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們合法合規賺錢,那就沒有錯,也沒必要用原罪論來看待他們的鉅額財富。 如果他們願意像曹德旺一樣回饋社會,捐錢支援教育,就應該積極鼓勵他們,即使說錯了話,也不需要上網。
近日,曹德旺談到了自己正在籌建的福耀科技大學,並說——”。我們做了初步計算,培養乙個學生一年的費用將補貼10000元,四年需要20萬元以上如果我不成為人才,我會賠錢,丟面子,所以我們會很負責任地說,這將是企業家和科學家的搖籃。 兩年前,曹德旺的赫仁慈善總會宣布將投資100億元興建福耀科技大學,引起廣泛關注。 作為民辦非營利性大學的創始人,曹德旺本來想談談人才培養的成本,從而鞭策學生努力學習,鞭策自己辦一所正經的學校,但這句話在網路上炸開了鍋,引來不少罵聲。
有網友吐槽,商人的善良是虛偽的,他們承受不起無利可圖;有網友表示,他天天炒作,彷彿自己高貴,但公司員工卻不肯加薪;也有人質疑他出資建校,到底是為了回饋社會,還是為了培養賺錢的工具曹的言論引發爭議也就不足為奇了。 事實上,由於他直言不諱的個性和高調的慈善風格,曹德旺一直是賽場上乙個有爭議的話題。 這一次,我們一談人才培養的成本,就把學生能不能成為人才看作是關係到自己“錢和面子”的事情,難免會讓外界產生一種商業風度和精明感。 人才培養本身就是乙個長期工程,受多種因素影響,教育基金的投資在短期內未必能看到直接的回報,所以很難簡單粗暴地用錢來衡量是否值得。 不過,就算他的言論讓人不舒服,也沒有必要進行大量的特別批評。 曹德旺首先是乙個商人,也是乙個企業家,即使他投身於教育事業,當然也要考慮投入產出的好處,“算計”錢是否花在了正確的地方。
如果學生每天的花費完全可以忽略不計,那麼他那百億的公益投入砸碎了,自然也就很難長久地為社會培養人才的公益和善行。 有網友表示,學生上大學時也會交學費,這意味著曹德旺所謂的補貼是無效的。 這是對辦大學成本的誤解。 事實上,即使是民辦大學也會有一些財政補貼,更不用說公立大學了,單靠學生交學費是遠遠不能維持一所大學的正常運轉的。 因此,這也是曹德旺等民間力量以公益慈善的形式投身教育事業的價值觀。 最起碼,他豐富了教育資源,給了學生一條更輕鬆的出路,同時節省了經濟成本。 對於類似的善舉,社會應該更加寬容,而不是吹毛求疵、惡意揣測曹德旺的慈善動機。 其實結合曹德旺這番話的脈絡,我們也可以理解他的原意。 說白了,他的這番話,哪怕有外界招功的成分,最後的立足點就是大力投資,認真辦學。 在他看來,這筆錢是他投資的,必須腳踏實地使用,絕不能浪費。 因此,曹德旺的爭議性言論,與其說是資本家在算計,急於求成,不如說是建立在商人辦學的公開廣告和承諾之上正是因為願意投入資金,曹德旺才自信地補充道,“我們將非常負責任地說,這將是企業家和科學家的搖籃。 不管怎麼說,曹德旺是準備建福耀科技大學,而這100億元是實實在在的投資,建設的就是公益性大學。 花了這麼大的錢,他當然有理由“計算”人才培養的成本,“計算”投入產出的得失。
從另乙個角度來看,雖然教育的公共性很強,但也要建立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學校經營者在實踐中要有成本意識和花錢,這樣人才培養才能更有效率。 在這個層面上,曹德旺的表態雖然很赤裸裸,但未必是錯的。 一段時間以來,企業家的公開表態很容易引起各種誤解,不乏一些網友對企業家的惡意。 帶著先入為主的立場,在扣上了資本家的帽子之後,那些企業家所說的一切似乎都是錯的。 這種想法是沒有必要的。 商人追求利潤,這與貴族無關,他們自己的生意也是如此。 只要他們合法合規賺錢,那就沒有錯,也沒必要用原罪論來看待他們的鉅額財富。 如果他們願意像曹德旺一樣回饋社會,捐錢支援教育,就應該積極鼓勵他們,即使說錯了話,也不需要上網。 試想一下,如果投資百億辦大學,為社會做好事,培養合適的人才,連這樣都要批判,未來誰會願意承擔社會責任呢?100 幫助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