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一件舉世矚目的重大事件在廣東陽江海域發生。
經過9個多月的打撈,一艘被考古學家命名為“南海一號”的古沉船終於浮出水面。 令人震驚的是,整艘船被成功打撈上來。
為了保護沉船,相關部門花費了1耗資5億元,興建廣東海上絲綢博物館水晶宮,打造乙個模擬水下環境的海底世界,該專案規模巨集大。
此外,打撈過程還消耗了大量的財力和物力,這在水下考古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花這麼多錢買一艘沉睡的古船值得嗎?事實證明,這是值得的。
偶然發現的古代沉船。
英國人邁克·哈徹(Mike Hatcher)從小就對尋寶充滿好奇。 2024年,30歲的他創辦了一家海洋商業打撈公司,專門從事打撈戰難**和商船。
在打撈沉船的過程中,他曾經幻想過能夠找到一艘古老的沉船,一夜暴富。 然而,在茫茫大海中,他無法確定**是否能隱藏起能讓他發財的古老沉船。
也許是運氣好,也許是他很努力,但不管怎麼說,他靠在南海打撈一艘裝滿明代瓷器的古船賺了不少錢。
邁克·哈徹嘗到了甜頭後,當即決定在南海打撈這艘古船,而這件寶物也沒有讓他失望。 我國數以百萬計的古代文物,成了他賺錢的手段,流到了別人的手裡。
隨著他們發現的寶藏數量不斷增加,我們的考古學家深感悲痛。 因此,直到2024年,中國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才成立。
同年,英國海事公司獲悉東印度公司一艘名為“萊茵貝格”號的貨輪沉沒在海底,為了盡快找到該船,他們與中國廣州打撈隊合作進行搜尋。
經過幾天的搜尋,沒有關於“萊茵貝格”號的訊息。 就在大家快要放棄的時候,我國救助打撈隊的人員在廣東陽江海域挖出了一條異常特殊的金鍊子。
他們很快開始探索周邊地區,希望能發現更多的古代文物。 然而,誰也沒想到,這條金鍊子竟然會引向一艘沉睡在海底800年的古船,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南海一號”。
目光所及,那艘渾身沾滿海泥的沉船清晰可見,心中既興奮又焦慮。 他們對沒有被海水侵蝕的沉船感到驚喜,但隨後開始擔心。
中國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剛剛成立,在技術和財力上都遠不如其他國家。 從發現的金鍊來看,可以確定這艘船出自南宋,其歷史價值不可估量。
由於我國水下考古技術有限,無法獨立開展對這艘古船的研究和調查,因此我們於2024年與日本合作,對南海一號進行了第一次調查。
鑑於南海一號研究的巨大價值,日本工人不敢貿然進入其內部進行調查,於是立即終止了合作。
由於缺乏選擇,我國只能先提高水下考古研究技術,等條件成熟後再打撈,但這個等待時間長達20多年。
“南海一號”被發現後,外界沒有任何訊息,導致很多人不知道。 為了防止艦隊再次意外發現這艘古船,派出相關團隊對其進行保護。
“海底還有戰時炸彈,”一條訊息發布,使附近水域“安靜”。同時,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還成立了一支考古隊,致力於“南海一號”的調查打撈工作。
多年來,考古隊不斷提高技能,進行了大量的水下研究和打撈工作。 他們成功地確定了船體的確切位置,並小心翼翼地清除了粘附在船體表面的泥土,小心翼翼地將掠奪的寶藏從水中撈出。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我們已經找回了數千件寶藏,但這只是冰山一角。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國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終於具備了開展打撈工作的充分條件,但如何打撈船體卻成為乙個巨大的挑戰。
在水下考古史上,通常先進行部分打撈工作,然後進行整體組合。 我們的考古學家也考慮過這樣的方案。
“南海一號”船體沒有腐爛,殘骸相對完整。 因此,碎片可能會影響船體內部的許多文物,修復的完整性成為乙個問題。
於是,2024年10月,考古專家召開會議,討論“南海一號”的整體搶救工作。
專家們一致決定進行整體打撈,雖然會花費更多的金錢和時間,但為了保護神器,他們毫不猶豫地做出了這個選擇。 與一些沉船的打撈相比,整體打撈需要更多的金錢和時間,但為了保護文物,專家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種方法。
同時,著手建設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展示“南海一號”;另一方面,他們開始研究如何挽救整體。
博物館建成後,搶救“南海一號”的龐大工程將整體啟動。
他們用當時亞洲最大的起重船“華天龍”號打撈“南海一號”。 但是,由於船體經歷了800年的海水侵蝕,因此無法直接吊起。 雖然它的表面看起來仍然很堅固,但沒有人能確定直接抬起它不會導致它破裂。
於是,他們計畫做乙個巨大的貨櫃,把整個“南海一號”放進去,然後用鋼梁穿去,達到整體打撈的目的。
雖然打撈工人考慮了很多問題,但具體到執行時,還是面臨很多困難,這也說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打撈工作變得更加困難,例如,貨櫃無法壓入堅硬的海泥中,“南海一號”無法完全包裹,鋼梁無法穿過另一側的孔。
遇到困難時,一定要想辦法解決,在達到目標之前,我們絕不會放棄,就像弓箭不能回頭一樣。
海底看不見,泥濘堅硬,對兩難都提出了挑戰。 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一點一點地清理貨櫃周圍的海泥,直到他們能完全包裹“南海一號”。
他們磨尖了橫樑,然後帶上水幫浦用高壓水射流將它們沖走,以便它們可以順利地穿透橫樑。
歷經九個月,他們成功攻克了乙個又乙個困難,終於,“南海一號”即將重現。
一切準備工作都已做好,現在只需要等待起重機吊起古沉船的最後一刻,也就是2024年12月21日。
央視12月22日現場直播,觀眾屏息等待揭開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見證古船真面目。
在主持人的點評下,大家的心都上下起了伏。 當“華天龍”號成功吊起5600噸級貨物和殘骸,穩穩地放在事先準備好的船上時,大家漸漸松了一口氣。
南海一號被抬走,船漂流而去。 它被送到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標誌著這個龐大工程的真正結束。
經過九個月的辛勤耕耘,全體員工終於度過了激動人心的時光,不再疲憊,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的古代寶船“南海一號”被轉移到了新的目的地,乘坐其中的考古隊員們並沒有感到任何不適,這讓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
古代木船通常沉入海底,經過800年的海水浸泡和微生物腐蝕,可以說它們已經腐爛。 然而,南海一號並沒有發生這種情況。 究竟是怎麼回事?
用馬尾松木打造的“南海一號”,俗話說“起泡千年松,風吹萬年雪松”,使其具有“永生不老”的特點。
南海一號之所以不朽,不僅因為它是松木做的,畢竟松樹也屬於木頭。 此外,在墜落時產生的大量淤泥會粘附在船體上,為其增添了一層保護。
此外,南海一號位於海面以下20公尺處,營造出近乎“無氧”的環境。 經過數百年的海泥風雨,早已有2公尺多厚的淤泥附著在地表,與外界隔絕,為其打造了“金剛堅不可摧的身體”。
南海壹號經歷了800年的滄桑巨變,如今再次呈現在我們面前。 正是因為有了這一發現,中國的水下考古研究才在短短20多年的時間裡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考古學家的工作才剛剛開始,就在每個人都被結果震撼的時候。
“南海一號”的珍貴。
“南海一號”整體打撈後,連同厚厚的海泥一起放入“水晶宮”,考古人員並不知道有文物,只能小心翼翼地用手清除海泥,慢慢探索。
考古學家在打撈過程中非常謹慎地開展工作,認為骯髒的海泥是時間的沉澱,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這艘古船。
每當有新的文物被打撈出水面時,他們的心中都會充滿自豪,看著那些被擦得乾乾淨淨的瓷器和鐵器,他們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也為“南海一號”被整體打撈上來而感到高興。
經過十幾年的探索,上千件瓷器已經完全出水,其中不僅有中國古代的德化窯、景德鎮等瓷器,還有具有阿拉伯風情的“洋瓷”。
金器不僅限於瓷器,還包括與“金鍊”的鍍金帶風格相似的金器。 此外,還有許多金手鐲、金項鍊、金戒指等等,雖然在風格上比較一致,但卻非常令人印象深刻,是所有神器中最奢華的一件,而且的確,黃金是任何地方最引人注目的存在。
除了這些物品外,還有其他重要的出土文物,如銅錢、鐵器、銅環等,證明船主非常富有。 然而,在清理船體的過程中,沒有發現骨頭。
專家估計,從“南海一號”打撈出的文物價值不菲。 這類瓷器在國際市場上能賣到10萬美元,南海一號上有無數件瓷器,估計價值約3000億美元。
黃金、鐵器等的經濟價值雖然尚未計算,但其歷史價值遠遠超過其經濟價值。
說起絲綢之路,大家馬上就會想到西漢時期,當時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一條從長安到中西亞的陸路。
在陸上絲綢之路發展的同時,一條被稱為“陶瓷之路”的路線也出現在海上。
在我國水下考古研究尚未全面開展的情況下,我們只能依靠史料來了解海上絲綢之路。 然而,隨著“南海一號”的發現,海上絲綢之路也得到了相應實踐證據的印證。
南海一號沉沒在陽江海,雖然原因不明,但它沉沒在一條橫跨南海、橫渡印度洋到達波斯灣國家甚至非洲東海岸的航線上。
它的出現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修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實物材料,這是歷史文獻和陸地考古無法獲得的。
考古學家無疑對這個結果感到滿意,但同時他們也為60多萬件瓷器感到遺憾。 為什麼這麼說呢?
2024年,邁克·哈徹在南海海底發現了一艘沉船,裡面有數百萬件清康熙時期的瓷器,這些都是珍貴的文物。 然而,邁克·哈徹(Mike Hatcher)做出的乙個決定卻成為中國考古界的汙點,對中國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造成了永久性的損害。
粉碎它!”
在邁克·海切爾的命令下,劇組遺憾地將60多萬件瓷器砸成碎片,只留下20多萬件珍貴瓷器。
他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舉動?因為“稀有之物,彰顯尊嚴”,尤其是像瓷器這樣的文物,稀有性越高,價值越大。 他內心的貪婪促使他做出了乙個令人心痛的決定。
他拍賣了20多萬件精美瓷器,一位中國考古專家拿了3萬美元買回了一件原本屬於我們的寶物,但出乎意料的是,剩下的20多萬件瓷器都值不菲,最後他乙個都沒拿走。
我們的考古學家對以下事實深感悲痛:數百年來在海底安全儲存的文物在重新浮出水面時被無情地粉碎
從那時起,我們的水下考古學家一直在努力改進他們的技術,希望盡快找到並帶回沉睡在海底的寶藏。
中國水下考古研究因“南海一號”的整體打撈而大大提高了國際地位,但這一切都離不開每乙個勤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