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許是今年年底最大的一輪融資。
投資界獲悉,今日(12月28日),抗腫瘤創新藥公司安石生物宣布完成10億元B輪融資,由國投招商局和IDG資本領投,燕創集團、凱輝**跟投,現有股東貝恩資本繼續追投。
鮮為人知的是,在公司背後,站著一群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的校友創始人石鶴鵬、首席技術官張培龍、創始成員薛偉哲,他們都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 理工科專業,發現今年北京理工大學的學子密集出現在創投圈,創造了一筆融資,堪稱理工創業潮的又乙個縮影。
投資是第一位的,學歷正在成為衡量創始人的標準之一。 今年投資界報道,人工智慧圈的清華系、機械人圈的哈爾濱工業大學系、新能源圈的中南系、航天圈的北航系。 還有更多的學院和大學即將到來。
就在剛才,他又籌集了10億
VC PE聚集
公開資料顯示,創始人石鶴鵬的職業生涯大致可以概括為: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微生物學和生化藥學博士,擁有超過17年的大型製藥公司和創新生物技術公司工作經驗。
2024年,國產創新藥研發時代興起。 於是,石鶴鵬組建了乙個團隊,其中不乏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的面孔。 例如,該公司的首席技術官張培龍是北京理工大學有機化學專業的博士d.**Istone創始團隊成員之一;薛偉哲是公司創始團隊成員之一,北京理工大學應用化學博士。
創業並不容易。 在國內靶向藥物激增期間,石鶴鵬選擇帶領團隊開展布瑞替尼在膠質瘤適應症中的研發工作。 膠質瘤是世界上最難治的治療方法,只有少數開發人員參與其中,而且之前市場上沒有專門針對膠質瘤的靶向藥物。 截至2024年3月,布里替尼獲得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突破性認定。
這引起了投資者的關注。 2024年底,安石生物宣布完成超2億美元A輪融資,由維梧資本領投,貝恩資本、春華資本深度參投。 半個月前,公司首個商業化產品萬必瑞武瑞替尼腸溶膠囊首次上市。
最新融資發布,安石生物一舉拿下10億元B輪融資,國投招商局和IDG資本聯合領投,燕創集團、凱輝**跟投,現有股東貝恩資本繼續追加投資。
作為安石生物的兩輪投資人,貝恩資本合夥人兼亞洲私募股權投資聯席主管朱佳表示:“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安石生物在腫瘤靶向藥物研發領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憑藉1類創新藥開發的成功經驗,成為國內優秀的創新藥公司。 ”
石鶴鵬透露,本輪融資將有助於推動安石生物新藥萬必瑞(貝瑞替尼腸溶膠囊)的商業化、膠質瘤等適應症的獲批,以及安達替尼(PLB1004)等其他腫瘤藥物的研發。
北京理工大學校友
最近排隊宣布融資
通過安石生物,另一所創投圈的大學在北京理工大學浮出水面。
北京理工大學前身為延安自然科學院,歷史悠久。 2024年,學校遷至北京2024年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成為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2024年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是最早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學校之一,也是最早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大學A級行列的學校。
北京名校眾多,北京理工大學在外界印象中並不顯眼。 但作為國防七子之一,北京理工大學擁有9個學科和33個一級學科,均為博士學位授權點。 80年來,北京理工大學為社會培養了30多萬人才,包括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總設計師彭世祿、“中國預警機之父”王曉墨、雷達與資訊處理技術專家毛二爾克、“中國槍王”多迎賢等, 院士60餘人。他們從北京理工大學起航,遍布航空航天、兵器、電子、資訊等科技領域。
在過去的幾年裡,隨著硬科技創業浪潮的興起,一批北京理工大學的學生也開始出現在創投圈。
今年3月,聯合飛機宣布完成9億元融資資金交付。 截至目前,聯合飛機D輪融資總額約20億元,投後估值已超過100億元。 背後的投資方有四川區域協同**、四川製造**、成都重工清月**、安徽量子**、基石資本、星投控股、金牛城投、德陽實業投資、什邡恆信**等。
而這個百億獨角獸的掌舵人田剛銀,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主修飛機設計與工程。
兩個月後,同樣在航空航天領域,微納之星宣布完成近4億元B輪和B+輪融資,主要投資方包括國開行製造業轉型公升級**、越秀實業**、東豪蘭盛瑞麗投資、海通創新投資、清客沐**等。 成立於2024年,微納星創始人高恩宇也是北京理工大學的校友。
而在醫療領域,北京理工大學的IPO即將到來。 今年5月,三博腦成功上市創業板(GEM),最新市值近百億元。 公司由知名神經醫學專家欒國明、於春江、史顯根和資深醫學管理專家張洋於2024年創立。 其中,張揚是北京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1984屆校友,2024年經管學院校友。
還有回聲光電總監葉家生,他是北京理工大學經管學院1994屆校友正在排隊等候IPO的創始人宋忠傑,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軟體專業潤美醫療創始人霍雲飛也是校友......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富於。
校友們彼此珍惜。 去年7月,陳立光代表海松資本向北京理工大學捐贈1000萬元,支援母校承辦第十三屆“挑戰盃”中國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客觀上也挖掘校友創業專案。 2024年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畢業後獲得全額獎學金赴美留學。 2024年底,陳立光創立了海松資本,目前管理規模超過250億元。
悄無聲息,一股新生力量開始在創投圈中興起。
VC在大學周圍挖掘專案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國內理工科學生在實驗室裡呆的時間比較多,直到硬科技創業的浪潮,創始人們才開始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大學學派。
比如今年融資火爆的AI清華系。 你可能不知道,今年炙手可熱的AI創業公司,幾乎都來自清華智浦AIEO、張鵬和總裁王少蘭;百川智慧型創始人王小川;月亮暗面的創始人楊志林和同為清華校友的王慧雯共同創立了光年,後來被清華大學的老同學王興收購。
上海交通大學也活躍在人工智慧領域,知名人士包括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兼現任CEO徐力、第四正規化戴文元、依圖科技聯合創始人林晨曦等在自動駕駛領域,禾賽科技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孫凱、黑芝麻智慧型劉衛紅等。 此外,上海交通大學也是眾多醫療創業者的搖籃。
在機械人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校友各自佔據了半壁江山。 其中,遠在東北的哈爾濱工業大學,一直被譽為“機械人黃埔軍校”;至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不止一位投資人表示,要想找到高新技術、有前途的科技創新專案,就必須定期向北航報告。
此外,位於湖南長沙岳麓山腳下的中南大學,被譽為中國鋰電產業的“黃埔軍校”,一支新能源大軍正在這裡拔地而起。
新能源汽車圈由華南技術研究院支援。 用何小鵬的話說,“如果你是華南理工大學的畢業生,想造車,只要在校友群裡吱吱作響,學長們早就幫你拿到**鏈了。 ”
在以往的交流中,不少投資者都提到,學歷是衡量創始人走向的重要標準。 因此,我們看到很多投資機構都在圍繞高校挖專案,有的機構甚至報銷合作者到高校學習的學費,順便看看專案。
與以往不同的是,現在中國的創業浪潮都來自名牌大學,學術卓越和理工科是最常見的標籤。 這些都是中國“技校”創業時代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