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2月5日電 話題:因銷量下滑、合同工裁員而“放緩”的合資車企未來何去何從?
作者:閆景輝,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據日本媒體報道,本田汽車(HMC)2日宣布,由於向電動汽車市場的快速轉移,燃油車銷量大幅下降,人員過剩,公司將裁員約900名中國合資企業——廣汽本田公司的合同工。 本田還表示,這是自2024年與中國廣州汽車有限公司合資生產汽車以來25年來的首次裁員。 然而,針對裁員事件,廣汽本田堅稱“廣汽本田裁員”被外界誤解,光汽本田並未裁員,只是終止了與勞務派遣公司的協議。
勞務派遣是很多企業比較常用的用工方式。 企業與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合同,根據公司的生產安排解除合同,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公司正在減少生產線,可能是因為減產或減少一些輔助工作崗位,以達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至於廣汽本田未來是否會有類似的減產,就要看公司未來的生產經營狀況了。 事實上,許多企業也根據產銷情況及時調整生產線,有利於節約生產成本。
然而,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普及,合資車企的產銷量確實面臨挑戰。 廣汽集團產銷量報告顯示,2024年前10個月,廣汽本田產銷同比下降。 前10個月,廣汽本田生產520493輛汽車,同比減少20輛52%;銷量為499359臺,同比下降21臺55%。這或許就是廣汽本田此次解除部分勞動合同的原因。
目前,基本上所有的車企都在布局新能源汽車,跨國車企以特斯拉為首,自主品牌在傳統車企中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 新動力車企在各方面也都表現出色,尤其是在智慧型網聯和技術方面。 回顧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整體來看,除了特斯拉之外,跨國車企和合資車企在新能源汽車的生產上確實進展緩慢,這與他們領先的燃油車技術和深厚底蘊有關。
然而,這種情況正在改變。 2024年以來,我們可以看到,跨國整車廠和合資企業大幅加快了電動汽車的布局和新車的投放速度,企業也紛紛表達了加速中國電動化轉型的意向。 可以預見,未來車企在電動汽車上的競爭無疑會更加激烈。 筆者認為,這些企業未來能否像新動力車企一樣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實現快速發展,主要取決於其對電動汽車戰略發展的認識和定位是否堅定不移。 在準確把握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的基礎上,我們是否有堅定的信心圍繞新能源汽車智慧型化、網聯化持續創新,提公升科技內涵,根據目標客戶群體的消費需求進行產品研發和實際投入, 從而生產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體現自身特色。(中信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選集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 所選內容所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的觀點,並不一定代表中新經緯的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JWVIEW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