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蔚來汽車在港交所公告稱,將收購江淮汽車首個先進製造基地、第二先進製造基地的生產裝置和資產,總價約人民幣31元(不含稅)6億元。 同時,在工業和資訊化部的《整車企業信用資訊管理系統》中,有乙個名為“蔚來汽車科技(安徽)**”的備案資訊。 有評論認為,這意味著蔚來汽車“獲得了自主汽車生產資質”。
與李、小鵬相比,蔚來是首批新造電動汽車廠商中首批獲得自主生產資質的企業之一。 此前,蔚來汽車主要依賴江淮汽車的主機廠。 不過,從去年開始,汽車代工的門檻也大幅提高。 工業和資訊化部在《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委託生產試點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汽車生產委託方和委託方均須具備生產資質。 迫於這一政策,蔚來不得不告別代工模式,尋求獲得自主汽車生產資質。
所謂汽車生產資質,是指企業在生產汽車時必須具備的合法證件。 根據工業和資訊化部與國家2024年聯合發布的《新型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條例》要求,新車企業要想獲得純電動汽車生產資質,必須首先獲得國家政府對該項目的批准。 經國家批准後,獲批企業還必須通過工業和資訊化部的相關考核,並被列入《道路機動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才能正式獲得純電動汽車生產資質。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雙資質”,有人把國家的審批比作“出生證”,把工信部的考核比作“身份證”。
儘管汽車生產資質管理嚴格,但為鼓勵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放幾條鲶魚”,國內已有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民安汽車、萬向集團等18家企業獲批新建純電動乘用車專案。 其中,新《汽車產業投資管理條例》變更後,汽車整車等投資專案交地方發改部門實施備案管理後,僅有2家企業獲得相關審批。
究其原因,有分析人士認為,這與大部分獲批企業發展不盡如人意,以及目前汽車行業產能過剩有關。 由於擔心產能過剩導致重複建設,近年來車企資質管理部門審批收緊。 包括理想、小鵬、零跑在內的大部分新造車力量都是通過收購獲得生產資質的。 今年以來,滴滴等網際網絡公司的造車專案,由於生產資質問題解決遲緩,不得不分別“掛”在吉利和小鵬身上。 這意味著,連“收購”的大門也基本被堵住了。
長期以來,汽車生產資質在我國一直是乙個比較獨特的存在。 從當年李書福的那句“請給我乙個失敗的機會”,到紫友順利造車的終點,圍繞造車資質的爭議一直沒有平息。 很多人認為,既然發展電動汽車已經成為國家戰略,那麼企業投資自己的錢並沒有錯,應該鼓勵,而不是限制。 目前,新興行業還不成熟,起步階段是乙個試錯的過程,不是靠確定幾家公司就能成功的。 而且,汽車領域對合資企業的限制早已放寬,對國內造車新勢力的限制依然存在,這對那些在電動汽車領域投入真金白銀的新進入者來說是不公平的。 因此,沒有必要限制進入汽車生產。
問題是,現實生活遠比你想象的要複雜得多。 由於汽車產業體量大、產業鏈長、帶動力強,推動當地GDP增長、稅收增長、穩定就業極具想象力此外,電動汽車正處於新賽道,可以助推當地經濟轉型公升級,往往成為當地吸引投資的甜蜜點。 為了爭取汽車專案的落戶,一些地方不惜提供免費土地、減免稅,甚至為落地專案提供免費建廠和配套資金。 目前,許多未完成的新車專案都是由於一些地方的越界、規模化、投資型努力造成的。 可以說,汽車生產資質的嚴格把關也是管理部門不得已而為之。
當然,收緊並不意味著根本沒有機會。 “幹得好,也許;如果你做得不好,你可能會漸行漸遠。 有人說,蔚來此次獲得生產資質,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部門對生產資質管理所採取的務實態度,並沒有搞簡單的“一刀切”。 對於“真造車有實力”的造車新勢力來說,還是有一扇窗的。 顯然,這一次,蔚來也為小公尺做了樣機,小公尺還在借鑑北汽的越野生產資質造車。 (作者:楊忠陽**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