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舉行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首次評估了《巴黎協定》的實施情況,使其成為自2024年以來最重要的氣候會議。 會議期間,主要國家就氣候變化問題達成了多項新的共識,並表現出了更加積極的態度,這將對下一階段全球能源轉型路徑產生重要影響。
2024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大會(COP21)達成的《巴黎協定》旨在指導世界各國採取行動,避免氣候變化風險。 根據該協議,各國承諾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公升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2攝氏度以內,並將變暖限制在1攝氏度以內。我在 5 攝氏度以內努力工作。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各國同意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碳中和。 然而,承諾並不意味著徹底的行動,現實情況是,全球氣候行動仍然不足以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 本月早些時候發布的對各國國家自主貢獻的官方評估發現,到本世紀末,2024年的全球排放量將導致全球變暖2%1 攝氏度至 2 攝氏度8攝氏度。 這可能給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帶來災難性後果。 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發,不斷提醒人們潛在風險的逼近。 為了應對這一變化,主要國家提出了更積極的能源轉型目標。
可再生能源容量的大幅增加是氣候大會最引人注目的成果。 12月2日,100多個國家簽署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宣言》,提出到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比2024年增加兩倍,即超過110億千瓦能源效率的提高速度每年提高 1 倍,即從 2% 提高到 4%。 這一新目標令人興奮,也是會議中最廣泛支援的舉措之一。 這一承諾向各行各業發出了“全球綠色轉型將進一步加速”的訊號,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的大規模提公升對世界實現碳中和目標至關重要。
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不僅裝機容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新能源裝機容量常年位居世界第一。 以2024年為例,我國新增風電3763萬千瓦,光伏發電8741萬千瓦,分別佔全球風電裝機和光伏裝機容量的45%6% 和 485%。預計到今年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將超過14個5億千瓦,風電和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突破10億千瓦,創歷史新高。 通過技術創新,大大降低了新能源發電成本,使清潔電力在全世界都負擔得起。
提高可再生能源裝機目標,不僅為全球新能源產業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為經濟復甦注入了新的動能,也對第一鏈的安全性提出了重大考驗。 目前,新能源裝備首防措施出台,只會推高全球能源轉型成本,加劇首鏈風險,需要各國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共同維護首鏈穩定,助推能源轉型。 同時,為保證能源結構平穩切換,電網配套設施建設和調節供電建設不容落後。
出人意料的是,在大會歷史上第一次發表了關於發展核能的聯合宣言。 20多個國家發布了《三重核能宣言》,目標是到2024年將全球核能裝機容量比2024年翻一番。 截至2024年底,共有422臺核電機組在33個國家和地區執行,容量為3臺78億千瓦。 基於此,預計到2024年全球核電規模將超過11億千瓦。
自21世紀初以來,核能已幫助減少了約300億噸的溫室氣體排放,並提供了世界四分之一的清潔電力。 同時,核能有助於能源安全和電網穩定,可以促進新能源的規模化應用。 靈活穩定地部署核能,在確保安全的同時,也有助於減少區域供熱、海水淡化、工業生產和製氫等領域的排放。 毫無疑問,核能將在實現碳中和方面發揮更關鍵的作用。
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有獨立完整核產業鏈的國家之一,中國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鈾資源開發、核燃料安全、核裝備製造、核工程建設、核廢料處理等體系能力。 近日,中國全球首座核電站投產,具有“固有安全”,進一步證明人類可以更安全地利用核能。 中國應抓住核能發展的歷史機遇,繼續向世界推廣中國標準核電技術。
行動永遠比言語更重要。 作為可再生能源使用量最大的國家,中國將繼續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引領作用,重點落實和加強與各國的扶持措施,推動包容、公正、韌性的全球能源轉型,共同構建公平、合理、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本文**:經濟** 作者:王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