)、《化石》(2017)、《筆直之路》(2017)等,都清晰地反映了近期此類概念的新發展。 在這些作品中,無論是漂浮在天地間的兵馬俑碎片,還是混沌色彩背景下既真實又虛幻的“化石”,都擺脫了以“檯面”為主的靜物畫慣常的表達圖式,始終與山巒構成的特定時空場相結合, 河流、大地和天空。在繪畫完全主觀的組織和建構中,對“物”的質地、色彩、形狀的審視和表達不再是全部,藝術家更感興趣的是它們的歷史、故事,以及它們所激發和表達的想象力:它們可能來自埋藏的墳墓、被毀壞的宮殿、 京城的廢墟,或乙個古老家族的遺產。

事實上,很難將這些作品歸入普通靜物的範疇。 它們是藝術家創造的西北地區的另乙個方面。 藝術家之所以關心這些古物,是因為它們是生命存在的證據,也是西北的一種延伸和反映,通過它我們可以更直觀地從時間的維度觸控這片土地的歷史和過去。

時間在廣闊的廢墟中顯露出來,指向觀眾的心靈深處。 荒山上搖搖欲墜的城牆,暴露在地表的被風沙掩埋的廢墟一角,無名懸崖上暴露的文化層堆積如山......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都是時間的化身。 畫家通過色彩和線條再現了時間對萬物的塑造:廢墟是情感和美學的媒介,記錄了歷史與現實的變遷;廢墟成為思想的載體,承載著人們對過去的沉思和對未來的展望。

遺址是西北常見的景觀,也是段正渠藝術敘事中的又一重要意象。 《棄城》(2015)、《桐灣城》(2016)、《武定河》(2016)、《石嶺》(2016)、《側壁》(2017)等,雖然這些作品都有確切的名字,也確實對應了現實中西北的某個地方,但顯然,藝術家以這些廢墟為描繪物件,並不是為了再現真實的風景——它們具體的輪廓或外觀, 但從西北發展的時間維度來看。有時,美麗的風景甚至會成為一種干擾,藝術家必須剝離這些場所存在的特定時空背景,以加強其精神表達,尋找和創造更接近內心感受和主題表達的影象或符號,作為它們的替代品和符號。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其中蘊含著概念元素,但概念的建構和交流從未取代藝術家對繪畫本身表現力的探索。 在這些作品中,藝術家剪掉了多餘的元素,以保證效果的簡潔性和主題表達的清晰重點:暗色調營造出莊重的氛圍,色彩和深色背景的克制使用突出了廢墟作為主體,營造出沉重滄桑的戲劇效果;畫面空間的展開並不完全符合光影的變化和透視的距離,對平面性的強調使它們獲得了更清晰的結構秩序。

該遺址的描繪是對時間、存在、歷史記憶和想象力的探索。 我們的目光跟隨藝術家動感的筆觸穿越現實,進入廢墟的壯麗景觀,從而展開一場關於時間、歷史、現實、藝術和自我認知的連續對話。 沉重的色調象徵著歷史的過去,筆觸的痕跡就像時間的褶皺。 它們從沉重的色調和筆觸的痕跡中浮現出來,然後消失在其中,彷彿它們最終會消失在歷史的程序中。 在虛擬與現實之間,藝術家真正探索的不僅僅是廢墟或廢墟的歷史,而是在無盡的時間之河中,原始生命的處境、命運和命運,去除一切外在依戀,回歸原來的存在。

喬治·庫伯勒(George Kubler)在《時間的形狀》(The Shape of Time)一書中曾寫到藝術家藝術史上的“進入時刻”和“進入”,認為進入那一刻意味著某種“傳統”的轉折點,也是機會所在[1]。 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西北風”吹來的藝術界,段正渠以陝北為題材的表現主義油畫開啟了自己的個人藝術之路。 40年來,他凝視西北,尋找人們的真相,從個人生活經驗中產生對人們普遍狀況和命運的表達。 他創作的題材深刻的紙上繪畫,滲透著鮮明的個人經歷和對生命的強烈關懷。 他從時間維度切入對西北的塑造和刻畫,對生命存在的莊嚴可愛讚嘆,對商業社會現實的反思。 儘管這些藍灰色調中夾雜著一些沉重而憂鬱的情緒,但我覺得,對於藝術家段正渠來說,正如他在作品中一向樂觀豁達一樣,從未對生命的存在感到失望。

(作者:吳波)。

[1] 喬治·庫伯勒,郭偉琦、邵巨集譯,《時間的形狀:創世史簡述》,北京:商務印書館,2024年,第9-10頁。

段正渠作品欣賞

黃昏。 紙質混合介質。

28cm×42cm

公尺脂2羊皮紙混合材質。

31.8cm×40.8cm

平靜。 羊皮紙的混合材料。

37.5cm×47.6cm

岐山。 羊皮紙的混合材料。

30cm×32.5cm

酒泉。 羊皮紙的混合材料。

29cm×39cm

遂德。 羊皮紙的混合材料。

100cm×180cm

嘉州. 羊皮紙的混合材料。

100cm×180cm

魏某倒下了。 羊皮紙的混合材料。

100cm×180cm

天空。 羊皮紙的混合材料。

31cm×41cm

夜間。 羊皮紙的混合材料。

31cm×41cm

球。 羊皮紙水彩畫。

20cm×32.5cm

魚。 羊皮紙的混合材料。

20cm×32.5cm

沂河。 羊皮紙的混合材料。

31.8cm×40.8cm

漫長的夏天。 紙質混合介質。

38cm×49cm

鮮花仍在盛開。

紙質混合介質。

38cm×49cm

定西。 羊皮紙的混合材料。

29cm×39cm

Kawasai 2羊皮紙水彩畫。

38cm×47.8cm

血。 紙上水彩。

20cm×32.5cm

王素麗. 紙上水彩。

32cm×41cm

固定邊緣。 紙上水彩。

32cm×41cm

黃松傑. 紙上的蛋彩畫。

32cm×41cm

五二炮台。 紙上水彩。

32cm×41cm

化石。 紙質混合介質。

28cm×42cm

被遺棄的城市。 羊皮紙的混合材料。

31cm×41cm

側壁。 羊皮紙的混合材料。

31cm×41cm

雁栖。 羊皮紙的混合材料。

37.5cm×47.6cm

葡萄柚皮。 紙上水彩。

16cm×18cm

鳥。 羊皮紙的混合材料。

16cm×18cm

王素麗 2 紙本水彩。

31cm×40.8cm

桐灣市。 紙上水彩。

32cm×41cm

翅膀。 羊皮紙的混合材料。

40cm×57cm

天水。 羊皮紙的混合材料。

28cm×40.5cm

橫山。 紙上水彩。

32.5cm×20cm

岐山。 羊皮紙的混合材料。

30cm×32.5cm

路。 紙上水彩。

37cm×48cm

雲。 羊皮紙的混合材料。

48cm×38cm

河曲。 羊皮紙水彩畫。

48cm×37cm

黑色的翅膀。 木炭在紙上,水彩。

41cm×32cm

張掖2,紙本水彩。

40cm×55cm

汽車劃過天空。 紙上水彩。

32cm×41cm

麻黃光束。 羊皮紙的混合材料。

38cm×48cm

夜行列車。 羊皮紙的混合材料。

31.8cm×40.8cm

靖邊. 羊皮紙的混合材料。

32.5cm×20cm

紅碼頭邊界。 紙上水彩。

32.5cm×20cm

*:“業績”微信公眾號)。

關於藝術家

段正渠,2024年生於河南洛陽,2024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 現任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油畫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

相關問題答案

    砥礪前行、守右變 五商食品擴大通道寬度,實現變道超車

    隨著健康消費理念的完善,當今國內消費市場對包括乳酸菌飲料在內的益生菌產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在競爭激烈的乳酸菌市場中,五商食品憑藉進取精神和保正改革的決心,成功拓展了渠道寬度,實現了變道超車。 銳意進取,不斷創新。自成立以來,五商食品始終堅持以創新為動力,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