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診療是患者理性選擇與機構合理提供服務的互動過程,是患者與機構在管理結構上的良性互動。
患者理性選擇的前提是務實的決策,務實決策的前提是消除疾病風險的不確定性,消除疾病風險不確定性的前提是平衡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平衡資訊不對稱問題的前提是專業資訊傳遞的問題, 職業資訊傳遞問題的前提是健康管理,而健康管理的前提是家庭醫生的有效運作。這一系列前提的本質是充分發揮資訊資源的價值。
機構合理提供服務的前提是機構的功能定位,實現機構功能定位的前提是機構的分工和協作機制,機構的分工和協作機制的前提是建立整體服務體系, 而建立整體服務體系的前提是需求管理和供求關係的管理。這些前提的核心是在保證診療效果的同時,提高技術的整體經濟價值。
患者的理性選擇和機構的理性服務缺一不可,但兩者需要乙個共同的驅動因素,那就是健康管理。 現在的問題是,對患者的理性選擇沒有干預,總體上缺乏管理;只有制度,沒有制度,機構提供的服務缺乏整體規範,個人效益高與整體效益差的矛盾更加突出為了實現分級保健,已經作出努力,通過提高機構能力來吸引初級保健,但競爭使這種努力無效。
在各種前提條件不到位的情況下,基本不可能依靠患者原有的自發選擇,或者依靠機構在競爭條件下的自覺調整,或者僅僅依靠機構內部的分級診療秩序。 多年來,正因為如此,分級診療很難進入實質性運作。
沒有各種前提條件,其實對患者的醫療決策和選擇沒有合理的干預,也沒有患者去醫院就診的“點”成分,每年到二級以上醫院就診的億次可能不被任何人“分”,尤其是大量普通疾病來二級以上醫院治療, 也就是說,沒有“點”的證明。
沒有各種前提條件到位,不僅分級診療本身停留在普遍訴求上,而且由於沒有分級診療的共同載體,“三醫聯動”缺乏“一定規矩”,難以形成合力,產生整體效益。
分級診療的基礎是基層首診,向上轉診是基層首診技術路徑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