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在考察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黃安優質“雙高”甘蔗基地時指出,要積極培育推廣良種,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建設現代化農業產業園。 要探索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動機制,讓廣大農民群眾共享農村改革發展成果。 這為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產業園是振興鄉村產業的重要平台。 截至目前,我國共建成產值超過100億元的工業園區60個,平均產值超過80億元。 每個產業園平均與省級以上科研單位合作6家,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應用水平在全區領先。 產業園實行“一地四金”的模式,實行“一地四金”的租金、入園工資、以現金換家庭、以股換股的模式,惠及農村戶300多萬戶,人均分紅3900餘元。
產業園建設以規模化種植養殖為基礎,集聚現代元素和經營實體,帶動鄉村產業做大做強。 近年來,各類資本紛紛入駐產業園,一大批農業龍頭企業入駐,孵化壯大了一大批新的經營實體。 但是,在一些工業園區中也存在缺點和不足。 一些主導產業不明確,貪圖完美,特色資源挖掘不夠部分產業深度融合不深,深加工薄弱,文旅、生態、康養等功能發展不足有的利益沒有完全掛鉤,與農民的關係還單純的土地租賃和產品銷售,資產份額、二次分紅、保障收益不足。
現代農業產業園不僅是產業園區,更是示範園區。 它一端與工業相連,另一端與農業相連,連線城市和農村地區。 要以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為重點,充分發揮產業園區帶農、城鄉聯動作用,吸引現代元素向農村集聚。 抓住“三農”地區財政投入加大、社會資本看好農村的有利時機,撬動資金、土地、人才,加快產業園區投資。 在此基礎上,推進全產業鏈建設,打造三業融合先行先導區加強科技支撐,打造先進技術裝備研發應用高地突出優質安全,樹立農業高質量發展標桿。
工業園區的建設,主要受益者是農民。 對於工業園區來說,姓農是園區的立業之本,農與農聯合是通往園林之路。 要堅持方向不偏離、自然不偏離,做到園區為農業而建、為農業所利,農業工業園區不能建設成“穿背心”的工業園區。 產業園區要帶動農民,不僅要停留在土地出讓、園區工作等簡單的合作方式上,更要加快建設和完善農民與農業聯動的機制,增加農民收入。 培育壯大聯合農帶耕作主體,吸引和培育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入園發展,把聯合農帶的實際效果作為政策扶持的重要條件,支援組建產業協會,促進小農戶發展。
建設工業園區,產業基地在農村。 近年來,不少地方將產業園區建設與休閒觀光、民俗風情有機結合,推進產業發展與村落空間布局、基礎設施支撐、公共服務配置一體化建設,培育了一批宜居宜業、宜業優美的鄉村,形成了園中村、園中村的發展格局。 以及公園和村莊。未來要積極探索產村融合、園村共建模式,帶動周邊村水、電、氣房等條件改善,鼓勵村集體以集體資產量化投資的形式參與產業園區建設, 從而促進村莊和工業園區的同步繁榮壯大。
總之,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要著力做強農村產業,服務農村建設,帶動農民增收,突出產業特色,要素集聚,提質增效,輻射帶動,著力打造一批鄉村產業振興樣板區,讓農民享受產業效益效益。 (本文**:經濟** 作者:金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