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五大核心精髓

Mondo 社會 更新 2024-01-29

**:總體趨勢取決於財務。

正文|《財經》記者鄒碧英、孫英妮、研究員張戈。

12月11日至12日,**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這次會議通常被視為第二年中國經濟工作的風向標,也是展望2024年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的重要基礎。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5%2%,分別為季度。 9%。會議指出,要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公升,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由於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疲軟、隱患不多等原因。

圖1:2024年以來中國GDP增長率的變化。 資料**:國家統計局。

對於2024年經濟工作,會議從科技創新、擴大內需、民營經濟、對外開放、防範風險、農業農村、城鄉、綠色低碳、民生等9個方面作出部署。 “明年,我們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原則,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積極進取......在換模式、調整結構、提質增效等方面“會議確定了明年經濟政策的優先事項。

當前經濟結構性復甦主要由服務業和高階製造業帶動,但房地產、金融業、網際網絡平台經濟仍受到一定衝擊。 因此,就業也是結構性的,由於對服務業和基礎設施的投資,農民工的就業狀況有所改善,但青年就業壓力更大。 廣東凱**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告訴《財經》記者。 年底,多家國際機構**,中國2024年經濟增長率最終為5約2%。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調整,2024年中國經濟將增長54%,同比增長46%。而世界銀行10月**,中國經濟2024年將增長5%1%。同時,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等專家對《財經》表示,考慮到2024年疫情的干擾和低基數,即使2024年經濟增速略高於5%,也略低於市場預期。

目前,經濟學家大多建議將中國2024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 “微觀主體信心和活力不足,從擴大內需、提振市場信心的角度來看,明年的增長目標很有可能仍定在5%左右。 西部**首席分析師卞全水告訴《財經》。

圖2:2021-2023**經濟工作會議主要內容對比。 資訊**:財經區域經濟產業研究院根據公開資料編制。

回首2024年,全球政經形勢依然動盪,烏克蘭危機曠日持久,巴以衝突進一步加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主要經濟體持續加息,全球流動性收緊,利率居高不下,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加劇。

在此背景下,**經濟工作會議聚焦2024年擴大內需。

會議提出,推動消費從疫後復甦到持續擴張,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慧型家居、文娛旅遊、體育賽事、國產“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 穩定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 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等。

滕泰分析稱,2024年是放寬防疫措施的元年,雖然消費復甦程序低於年初預期前三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80%,不是因為消費增長高,而是因為出口和投資增長下降。 目前,居民可支配收入佔GDP的比重還過低,從長遠來看,要提振消費,必須從增加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入手。

“2024年要擴大消費,無論是發放貨幣還是消費券,預算還是要做出一定的安排。 2024年,財政資金的穩增長大部分將用於擴大投資,從學者的角度來看,我還是感到遺憾。 ”滕泰表示,消費歸根結底是收入的函式,發行消費券或貨幣可以產生三倍以上的乘數效應,這將大大擴大內需。 擴張性貨幣政策還將拉高居民的財政收入,進而促進消費。 與就業有關的工資或勞動收入的**是一項長期措施。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今年1-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9%;1-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9%,逐月下降。 會議還提出,要激發潛在消費,擴大盈利性投資,形成消費與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迴圈落實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支援社會資本參與新基建等領域建設。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喬認為,基於投資對全要素生產率(TFP)增長的較強推動作用,釋放經濟的長期增長潛力,需要對基礎核心產業和領域進行大量投資。 這些領域往往處於國民經濟生產網路的關鍵位置,影響全身,具有極高的社會效益。 例如,僅靠市場無法解決綠色轉型和數位化轉型網路建設、收入和發展機會不平等、產業公升級和科技進步、基礎研究等問題。

滕泰表示,“有效投資”是指要嚴格控制無效、低效投資的專案。 **投資應該帶動社會投資,讓一美元投資,並盡可能多地創造GDP的倍數。 中銀研究院預測,中國投資增速為4在5%左右,消費增長率在6%左右。

全球經濟在衰退區間震盪,如何應對外需放緩?

會議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夯實外貿外資基礎市場,擴大中間品、服務、數字和跨境電商出口。 這些措施包括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的市場准入,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切實解決資料跨境流動、平等參與採購等問題,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的營商環境,打造“投資中國”品牌。 有效突破外國人來華經商、學習、習、旅遊的障礙。

對此,卞全水分析,今年國際形勢依然複雜多變,外需下行壓力較大,FDI(外商直接投資)存在一定的流出壓力。 在全球需求疲軟的背景下,2024年中國出口仍存在不確定性。 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越大,擴大開放和引進外資的必要性就越強。 海關總署資料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出口同比增長03%。

近期,有關部門陸續出台了支援北京服務業對外開放、六國單邊免簽等措施。 在平安**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看來,本次會議將比2024年更加強調外貿新動能的發展。 例如,中間產品、服務、數字和跨境電子商務出口。

海關總署資料顯示,6月和7月我國出口分別同比下降8倍1% 和 88%。而到了11月,中國的出口終於同比增長了17%,這是近七個月來首次由負轉正。 全球經濟陷入衰退,野村**,2024年中國出口同比增速可能為負,即-15%,而 2025 年為 -03%。中國銀行研究院**,2024年中國出口同比增長約2%。

明年出口表現低迷也將嚴重影響就業。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10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時,滕泰指出,經濟增長每增加乙個百分點,就意味著數百萬個就業崗位必須保持一定的GDP增長率。 從結構上講,要以發展服務業和服務出口為重點。 目前,我國農業人口為1人口數量約為7億,未來將降至不足1億。 中國行業就業人數為2人3億人,但也將下降到不到2億。 只有發展服務業,才能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防範化解風險也成為2024年經濟工作的重點。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1-10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93%,成為拖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會議指出,要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決堅守無系統性風險底線。 積極審慎化解房地產風險,一視同仁地滿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普通和應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 完善相關基礎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開發新模式。

“如果房地產不能正常恢復怎麼辦?地方財政將面臨相當大的問題。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強調,房地產救助的關鍵是確保樓房交付。 目前,交付的房產佔期房銷售的比例略高於50%。 我國水泥消費量,根據官方資料**7%,但據私營水泥廠統計,下降了25%左右,進一步表明交付難度等問題可能通過負迴圈進一步擴大,並影響開發商的土地購買、水泥消費和房屋裝修消費。

根據陸挺的分析,房地產確實出現了企穩的跡象,但不會再進一步了嗎?到明年,許多指標會同比增長嗎?不可能特別樂觀並立即得出100%的結論。 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人民銀行啟動了2000億元的再融資,以保障住房的交付,現在可能只用了一小部分。 而到2024年,房地產有望開始清空。

陸挺指出,如果不能完全取消期房制度,就要保證房屋的交付,保證房屋的交付。 根據野村證券的估計,“確保建築物交付”所需的資金保守估計為3萬億元人民幣。

羅志恒還強調,首先要做好“保樓交割”工作,加強對房企預售資金的監管,防止期房爛尾二是防止健康房企出現流動性不足。 目前,為保證資金安全,金融機構放貸謹慎,不願放貸三是實施針對性城市的政策,更好地支援剛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四是加快保障性住房“三大工程”建設、城中村改造、公共基礎設施“兩用”建設。

陸挺指出,過去,我國地方政府出地收入可達87萬億元。 現在這些數字被打了折扣。 未來,賣地收入將不再像過去七八年那樣陰雨綿綿。 在房地產復甦過程中,土地、金融、信貸資源也會隨著人口、產業的出現而向一些地方集中。 一線城市和一些實力雄厚的二線城市可能會在中間獲得最大份額。

對於地方**債風險,羅志恒也表示,今年專項再融資債券發行量超預期(注:借新還舊)。 但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仍需通過體制機制的聯動改革來遏制隱性債務產生的土壤。 在穩定巨集觀稅負的同時,釐清市場與市場的關係,界定責任和規模,解決無限責任的過度功能、支出責任過大的問題,是根本性的。

2024年巨集觀政策如何落地?

會議要求,要加強巨集觀經濟政策逆週期、跨週期調整,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協調。 會議還指出,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社會融資規模和金額要與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和最高水平相匹配。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11月全國家庭消費**(CPI)同比下降05%,這是 2023 年的第三個月度負增長。 滕泰指出,長期以來,我們一直以2%左右的CPI通脹水平為目標,適當容忍更高的通脹率或提高經濟增長水平,需要進一步的擴張性貨幣政策。 在過去幾年中,我們也更加強調結構性貨幣政策,未來我們將更加強調總體貨幣政策——就像西方發達市場經濟體一樣,要麼降息,要麼量化寬鬆。

滕泰表示,未來進一步大幅降息、增加貨幣供應量是有效的,也許要等到M1(狹義貨幣)增速從目前的2%以下盡快上公升到10%以上才會見效。 此外,在通貨緊縮、經濟增長下滑的背景下,面對內需不足和資產持續存在,除了擴張性貨幣政策外,還需要實施貨幣或消費券等擴張性財政政策。

會議還要求,適度加強積極的財政政策,提高質量和效益。 具體要求包括用好財政政策空間,提高資金效率和政策效益。 合理擴大地方**專項債券作為資本使用範圍。 增強財政可持續性,強化基層“三保”底線。 嚴格控制一般支出。

羅志恒認為,2024年赤字率可能需要超過3%,赤字規模將以**為主。 2024年四季度新增發行1萬億元國債,提前發放2024年部分新地方債額度,有助於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為2024年形成良好開局。 要實事求是,正視實際赤字率,避免長期使用“控赤字+擴大專項債”導致赤字規模過小、專項債效率低的局面。

羅志恒指出,要以支出財政政策為重點,減稅降費等財政政策為輔,逐步轉向投資與消費並重。 但是,籌畫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將是下一階段的一項重要任務。 當前,還存在與市場的關係和邊界不明確、地方權力和支出責任劃分不明確、地方政府和支出責任過大、財政資源協調不足、轉移支付不規範、省級以下金融體系需要進一步深化等問題,需要在今後的改革中進一步解決。

會議還指出,要增強巨集觀經濟政策導向的一致性。 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將非經濟政策納入巨集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考核,加強政策協調,確保同向發揮,形成合力。 加強經濟宣傳引導,弘揚中國經濟光明理論。 外界認為,這與前幾年提到的“避免綜合謬誤”類似。

羅志恒建議,提高社會預期,要進一步加強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在涉及重大方向性調整的政策中充分聽取企業家的意見和建議,並設定路線圖和時間圖,讓企業家有足夠的時間調整資產和負債此外,《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將進一步梳理完善,使企業有更明確的預期,規範自己的行為。

羅志恒強調,法治是穩定預期的最佳途徑。 此外,可以考慮在重大理論層面取得新的突破,明確民營經濟和國有經濟不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相長相長明確創業不是剝削,而是創造價值,從理論和思想層面讓創業者放心。

對於民營經濟,還部署了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 會議建議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在市場准入、要素准入、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多項措施。 “2024年,經濟工作勢必更加注重預期的引導。 卞全水認為,良好的預期管理可以切斷自我反饋和負面預期的迴圈,也可以減少巨集觀經濟政策效應的對沖。

為增強巨集觀政策導向的一致性,羅志恒建議,在各項政策出台前,要考慮和評估是否會影響微觀主體的信心,是否有利於提高居民和企業的預期在此過程中,在重大跨部門政策出台前建立聯合機制,避免政策間相互排斥事後,對從部門立場出發而非大局出發,削弱政策執行效果的行為,要採取問責和約束措施。

特約記者孫東振也對本文有貢獻)。

相關問題答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發布10大政策訊號

    作者楊志金.編輯鮑方明.經濟工作會議於月日至日在北京召開。據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本次會議主要關注以下幾點 .經濟面臨新的困難,但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年底召開的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中國經濟發展必須面對需求萎縮 供給衝擊 預期疲軟的三重壓力。去年底,經濟工作會議繼續表示,三重壓力 仍然很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2024年產業創新關鍵是什麼?

    經濟觀察報記者 王亞傑據新華社報道,經濟工作會議於月日至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工業體系建設 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要用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 新模式 新動能,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與前兩年經濟工作會議相比,今年的經濟工作會議沒有將 產業政策 和 科技政策 分開列出...

    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增強信心信心

    經濟工作會議於月 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深入闡述了明年我國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政策方向,為明年的經濟工作舉起了旗幟。面對困難和挑戰,長期改善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會議指出,要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公升,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表現為有效需求不足 部分行業產能過剩 社會預期疲軟 隱患較多等。但會議也指出,總體...

    突出顯示它!梳理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點

    經濟工作會議於月 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 軍委主席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明年中國經濟將走向何方?看梳理要點 年經濟工作。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新冠疫情防控三年過渡後經濟復甦的一年。以吳同志為核心,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宅男財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了哪些訊號?李大曉解讀

    宅男財務負責人面對面 經濟工作會議於月日至日在北京召開釋放了什麼樣的訊號?英達首席經濟學家李大曉認為,會議提到 中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 是大基調,雖然當前國內面臨種種困難,但同時也有發展潛力和有利條件,這是問題的兩面性 推動經濟實現質有效提公升和量量合理增長 明確了我們追求的不是量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