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轉移產能3000億,外媒:產線調整,市場**。
眾所周知,蘋果和富士康是兩家互補的公司,富士康是蘋果的皇家代工廠,蘋果的一舉一動也影響著富士康的縝密思考,他們的共同點是來到中國大陸建廠,他們已經開始發展得更好。
但富士康原本以為會跟著蘋果在印度建廠,沒想到能吃肉,但總有湯可喝,但面對富士康的積極行動,有外**說:富士康不僅不喝湯,反過來這碗飯也得不到保證, 而郭台銘此時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要知道,蘋果在我們大陸發展了很多年,不僅依靠我們的產業鏈,更依靠我們的市場,全世界的蘋果產品基本上都是在鄭州富士康生產的,包括最新的14大系列,80%以上的產能都是由他們貢獻的。
不過,蘋果內部人士表示,儘管蘋果對中國消費市場的這一部分非常感興趣,但仍堅持將手機生產轉移到印度,隨後印度**確認庫克也將從本月開始訪問印度,為蘋果在印度開設第一家零售店擔任剪綵**。
當蘋果加速轉移時,富士康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配合,加快了海外建廠的步伐,首先在美國、印度、東南亞等地投資。
富士康雖然得到了蘋果的訂單支援,但其實得益於中國完整的產業鏈,無論是最優秀的商人、工人還是各種完善的配套措施,富士康可以在任何地區建廠,從而帶來大量的就業崗位,從而振興當地周邊經濟。 郭台銘也曾多次說過:富士康用糧食報答大陸人民!
富士康去印度建廠,能給印度帶來5w以上的就業崗位,產能也是3000億。
而且還有訊息稱,第一批iPhone15不再在中國生產,而是在印度供應,這也是自07年以來富士康首次在印度為蘋果生產手機,即SE系列,但由於產能問題,只能生產老款,後來富士康在印度的產能增加了, 而且也是OEM 11系列,幾年後,蘋果12和14包含印度製造,這也不斷縮小了我們之間的差距。
由於印度經濟文化發展的問題,富士康在印度建廠後,利潤可以有質的提高,所以富士康會加大在印度的投資。 因此,外媒表示:郭台銘在做飯砸東西,要知道,我們開業的時候,是深圳讓富士康吃下了第一波紅利,成功拿下了蘋果的訂單。
然而,富士康在印度的投資並不容易,就像台積電在越南建廠一樣,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包括供電、供水、交通、人員等。 此外,印度**在外資企業管理方面也相對嚴格。 富士康必須遵守當地法律法規,積極與**溝通配合,才能順利開展業務。
於是,郭台銘將印度員工帶回大陸,在富士康學習,但結果並不理想。 隨著中國大陸企業的不斷發展,朗訊精密也跟隨蘋果的關注,在AirPods產品的OEM上出現了比富士康更好的現象。
通過蘋果的資訊公告,16年來,立訊精密為蘋果代工訂購了一半的AirPods,然後在3天內完成訂單,良品率也無可挑剔,因此立訊精密贏得了蘋果的青睞,21年來,AirPodsPro2訂單全部交付給立訊精密代工。
此後,立迅精密也開始爆發式增長,從18年的營收2213億元去年營收超過1450億元,同比增長80%,而另一方面,富士康的部分訂單被中國企業瓜分,22年營收較21年下降11%。
而富士康和台積電也是一樣,太依賴美國公司的訂單了,台積電自從華為裁員後就去美國建廠了,基本上和老美國控制的一樣,差點讓我們失去了最大的市場,最後恐怕會變成和台積電一樣: 很多困難。"o,我們的琉森精度是多種多樣的。
對於東南亞和印度建廠,不管是蘋果、台積電還是現在的富士康,都遇到過同樣的問題,那就是繼續從中國派工程師到各自的工廠,幫助培訓當地工人的水平,提高成品的量產率並不是說一時半會兒就能搞定, 而蘋果前後花了8年以上時間,只占用了10%左右的產能!因此,富士康要擺脫中國大陸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