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華)。
舌尖上的中國“看不厭,閒著就再找**和習。 裡面介紹的每一種食物都讓我想去那個地方,快點吃。 比如建水烤豆腐,多年前應吳立陽先生的邀請去了雲南,真的在建水住了一兩個小時,卻不知道味道,就錯過了。 下次我應該專門去那裡嘗試一下。 比如金華火腿,只聽說過它的名字,從來沒吃過,聽到名字就有胃口的感覺,也應該去金華買乙個。
或者說,如果今天有一盤棋,食材大變,想吃火腿,隨時隨地都可以買到,也可以在網上買到,何必去金華。 我說,好東西一定在原產地。 吃煎餅就得去山東,吃辣白菜去延邊,吃大鍋菜去深圳,甚至吃拉麵去蘭州,品嚐小吃去福建沙縣。 水土一面是人,一面是水土是產品之一,這個地方的產品經過這個地方的人打磨,就成了地方特色,這是人和物的命運,不可替代,你不能勉強。
或者說,大老遠到產區吃飯,和在當地坐著等吃飯有什麼區別?
差異是巨大的。 我住在東北的時候,超市裡有荔枝和芒果賣,所以我想買幾個新鮮的嚐嚐,嘗起來像爛紅薯。 我想,這有什麼好處?蘇東坡吃了這些東西,還希望“做個嶺南人長久”?後來在深圳吃了時令荔枝和芒果,嘿,味道隱隱約約還是一樣的味道,為什麼味道不一樣?這麼說吧,北方的荔枝味是一種奇怪的氣味,而嶺南的荔枝味是一種正常的、天然的味道。
荔枝在半熟的時候採摘,從南到北運輸,送到消費者手中時,它們似乎剛剛成熟,但它們怎麼可能和那些長在樹上的一樣呢?食物不能儲存太久,即使是偶爾的,從那裡運輸食物的物理特性也會因為兩地之間的氣候不同而發生變化。 形狀相同,但芯材卻大不相同。
換句話說,房產並不總是在同乙個地方,隨著人的遷移,房產也會走路。 辣椒最初產於墨西哥,現在在我國東部、西部、北部和南部種植和食用
這是真的。 但墨西哥胡椒的味道肯定和中國辣椒不一樣。 人與所遇之事平和,事與土平安,能在地上生根發芽,這證明存在生存的環境,但生存不等於生存,生長的東西還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想吃墨西哥胡椒,你還是要去墨西哥吃。
宋代有個規矩,王侯貴族“四面八方不准吃飯”,這意味著當權者不得向各地索要地方特產和美食,只能吃汴梁(開封)附近出產的物品。 主要目的是防止過度徵用,但另乙個原因也可能是對食品衛生的關注。 遠道而來的物品容易變質,而且沒有成熟的檢測機制,吃得不好肚子會很麻煩,所以乾脆拒絕。
還是說如此發達的技術和如此快速的交通方式無法解決這些問題?飛機早上運,那邊中午就可以吃了,物品怎麼換?
我說,有變化。 吃它的人是不同的。 盒子的這一面是每天平常吃的食物,食客們拿著乙個搪瓷罐,在街上的樹蔭下吃。 那邊的車廂是稀有物品,是遠道而來的,當然做不出來,就要用青花瓷,認真地坐在餐廳裡喝一口。 這樣吃,味道怎麼會一樣呢?
或者更確切地說,飲食也應該注意原教旨主義?
我說,我只是尊重“原版”。 希望各地的屬性都保持一點神秘,離我一點距離,讓我對美好的事物有一種嚮往,一種希望,一點點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