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華為徹底攤牌,中美關係陷入新的不確定性
台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之一,華為是台積電晶元的主要晶圓代工廠商之一。 兩家公司有著長期的業務關係,但隨著前者加強對華為的制裁,台積電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在前美國禁止任何公司使用美國技術供應華為後,台積電也被迫暫停其為華為的代工廠。
但隨後台積電表示,在失去華為的訂單後,它不會受到影響。 來自蘋果、高通、英偉達和其他美國公司的訂單迅速填補了這一空白。 但台積電的營收一直在下降,而且趨勢沒有改變。
隨著台積電華為代工廠多年的失敗,華為一直堅持加大研發投入,看來對台積電的依賴度並沒有那麼高,現在是雙方說再見的時候了。
首先,在沒有限制的情況下,台積電玩得很開心。 蘋果和華為是台積電最大的客戶,兩家公司的收入都超過10%,蘋果約佔20%,華為可能佔1%約5%。 對於台積電來說,兩個客戶都輸不起。
事實上,如果華為的手機業務像當時那樣風靡全球,台積電的營收肯定會更高。 然而,在美國修改晶元法後,台積電無法為其華為做代工。 這也直接導致台積電每年虧損超過500億美元。 雖然說美國公司的訂單可以很快完成,但過度依賴美方會導致他們失去話語權。 這也是台積電不得不去美國建廠的原因。
台積電宣布將在美國建廠後,台積電的夢想徹底變成了一場噩夢。 在美國建廠,別說成本了,光是一條鏈條和人才就足以讓台積電喝一壺了。 不過,台積電可以慢慢解決這些問題,但要想獲得補貼來吸引台積電在美國建廠,就沒那麼容易了。 美國舊補貼的這些條件,可以說直接擊中了台積電的心。 例如,大陸無法擴大先進製造工藝,補貼需要允許美國工廠的員工提供免費托兒服務,等等。
台積電當初去美國建廠,一方面是為了獲得補貼,另一方面是想換取華為解除出口限制。 然而,由於美國舊制裁的公升級,加上苛刻的補貼條件,台積電最終可能會成為"竹筐是空的"。
近日,在接受採訪時,張忠謀也花了不少錢,表示自己同意美國打壓和制裁中國的晶元,相當於同意張忠謀已經完全凍結了。
因此,上述跡象表明台積電將不再幫助華為生產麒麟芯,但也直接表明雙方已經正式分道揚鑣,永遠不會分開。
二是華為加速發展"去美化"。台積電去美國建廠,然後美國公司填補了空單。 華為堅持自省,就是要一勞永逸地擺脫對西方的依賴。
華為的俞承東曾公開表示,他後悔當初沒有安排好晶元製造工藝,導致了現在的局面。 但讓我們回顧一下,當時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相對完善,各家晶元廠商各走各的路。 像蘋果一樣,高通和華為在設計方面都是一流的。 三星和台積電在製造業方面名列前茅。 然而,華為起步倒退,麒麟芯是家喻戶曉的名字,這並不容易。
面對無芯可用的情況,華為的手機業務營收自然不容樂觀。 相反,它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求在各個方面加速去美化程序。
隨著華為不斷加大科研力度,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好訊息。 任正非前段時間表示,華為已經完成了1重複研發30,000個電子裝置和4,000個電路板。 一段時間以來,通過日本的報道**,在拆解華為5G裝置和手機的過程中,我們的國產替代也在加深。
此外,華為還通過國內替代研發獲得了78個軟硬體,近期還與國內其他公司合作開發了14nm及以上的工業EDA軟體,並於今年年底得到了充分驗證。
一段時間以來,通過我們業內人士的爆料,華為也即將推出中國製造的採用14nm工藝的麒麟710A,但這一訊息尚未得到官方認證,但可以肯定的是,華為一直在加大研發力度,以克服晶元的侷限性。
通過這些資源,我們可以了解到,失去華為之後,台積電的生活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 另一方面,華為一直在努力推動內部生成的程序。 現在,華為對美心的依賴已經主動降低,沒有台積電合併的幻想,所以有外媒表示:兩人已經徹底分道揚鑣,正在互相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