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航天交出輝煌成績單!2024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近70架次,再創新高。 這一年,我們緊跟中國航天的步伐,記錄了中國航天的許多重要時刻。
*製作:主站航天夢幻融合**創意工作室。
1月4日,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使用的氫氧發動機完成高空模擬點火試驗,點燃了中國航天2024年的第一把火。
1月21日,在兔年到來之際,中國國家航天局公布了玉兔二號**的最新專案,從月球上給大家送上了新年祝福。
2月,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集體亮相,他們分別負責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行星探測工程飛行控制和太空飛行器長期管理任務,他們有乙個共同的名字——“北京懂”。
今年2月,記者調研了航天科技六院課題組,“火箭發動機”遇上“數位化”,是高密度發射支撐背後的秘訣。
2月16日,土耳其**災後,根據相關國際組織的需要,中國緊急派出近20顆衛星對災區進行了47次觀測,共向世界分享了125張災區影象。
3月,記者採訪了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獨家挖掘了《航天員劉洋的太空日記》,大量航天員工作細節首次公開。
3月28日,國家航天局發布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首批影象,共14幅影象,展示了該衛星在溫室氣體探測、地物精細分類、礦產資源調查等方面的重要應用成果。
3月30日,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紅圖一號01號衛星群,世界首顆輪式衛星編隊成功送入軌道,開展全天候對地觀測。
4月22日,航天科技六院集團發布三款為我國商業航天量身打造的液體火箭發動機,將有效推動我國商業航天發展,有望助推我國常溫液體運載火箭的公升級換代。
4月24日,以第八屆中國航天日為契機,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布了中國首張火星探測全球影象圖,發布了中國未來深空探測的一系列戰略和規劃。
5月10日,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向中國空間站運送物資,空間站應用研製階段首次任務成功。
5月17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56顆衛星成功發射,為北斗導航“大家庭”增添了一顆“新星”。
5月21日,內地與澳門聯合研製的首顆科學衛星“澳門科學一號”成功發射,開啟了內地與澳門在航天等創新科技領域的合作新模式。
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景海鵬、朱揚柱、桂海超三名航天員成功進入中國空間站。
6月7日,力建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26顆衛星,創下我國多顆衛星發射新紀錄。
6月15日,長征二號丁火箭成功發射41顆衛星火箭,創下一枚火箭發射多顆衛星的新紀錄。
7月12日,中國公布了載人登月的初步計畫,中國計畫到2024年實現載人登月。
7月12日下午,中國自主研製的全球首枚液氧甲烷火箭成功發射,標誌著新型低成本液體推進劑在我國運載火箭應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7月22日,中國載人登月火箭長征十號主機完成點火試驗,驗證了火箭任務的全部發動機要求。
7月26日,新一代火箭坦克完成低溫爆破試驗,將為我國後續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發展奠定基礎。
8月13日,世界首顆高軌合成孔徑雷達衛星“陸地探測4號01”成功發射。
10月,在第74屆國際宇航大會上,中國嫦娥五號團隊榮獲國際宇航科學院最高團隊榮譽——勞倫斯團隊獎。 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還宣布,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將開放國際應用。
10月26日,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唐洪波、唐勝傑、江新林三名航天員成功進入中國空間站。
11月2日,液氧甲烷可重複使用驗證火箭“雙曲線二號”點火發射,約1分鐘後火箭順利降落在目標著陸點,標誌著我國商業航天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11月16日,新一代海洋水色觀測衛星“海洋三號01”衛星成功發射,能夠滿足我國海洋環境監測的主要業務需求,各項指標達到國際水色遙感衛星先進水平。
12月4日,埃及二號衛星成功發射,由中埃兩國聯合研製,交付後將服務於埃及國土資源利用、水利、農業等領域。
12月10日,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遙感39號衛星準確發射到預定軌道。 此次發射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00次發射,再次重新整理了中國航天的新高度。
2024年,中國航天事業依然值得期待。 中國空間站工程將陸續執行天舟七号貨運飛船、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天舟八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等四項任務。
此外,中國探月計畫嫦娥六號任務計畫於2024年發射。 根據安排,嫦娥六號任務將從月球背面進行樣本返回,以增進人類對月球的了解。 為了加強國際合作,嫦娥六號任務攜帶了來自四個國家的有效載荷和衛星專案。
同時,中國正在加快推進國際月球研究站大型科學工程,希望更多的國際合作夥伴加入進來,共同拓展人類認知範圍,為和平利用太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央視記者 崔霞 陶嘉舒)。
*:中央電視台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