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世界,連線世界彩虹的港灣
溫興超(《文藝日報》副主編、評論家)。
來到汕頭,感受海外華人文化,讓我想起了近年來在文學界備受討論和認同的“新南方寫作”這個話題。 《新南方寫作》最早由楊慶祥、陳培豪等評論家提出,並作了深入的理論建構和闡釋。 這一提法最早提出,主要研究物件為廣東、廣西、海南等地部分作家的作品,如王威廉、陳崇正、林森等。 此後,“新南方文字”的地理版圖逐漸擴大,如李子書等海外華語作家,最近又包括了一些來自四川、貴州的作家。 許多作家和評論家在闡述“新南方寫作”的概念時,都特別強調這種寫作的開放性和流動性,強調它是一種開放的、不斷建構的寫作正規化。
那麼,為什麼是“南方”呢?換言之,“新南方寫作”是在什麼意義上成立的?我認為這首先隱含著一種政治和文化權力關係。 我們知道,自現代文學開始以來,主流文學美學和價值利益基本延續了《延安文藝座談會發言稿》所倡導的文學傳統,而文化中心在北方,大部分主流文學作家也生活在北方,所以姑且稱之為“北方傳統”。 儘管新時代以來中國當代文學進行了各種探索和實驗,但主流仍然是“北方傳統”下的現實主義文學。 在這種理解下,我認為“新南方寫作”在題材和藝術手法上應該是異質的、前衛的、探索性的。
今天,當我在汕頭深入了解海外華僑文化時,我突然意識到,“新南方文字”這個概念,也就是華僑文學,可能還存在著小小的空白。 在我看來,海外華文文學,或者說描寫華僑生活的作品,可以很好地體現“新南方寫作”的精神。 比如,華僑故鄉的生活經歷,這種典型的離散敘事,以及在異國他鄉徘徊的心理感受,在遠離故鄉奮鬥開闢地的精神等等,自然構成了一種異質的、探索性的“新南方”精神。 我們知道,自20世紀末以來,整個世界文學的發展趨勢是整體崩潰和分散多中心敘事的逐漸興起。
排隊。 不過,我還沒有深入研究過具體的海外華文文學,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陳繼明的**《平安批評》。 *主人公鄭夢梅肩負著重振家族企業的使命,步入中年時,獨自遊歷南洋。 **以奮鬥史為核心,耐心地描寫《平安批次》中華僑生活的特色產品,彰顯了僑鄉人民愛義、誠實守信,以及祖國之心。 我認為,這樣的話題可以納入“新南方寫作”的討論中,並將進一步拓展“新南方寫作”的內涵。 同時,也正是因為海外華人特殊而寶貴的經驗和審美,才讓我覺得海外華文文學在今天有著廣闊的未來,我期待有更多描寫海外華人生活的文學作品,在題材和藝術手法上為中國當代文學提供更多新穎獨特的作品。
end
華夏
第232期
主編:劉迪生。
副主編鍾敏義.
主編助理:趙陽煥。
投稿郵箱:gdqlhx@163com
位址:廣州市天河區體育東路140-148號
廣東省華僑聯合會大樓6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