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提到臭氧時,我們可能會認為它是地球大氣中一種重要的微量氣體,對人類的生存環境有著重要的影響。 它可以在高空的平流層中形成保護層,吸收極具破壞性的短波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命。 它還可以在低空的對流層中充當消毒劑,殺死細菌和病毒,淨化空氣。
但是,臭氧也有另一面,它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氣體,較高的臭氧濃度會對人體健康有害,高濃度的臭氧會刺激眼睛、鼻子和喉嚨的粘膜,並影響支氣管、肺部等呼吸系統,尤其會損害兒童的肺功能,引起胸痛, 噁心、疲勞等症狀。在嚴重的情況下,它還可能導致死亡。 因此,人類可以接觸到的近地表臭氧也被稱為“有害”臭氧。
那麼,近地表臭氧是如何形成的呢?它是一種二次汙染物,不是由人類活動直接排放的,而是由人類活動排放的其他汙染物,如氮氧化物(NOx)和碳氫化合物(VOCs),通過一系列複雜的光化學反應產生的氣體。 這些反應需要陽光和高溫作為催化劑,因此臭氧汙染往往發生在天氣晴朗、高溫和空氣乾燥的日子裡。 太陽越強,溫度越高,就越容易出現臭氧汙染,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晴空”和“好天氣”並不一定意味著空氣質素會好。
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應用廣泛,但基本上是人為排放,主要來自機動車尾氣、化石燃料燃燒、工業生產過程等。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這些汙染源的排放也在不斷增加,導致臭氧前體物增加,從而加劇了臭氧汙染問題。 根據現行國家空氣質素標準,臭氧已成為影響我國空氣質素的最重要汙染物。 2024年我國以臭氧為主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已超過PM25(細顆粒物)。
除了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外,靠近地面的高濃度臭氧還會造成一系列環境影響,例如橡膠製品老化和對建築物的腐蝕破壞。 臭氧還會使植物葉片變黃甚至枯萎,對植物造成損害,甚至造成農林植物產量下降,經濟效益下降。 對流層臭氧也是一種溫室氣體,其直接氣候影響導致年平均變暖 03℃。臭氧汙染將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構成巨大威脅。
應對和防治臭氧汙染,需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一是加強監測預報,及時發布資訊預警,提高公眾的防範意識和能力;二是控制臭氧前體排放,優化能源結構,推廣清潔能源,減少化石燃料使用,提高機動車和工業排放標準,減少有機溶劑使用第三,根據空氣質素的變化,採取防護措施,如避免在高臭氧時期進行戶外活動,特別是劇烈運動,戴口罩,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補水和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