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鹽鹼地綜合轉化利用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 **財經委第二次會議研究了加強耕地保護和鹽鹼地綜合轉化利用問題,提出要充分挖掘鹽鹼地綜合利用潛力,穩步拓展農業生產空間,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充分挖掘鹽鹼地綜合利用潛力,創新治理模式,改進治理技術,做好政策保障,探索出一條因地制宜、有特色的治理利用路徑。
綜合改造利用。
青海省耕地資源面積為5407777公頃,其中海西州耕地資源39655公頃68公頃,佔全省耕地資源總規模的7323%。從耕地儲備資源調查評價來看,海西州耕地儲備資源雖然以其他草原為主,但土壤鹽漬化程度不同。
在青海組織實施土地整治工程過程中,堅持“生態優先、水決土地”的原則,針對專案地塊立地條件的限制因素,將土壤鹽漬化改良納入專案建設範圍,確保省內耕地數量和質量不降低。 同時,抓好保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要素。
吉林省耕地儲備資源總面積678萬畝,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白城市和松原市。 近年來,吉林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落實“儲糧在地、科技儲糧”的要求,著力完善政策體系,編制專案建設規劃,全力落實水資源保障,推進骨幹灌排工程建設,積極開展鹽鹼地等儲備資源綜合利用。
吉林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王曉楠表示,2024年以來,吉林省計畫實施鹽鹼地綜合利用土地整理專案145個,規劃新增耕地面積70萬畝,種植面積49畝40,000英畝。
內蒙古加強鹽鹼地綜合利用,以沉睡耕地儲備資源的覺醒為明確定位,抓住鹽鹼地關鍵點,整合全鏈條勞動力,完善全環節工作機制,完善排程監測體系,全面加強宣傳培訓, 優化考核評價指標,使鹽鹼地綜合利用進入“快車道”。
2020—2024年,內蒙古形成了9套分區域、分作物、可複製、可推廣的技術模型,制定了11項耐鹽鹼作物(牧草)高產栽培與土壤改良地方標準,篩選出13個適合不同區域的耐鹽鹼作物品種。
完善政策保障。
各地堅持規劃指導,確保鹽鹼地綜合利用目標明確、方向明確。
海西州農牧局將結合第三次全國土地普查、第三次土壤普查、水資源普查的相關資料,以及鹽鹼地等耕地儲備資源調查評價結果,編制《海西州鹽鹼地綜合開發利用方案》和《海西州鹽鹼地綜合利用年度實施情況》規劃》,明確鹽鹼地綜合開發利用方向,根據鹽鹼地不同成因、不同鹽度確定綜合開發利用模式和路徑。
吉林省及時印發了鹽鹼地等耕地儲備資源綜合利用政策檔案,先後印發了《關於引導和規範社會資本參與耕地儲備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和《關於開展鹽鹼地等耕地儲備資源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 等,從資源調研、規劃統籌、技術改進等方面全面規範全過程,對社會資本參與鹽鹼地等耕地儲備資源開發利用、准入條件等提出明確要求。
黃河水稻漁生態觀光公園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路鎮小潭子村,曾是一片鹽鹼荒地。 該村黨支部副書記喬旭告訴記者,2024年,當地政府將引進鹽鹼地改良技術和耐鹽鹼水稻品種,積極建設黃河水稻漁業生態觀光公園,在改良土壤的同時,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
下一步,將把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公升等農業幫扶專案聯絡起來,整合優勢資源,統籌多方資金,加大鹽鹼地綜合利用的技術和資金投入。 “飢餓旗農牧局農畜產品安全與生態資源保護中心副主任徐靜說。
加強科技支撐。
鹽鹼地綜合利用的關鍵是加強科技支撐,特別是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做到“適種”與“適種”相結合。
青海奔盛草業作為德令哈市引進的企業,前期與青海牧草產業科技創新平台合作,隨後與青海大學等單位、專家學者合作,開展高寒荒漠地區牧草種植、鹽鹼地改良、牧草生產機械化應用等方面的試點探索。 目前,企業種植規模已達5家50,000英畝。
內蒙古圍繞耐鹽鹼作物育種、土壤質量與生產力提公升、生態利用、節水、控鹽增效四大重點領域,成立鹽鹼地綜合利用技術研究院,與區域內外科研教學單位全方位合作,提高鹽鹼耕地綜合利用效率。使科研成果更惠及人民群眾。
巴彥淖爾市婺源縣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推廣研究員李爾珍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許多向日葵種植戶在自己的中弱鹽鹼地上使用了新研發的根際土壤微環境改良技術,有效降低了農作物根際周圍的鹽分。 提高了保苗率,畝產增產15%左右。經濟**記者石靜、馬洪超、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