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個是更新的,一切都是更新的。 在吐舊擁抱新之際,我們趕在2024年元旦前推出這本墨水滿滿的《花地新苗——“讀嶺南”優秀散文集》。 這是羊城晚報為家長和學生精心製作的新年禮物。
本集收錄了由廣州市教育局、羊城晚報主辦,羊城晚報教育發展研究院承辦的2024年羊城華地新苗徵文活動產生的優秀作品。 徵文比賽以“學嶺大”為主題,旨在引導粵港澳青年傳承和傳播嶺南文化,講好嶺大與大灣區的故事,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和嶺南文化的自覺認同和自信心。
徵文活動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社會上也不乏層次、檔次較高的徵文活動。 最新訊息是,“花地新苗”徵文大賽反響熱烈,文章數量、票數都很高,超乎我們原先的想象——在短短兩天的線上展示和投票階段,《羊城晚報》客戶端羊城派共收穫了約1800萬次閱讀,近400萬張選票。 資料不是事件影響的充分條件,但它無疑是有力的證據。 在如此龐大的資料背後,我認為至少有三個因素:
首先是羊城晚報對“花田新苗”的不懈長期澆水和培育。 作為廣東省委主辦的新中國第一家大型綜合性晚報,《羊城晚報》扎根嶺大66年,是乙份文化底蘊深厚、具有鮮明嶺南特色、勇於改革創新的主流報紙,也是全球最具嶺南文化的品牌。 長期以來,羊城晚報始終堅定自身文化定位,堅持文化報的傳統優勢,持續輸出名作、新人、新秀。 比如《花國》的增刊在海內外享有盛譽,培養了一批文藝運動員;“校園才藝”專門為廣大中小學生提供課堂作文崗位,並邀請專家、教師進行專業點評。 “花地新苗”,顧名思義,就是依託羊城晚報的文化花地,致力於挖掘和培育新一代嶺南文化的傳承人和傳承人。 圍繞“花地新苗”,我們舉辦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線上線下活動,與廣州市教育局聯合舉辦了多場徵文比賽。 我想,正是這種始終如一的堅持和堅持,引起了家長和同學們的極大共鳴。
二是《學嶺》作文的主題,與時代主題息息相關,契合現實生活。 人們總是生活在特定的時空裡,一邊是水土支撐著另一邊的人,乙個地區就具有地域文化特色。 嶺南文化開放包容、博大精深,新時代賦予了嶺南文化新的氣息。 近年來,嶺南文化的影響力不斷增強,湧現出一大批現象級的傳播案例。 在此背景下,以嶺南文化為核心的人文灣區、文化強省建設也如火如荼。 本次活動的初衷是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感受和描述自己在嶺大出生和成長的土地和水,從而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和對家國的情懷。 尤其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今天,更要強調服務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價值作為弘揚嶺南文化的宗旨,充分挖掘嶺南文化中蘊含的中華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三是粵港澳三地青年同題作文,共同“到嶺大學”,有助於粵港澳大灣區的進一步融合與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經濟共同體,更是粵港澳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園。 灣區人民在文化和語言上是相似的,我們最終要達到的,是人們內心和輿論的共同理解,形成共同的價值認同和認同。 青年是最有活力、最有前途的群體,是推動人文灣區建設、為中華民族鍛造強烈共同體意識的有益嘗試。
本批作品集包括詩歌、散文、日記、書信等體裁,山水、美食、建築、風俗等題材,抒情浪漫,靜謐寫實,用不同的筆觸、不同的視角展現出嶺南的立體美。 當然,中小學生由於經驗有限,難免不成熟,但這並不妨礙本書的價值。 如果說學術界對嶺南文化更關心的是抽象的“道”,那麼你不妨把這本《讀嶺南》優秀散文集看作是對學術**的註腳,正是通過這串串生動的註腳,我們觸控到了乙個很有質感的生活場景,領略了新時代生動的嶺南圖卷, 我們有幸生活在這個美麗嶺南的新時代,感動而快樂。
徵文比賽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廣州市教育局的指導和支援,離不開家長和同學們的積極參與。 我們衷心希望“花地新苗來嶺南學習”的品牌活動能夠持續開展,形成具有灣區特色的文化IP。 紅日冉冉公升起,路光燦爛;江水從地出,海洋排出,讓我們一起期待和見證“花田裡新苗”的開花結果!
文 |林如敏(羊城晚報集團專職編委) |圖片由羊城晚報教育發展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