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新能源汽車的沃土,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柳州等一二線城市或者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高的城市。 但實際上,這些只能算是新能源汽車的形態,而不是神仙。
經過近幾年汽車市場的新能源轉型,我們已經能夠發現,電池是新能源時代汽車的命脈,也可以說是“靈魂”。 所以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汽車可以在各個地方執行和生產,但鋰礦並不是到處都有。
柴達木盆地就是這片不可避免的鋰礦產地,這也是比亞迪聯合星球研究院選擇深耕這裡的核心原因。
截至去年,柴達木盆地已發現1,418個鋰儲量63萬噸,鋰鹽資源位居全國第一。 基於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柴達木盆地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聖地。
茶卡鹽湖大家都耳熟能詳,除了風景秀麗,這些美麗的湖泊中還隱藏著多種礦產資源。
柴達木盆地是2300萬至500萬年前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之一,是乙個低窪地區,水流將周圍富含鋰的岩石的風化產物帶入湖中沉積。隨著青藏高原的不斷上公升,柴達木盆地最終與潮濕的印度洋分離,成為乾旱和降雨稀少的地方。 年平均降雨量僅為26公釐,年平均蒸發量為3,000至3,200公釐,是地球上最乾燥的非極地地區之一。 隨著水量的減少,以鋰為代表的各種礦物逐漸沉澱在20多個大小不一的鹽湖中。 這些鹽湖富含鹽、芒草、鉀鹽、硼酸鹽等礦產,也使柴達木盆地被譽為中國的聚寶盆。
如今,柴達木盆地豐富的鋰資源有力支撐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如果說柴達木盆地的鋰礦資源是新能源汽車“心臟”的核心原料,那麼其豐富的光熱資源也將為新能源汽車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和“血液”。
例如,全球首座已全面達到全年設計發電量的塔式熔鹽儲能太陽能熱電站——青海中港德令哈50MW光熱發電站,2024年累計發電量將達到1座464億千瓦時。 如果按照每百公里15千瓦時計算,今年中控德令哈太陽能熱電站的發電量可以帶動976萬輛新能源汽車行駛超過10000公里,可節省4輛6萬噸標準煤,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氣體約1210000噸可以說是經濟與環保的完美平衡。
未來,隨著相關技術的成熟,同類光熱發電站將在柴達木盆地廣泛鋪開。
目前,在西方,傳統燃油越野車仍佔絕對多數,更不用說新能源越野車的普及了,市面上的選裝車型也很少。 所以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心臟”和“血液”的柴達木盆地,真的沒有新能源汽車普及的機會絕對。
此前的U8已經展現出了出色的越野能力,但其高階定位也使其難以進入普通百姓的家中。
然而,豹5的出現,讓新能源汽車在柴達木盆地的出現更多成為可能。 僅三把鎖+500kw系統功率+雲霖P+32000N同級別最強牽引力+39°接近角、35°離去角、27°縱向通過角,最大離地間隙310mm,無不讓豹5擁有絕對意義上的超強越野能力。
而且,姚院長的“公開測試”證明,豹5在長期極端工況下保持動力沒有問題,電機不會發熱衰減。 它的 2898萬元的起拍價,也讓得它更受主流消費者的青睞。
想象一下,駕駛著新能源的豹5,在美麗的鹽湖和廣闊的隔壁之間自由穿梭,或許這就是新能源當初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