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客戶端孟毅。
這裡在城市的邊緣,來這裡參觀非常方便,白天有田野和樹木,晚上路燈很亮,主要是彩繪的牆壁和各種小院很有特色,現在這個村子很有名,很多人都有時間來參觀, 歡迎您經常光臨。守衛“村長”的郝真珍說。
她是濟寧市兗州區酒仙橋街道福樓村首家“小院夥伴”。 而和她的話一樣火爆的,是這個村子今年辛辛苦苦打造的鄉村文旅“熱”。
據了解,福樓村原本是傳統農業村,共有199戶、794名村民,其中95戶、426人常年外出,“空心化”嚴重。
問題與機遇並存——“80後”村黨支部書記孫磊帶領村“兩委”經過認真調研探索,在閒置宅基地“變廢為寶”上選擇了鄉村振興的突破口。
綠化、硬化、淨化、照明、“國潮文化”——直到彩繪牆面的出現,經過一系列夯土地基鋪設的“神操作”,名不見經傳的城村開始“出圈”,宅基地從“我很閒”到“杜甫很忙”的華麗轉折迎來了“房子”的轉折點。
我村通過黨支部領導組建專業合作社,探索“合作社+企業+農戶+合夥人”的模式,對村內42個有發展意願的閒置宅基地進行統一租賃和流通,與第三方運營公司合資成立公司,組建了一支平均年齡只有29歲的年輕團隊, 落實企業運營,強化配套配套、金融和全流程幫扶代理服務等保障措施,積極推進宜娛樂宜居、宜文化旅遊、宜商致富的'共享村'工程。
據孫磊介紹,福家樓村率先建設了輕食休閒屋、圍爐泡茶等5個樣板間,隨後下達“小院夥伴”招聘令,招收科教、休閒養生、文化創意、藝術創作、社會特色餐飲等8大類人才, 構建“吃、住、出行、購物、娛樂”全要素產業鏈。截至目前,已簽約合夥人12家,實施業態10餘種,直聘員工120餘人。
除合作社外,福樓村同步推進農戶經營的“鄰里院落”專案,遴選20戶院落環境良好、能接待遊客的農戶,在保持鄉村原有的前提下,對四合院進行微改造、精細公升級,提供吃農家餐等鄉村生活體驗專案, 住在農舍裡,在大棚裡玩耍採摘,從而盡可能地擴大村落的“文旅融合版圖”。
此外,福家樓村還從村民那裡徵集了鋤頭、犁、耙等現代農具和縫紉機、茶壺、碗、八仙桌等傳統生活用具100餘件,設計建造了村史館,高標準建成了中國畫大師傅興波藝術文化交流中心, 並創辦了山東省首家村級“非遺戲曲小劇場”,精心打造具有福雅樓特色的獨特懷舊記憶。
我們以“綠色”為媒介,以“文化”為“旅遊”,真正認識到鄉村是風景區,生活是旅遊。 未來,我們將吸引更多的人回到農村,去農村度假,退休和體驗生活。 孫磊說。
宅基地的“熱”,文旅的“熱”帶來收入的“增”。經核算,公司年銷售收入預計達到200萬元,村集體年收入有望增加40元以上,“小院夥伴”投資盈利,參與宅基地流轉租賃、自營專案、年終分紅和村民就業創業,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人均年收入有望增加1萬元左右,福家樓村真正實現了村民共建、共生共享。
深挖文塑旅遊潛力,持續打造兗州“仰望藍天、俯視青田、留住鄉愁、富足腰”的鄉村振興典範,打造富樓等一批鄉村文旅景區, 牛樓鎮、管莊、良村。濟寧市兗州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姚波說。 (通訊員劉亞東、劉宇輝、秦鴻飛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