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又開始做中國電動汽車了
去年以來,美國陸續出台了《基礎設施法案》、《晶元與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等法案,均包含歧視性電動汽車補貼條款,旨在刺激美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遏制中國車企。
從2024年開始,擬議的新規則將不再有資格獲得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RA)規定的最高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如果它們包含在中國等國家製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
受全球汽車產業新能源轉型和國家政策大力推動的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連續八年位居世界第一。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超過30%,預計到2024年將超過80%。
9月1日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389萬台,同比增長超過一倍,佔出口總額的18%4%。
中國擁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從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到整車製造,都具備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 這些優勢使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效能和質量方面逐漸領先於全球競爭對手。
中國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關鍵上游產業,尤其是電池領域,也建立了核心競爭優勢。 近日,全球知名戰略諮詢公司科爾尼發布報告稱,中國動力電池在電芯製造、電芯材料、電池生產裝備、電驅動和電控等方面具有尤為突出的競爭優勢。
在電芯製造方面,中國企業佔據了全球產能的60%以上,壟斷了全球磷酸鐵鋰技術路線,在三元鋰技術路線上與日韓企業處於同等領先地位。
在電極材料領域,中國企業佔據了全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產能,不僅是中國的電池製造商,還有日本和南韓的大型電芯企業。
在電池生產裝置領域,中國企業生產了全球近80%的電池製造裝置;相較於日韓企業專注於單台裝置,中國頭部裝置製造商擁有包括前、中、後在內的一體化交付能力。
補貼本國企業是西方之前一直指責中國的方式,因為過去技術落後,中國的產品無法與西方國家相提並論,只能依靠國家補貼來維持競爭力。
現在輪到美國開始補貼了,但如果美國車企不能在短時間內趕上中國的技術,這種補貼不會持續太久。 只要技術領先,就停不下來。
12月1日,美國“政治新聞網”報道稱,美國最新的“打壓中國”可能會使拜登自己發展電動汽車產業的野心面臨風險,因為新規定可能會減少符合稅收減免條件的電動汽車數量,並減緩美國汽車工業從化石燃料向新能源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