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殿漢(長沙理工大學).
近日,來自四川的唐女士發布**稱離職後花了3個5小時內退出600多個工作組,發布後迅速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如今,唐女士結束了在北漂的生活,回到了家鄉川南當了一名新農民,她溫暖悠閒的新生活讓很多網友都感受到了**。 12月12日光明網)。
唐女士的多個工作小組以及她需要隨時與客戶聯絡的線上工作狀態,對當今許多農民工來說是一場噩夢。 工作組的成立初衷是為了促進資訊暢通和交流工作,但現在越來越成為農民工下班後處理的難題。隨著近年來工作組的細分化趨勢,單位有大群,部門有小群,客戶有客戶群,臨時群數不勝數,簡直讓人不知所措。
有了這些工作組的加入,就像整天戴著“緊繃咒”一樣,為了避免錯過訊息,我不得不時不時甚至時不時地盯著手機看。 就算下班了,只要錯過乙個眼神,忘了回來,說不定就是打幾個**電話,隨時隨地都能回去上班。 《解放**》曾對1000名職場員工進行調查,結果顯示,566%的受訪者表示,領導者習是在群聊中下達工作命令,而不是通過正式流程35.8%的受訪者表示,非工作時間的工單幾乎每天都會出現。
這種強行的“數字連線”,無論上下班,都是職場人士的新型“緊繃口頭禪”。 “996”工作制度本身就已經給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帶來了沉重的打擊,這些令人眼花繚亂、令人心煩意亂的工作群體模糊了工作與生活的界限。 下班後,本該用來與家人和朋友共度時光、放鬆的寶貴時間,被工作組拉回辦公室。 整整一段時間的個人時間,不斷被切成碎片的留言回覆轟炸,如果你想陶冶情操,看一本書或一部電影,恐怕你沒心情。 工作量和工作時間的增加,其實就是“加班”,如果工資福利沒有相應提高,員工的負面情緒就會一天比一天多。
除了上班族的工作組,家長們想要新增的家長群也迅速變成了“作業群”、“接收群”和“對比群”。 這些“成群結隊的攻擊”讓很多人苦不堪言。 智慧型技術作為整個社會的基礎技術支撐,或明或暗地控制著我們的生活,人們正在成為高速智慧型社會系統的“附庸”和“奴隸”,這是人的“新異化”。 馬克思在2024年的《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工人自己的體力和智力,他的個人生活,不依賴於他,不屬於他,反對他自己的活動。 這是自我異化。 “我們日夜被電子裝置'綁架',無窮無盡的群體是乙個縮影。
工作組的出現無疑使工作溝通更加直接和便捷,但任何技術都有兩面性。 當時,手機提示聲成為一種負擔,亟需達成共識,明確工作與個人的界限,合理管理工作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