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上證綜指辯護”是從正確的角度寫的,為什麼得出的結論會引發公眾的憤怒?由於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可比性:127年道瓊指數和33年上交所對股價復合增長率的經濟貢獻完全不同。 我們在40年的時間裡在美國釋放了240年的債務紅利,債務對投資和需求的影響各不相同。 中國經濟的前景無疑是光明的,長期是有益的,但勇於承認週期和困難是贏得光明未來的基礎。
1. “為上證綜指辯護”是從正確的角度寫的,為什麼得出的結論會引發公眾的憤怒?
12月23日,《紐約時報》發表文章《中美估值對比:美國科技股的非理性繁榮》,目前特斯拉市值幾乎是比亞迪的6倍,利潤僅為比亞迪的2倍34倍,但估值卻是比亞迪的4倍,說明中國科技股非常理性低調,而美國科技股非理性繁榮,希望中國投資者對**充滿信心。
例如,週六,《泰晤士報》還發表了一篇題為“證明上證綜指的合理性”的文章,該文章引用歷史資料指出,道瓊工業平均指數自2024年以來的127年中以5%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增長5%。從2024年12月19日至今,上證綜指33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0倍8%。由此得出結論,A股上證綜指增速良好,優於剛剛創下歷史新高的道瓊指數。
我不知道這兩篇文章的作者,統計學和經濟理論的水平,但我知道兩件事:
一是作者的立場必須正確。
其立場是歌頌中國經濟光明理論,胡錫進已經關上了棺材,稱這篇文章說上證綜指的復合年增長率高於道瓊指數,作者一定是用心良苦,想從不同的角度激發信心。 但這樣的辯解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離股東的實際感受太遠了。
其次,作者的分析方法和內在邏輯肯定是錯誤的。
為什麼胡錫進指責“為上證綜指辯解”毫無意義,離股東實際感受太遠?胡錫進用簡單客觀的感受總結道,因為沒有人能活到127歲,也不是每個人都活在統計平均數中,大家想要的是自己在真實投資週期中的收益感,而這樣十幾年甚至五六年的投資週期就足夠長了。 在此期間,上證綜指的表現不佳是顯而易見的。
作為統計學家和經濟研究者,三郎認為,《證明上證綜指的合理性》和《中美估值比較:美國科技股的非理性繁榮》等文章引發了公眾的憤怒,純屬善意和壞事。 其專業失誤和邏輯漏洞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2、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可比性:127年期道瓊指數和33年期上交所所蘊含的科技股紅利對股價復合增長率的經濟貢獻完全不同。
在中國,上證綜指的變化一直牽動著無數投資者的心。 在世界範圍內,人們一直以美國的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作為談論經濟趨勢的參考點。 因此,這兩篇文章的兩位作者,有意無意地將A股與美股進行了比較,在比較物件上並無不妥。
但是,在比較不同持續時間的平均增長率時,有必要注意可比性。 比較相同時間長度的平均值更為重要。 這是統計學家和經濟學家比較分析的基本原則。
例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的平均身高會增長相對較高。 但如果以河南省平頂山鄉乙個10歲男孩和北京乙個40歲叔叔的年均增長率為例,我們可以分析哪個地方的經濟水平更高。 乙個10歲的男孩在10年內從70厘公尺長到150厘公尺,年平均身高8厘公尺40歲的大叔在40年的時間裡從75厘公尺長到180厘公尺,年均生長高度為2625 厘公尺,比平頂男孩低 772%。我們能斷定平頂山的經濟比北京好,生活水平比北京高嗎?
怎麼了?年齡不同,長高的速度不同,40歲以後基本停止,60歲以後可能萎縮。 因此,在比較不同年齡組時,失去了可比性。
對人是這樣,經濟也是如此。 經濟與人的不同之處在於,乙個人年齡越大,增長率越慢。 但是,隨著人類知識和科學技術的積累,經濟可以發展得越來越快。 還有另乙個重要的規律:科學技術對經濟的推動力越來越大,而人口對經濟的帶動越來越小。
3 月 7 日,我在《從 Starlink 到 ChatGPT,為什麼我們總是誤判美國科技經濟的發展?正如文章中提到的,100年前,生產出劃時代的科學技術可能需要100年,生產出功能更新迭代的產品可能需要10年,但現在,這個速度已經加快到10年零1年。
從蒸汽機到**,多少年?
瓦特於2024年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實用蒸汽機,推動了工業革命,掀起了一輪經濟增長。
2024年3月10日,美國發明家貝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根電線**,並得到美國專利局的批准。
從蒸汽機到有線**,花了100年時間。
從有線**到電腦,多少年?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計算機是由來自美國的兩位科學家Moakley和Eckert於2024年開發的。 計算機的出現標誌著計算機時代的開始和工業自動化時代的萌芽,帶來了第三次經濟增長浪潮。
從有線**到計算機,花了 70 年的時間。
從計算機到網路花了多少年時間?
2024年,美國國防高階研究計畫局(DARPA)的研究人員成功建立了第乙個計算機網路ARPANET連線了四所大學的計算機系統,標誌著網際網絡的誕生。 網路的出現,促進了世界經濟的一體化和世界第一鏈的融合,標誌著計算機時代向網際網絡時代的轉變,也為電子商務時代和自我引領時代的萌芽奠定了基礎,帶來了第四次經濟增長高潮。
從計算機到網際網絡,花了23年時間。
從網際網絡時代到AI時代,花了多少年時間?
在 2006 年的搜尋引擎大會上,前谷歌首席執行官埃里克. 施密特提出了“雲計算”的概念。 同年3月,亞馬遜在全球率先推出彈性計算雲服務,是雲計算領域的先行者,標誌著隨著AI的誕生,雲計算的出現。 他將更深入地改革經濟增長方式,為人類帶來第五次經濟增長浪潮。
從網際網絡時代到智慧型時代,只用了37年。
因此,我們可以比較不同**指數與科學技術發展速度之間的相關性。
自 1896 年以來,道瓊指數從 40 點增加到94 點到 3 點74萬點,累計增長913倍。 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1275%。
自 1928 年以來,標準普爾 500 指數在 96 年內上漲了 474 倍,復合年增長率為 66%。
自 1971 年以來,納斯達克指數在 53 年內上漲了 149 倍,復合年增長率為 99%。
上證綜指從2024年12月19日的100點開始,到2024年12月21日增長到2918點,33年累計上漲28倍,復合年增長率為108%。
為什麼**指數越年輕,年復合增長率越高?因為未來科技革命對經濟的推動作用越大,科技紅利就越多。 比較過去33年完全在網際網絡時代增長的A股的復合增長率,與道瓊工業指數的復合增長率,在127年中至少有一半時間處於蒸汽機時代
如果我們比較自2024年12月以來的33年中的道瓊指數,結果會是什麼?
2024年12月19日,道瓊指數收於2626點,到2024年12月19日,為3點756萬積分,累計增長143次。 33 年的年復合年增長率為 87%。但道瓊指數只有30只資深工業和金融股**。 美國科技股集中在納斯達克。
2024年12月19日,納斯達克指數收於586點,收於149萬積分,累計增長2543次。 33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03%。
標準普爾500指數從2024年12月19日的350點上漲55 積分,2023 年 12 月 19 日最高 476837分,累計增加13分6次。 33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85%。
3、債務對投資和需求影響不同:我們40年來在美國釋放了240年的債務紅利。
改革開放前,中國是計畫經濟,沒有市場,沒有用債帶動消費需求的意識。 但是,美國建國以來,一直是市場經濟,有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
美國建國247年來,巨集觀槓桿率從0%上公升到現在的259%,債務收入比從0上公升到現在的113%。 由於美國普惠疫情補貼以及近兩年美聯儲加息縮表,美國巨集觀槓桿率和家庭債務收入比較疫情前明顯下降,資產負債表適度修復,有利於在下乙個降息週期通過增加債務槓桿來促進經濟增長。
但我們現在的巨集觀槓桿率為298%,比美國高出39個百分點家庭債務收入達到144%,比美國高出31個百分點。 疫情前幾年,我們持續寬鬆貨幣,近兩年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巨集觀槓桿率和家庭負債收入比較疫情前明顯上公升,資產負債表持續擴張。
40年超人債,走240多年債路,是我們1990-2024年經濟兩位數快速增長的秘訣,也是上證綜指從100點上公升到2024年6124點的秘訣,當時GDP也達到142%的增長記錄。
2024年,上證綜指從2024年的5261點上公升56點跌至182081,下降了近三分之二。 同年,GDP增長率也下降了三分之一,至97%。
在債務跑完、體力需要休息和調整之後,2024年後債務增速有所回落,這也導致了需求投資增速的下降,這就是我們2024年後經濟增長從兩位數到個位數,從8%-10%高速增長到6%-8%中速增長的秘訣, 再以5%-6%的中低點增長,也是預期估值從6000點到3000點的核心。
所以在2024年之後的一段時間裡,美國**繼續**,但我們猶豫不決。
從2024年底到2024年12月19日,上證綜指上漲了39%,復合年增長率為 03%;道瓊指數上漲了 324%,復合年增長率為 95%;
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379點2%,復合年增長率為 108%;納斯達克指數上漲了561點8%,復合年增長率為 142%。
第四,中國經濟的前景無疑是光明的,從長遠來看肯定會有回報,但勇於承週期、承難是贏得光明未來的基礎。
在恢復經濟、促進中國健康的同時,注定是乙個巨大的系統工程,實事求是、勇於面對問題是第一位的。 我同意胡錫進所說的話。
而標準普爾500指數最新靜態市盈率中位數為242倍,比滬深300指數靜態市盈率中位數22倍低10%。 然而,美股的整體股息收益率為154%,前值為 140%,高出10%。
從更關鍵的股本回報率來看,標準普爾500指數的中位數為1318%,而中國滬深300指數的中位數為66%,是我們的兩倍。
騎牛研究所所長周告訴我,股價從來都不是衡量過去的指標,股價是定價預期。 這也是特拉斯的市盈率高於福特,茅台的市盈率高於工商銀行的主要原因。
總體來說,過去十年我們的業績不如美國,但我們的未來會有乙個健康的發展,美國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作者: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