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居民的飲食結構逐漸多樣化。 人們真的“知道如何吃飯”嗎?吃營養豐富的食物會更好嗎?事實上,食品越精緻、越精細、越好,一些腸道疾病的發病率並沒有減少,反而有逐年“漲船”的趨勢。 對此,黃銳表示,乙個簡單“吃”字的背後,內涵極為豐富,腸道疾病與飲食息息相關,但“吃得好”並不一定等同於營養好、價值高、效益大。
需要注意的腸道疾病
黃銳介紹,腸道分為小腸和大腸,兩者的長度分別為5-7公尺和15公尺,加起來約6公尺5—8.5公尺,相當於高度的4-5倍。 如果腸道被拉伸,面積通常不小於200平方公尺,如果褶皺完全被壓平,整個腸道面積為400平方公尺,相當於乙個籃球場的大小。
黃銳解釋說,乙個人一生中,腸道平均要處理和消化65噸食物和飲料,相當於12頭大象的重量,其中約99%的營養物質被腸道吸收。 同時,人體70%以上的免疫細胞位於腸粘膜上,是人體抵抗疾病的重要屏障。 即便如此,超過95%的傳染病都與腸道有關。
具體來說,腸道疾病的種類繁多,但主要有三大類:功能性腸病、炎症性腸病和腸道腫瘤。 黃銳說,首先是功能性腸病,即臨床診斷未發現腸道器質性改變,腹部超聲、CT、結腸鏡檢查等檢查均無陽性體徵,但患者仍感覺有便秘、腹瀉等消化系統症狀。 和腹痛。二是炎症性腸病,與環境、遺傳、免疫、感染和腸道菌群失衡等因素有關,在20-30歲人群中發病率較高,表現為間歇性腹痛、腹瀉、膿血便、營養不良和急腹症。 三是腸道腫瘤,大致可分為良性和惡性。
建立科學飲食習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多種食物應合理搭配”、“飲食均衡、體重健康”、“減鹽減油、節糖限酒”、“定時飲食、多喝水”。
據黃銳分析,腸道疾病雖然無處不在,但只要我們“閉口不談”,建立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習,就能為身體健康築起堅實的“基石”。 在當今社會,工作節奏快、競爭壓力大、睡眠時間不足、飲食不健康,都會間接或直接損害腸黏膜和腸道菌群,增加患慢性腸道疾病的風險。 健康飲食的基本特點是低鹽、低膽固醇、低新增糖、高不飽和脂肪酸,不需要仔細計算營養成分,也不需要刻意估計百分比或克數。 而最好的營養餐和最佳的飲食模式包括:水果和蔬菜、全穀物,以及魚、海鮮、家禽、瘦肉等。
在功能性腸病患者中,通常不需要特異性干預。 黃銳指出,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習,如適度生活、按時排便、定時定量飲食、吃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同時要注意肉蔬搭配,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對於以便秘為主要症狀的人,多喝水,每天至少喝水1500毫公升,根據自身情況適當飲用蜂蜜水,多吃穀物、豆類、真菌、藻類和堅果等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常吃一些香蕉、火龍果等熱帶水果,軟化大便,促進腸道蠕動。
黃銳說,對於炎症性腸道疾病,首先要避免的是乳製品、海鮮和刺激性食物,同時補充多種維生素。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應保證充足的睡眠,調節情緒,急性活動期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病情好轉後改吃營養豐富、易消化、殘渣少的食物。 臨床上還有一種慢性、持續性、炎症性腸道疾病,稱為“克羅恩病”,可引起消化道腫脹、腸壁粘膜發炎和深部潰瘍。 克羅恩病患者應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煮熟的蔬菜、白公尺飯和軟雞肉,以減少腸道刺激。
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腸癌。 黃銳告誡說,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如戒菸戒酒、控制體重、鍛鍊身體等。 為了預防結直腸腫瘤,你應該多吃山藥、玉公尺和其他食物。 另外,盡量少吃油炸、煙燻、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
(易曉峰、劉方舟、朱爽、唐昕)。
黃銳,中國食品智庫專家,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轉移專委會委員,黑龍江省醫學促進會結直腸腫瘤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結直腸腫瘤外科博士生導師。
**:中國食品報(2024年12月21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