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實驗小學黨總支書記何煥利。
為進一步推進慈善教育,將慈善教育與學校工作深度融合,渭南實驗小學申報了教育部“十三五”專案“西部小學慈善教育實踐方式與方法研究”,在下一步研究的過程中,學校的慈善教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圖為“攜手愛,心向陽光”實驗小學學生慈善作品徵集。
1. 專項研究與綜合實踐課程相輔相成
學校組織調研組成員對《慈善讀本》(小學版)進行二次開發,進一步把握年齡特點,延伸日常案例,採取“序言+活動”的形式,將林威元素融入其中,最終修訂為一套12本《慈善讀本》。
學校慈善教育全面貫徹國家課程指南,將課程編入課時,保證課時數,制定《慈善教育課程評價細則》。
2、後續調研,與學校工作各方面深度融合
研究的重點是慈善教育與學校日常工作的結合。 一是將慈善教育與道德教育有機結合。 課程旨在培養小學生的慈善品質,培養他們互幫互助、幫人為樂的慈善行為,養成愛心、愛心、感恩的慈善習慣。 二是慈善教育與課堂教學的完美融合。 要求教師充分利用豐富的教學內容,利用上課時間的前5分鐘,將教學內容與慈善教育相結合。 學校為低年級學生設定了童趣編排,為中年級學生設定了複述講解活動,為高年級學生設定了社會調查報道活動,讓公益教育能夠生根發芽,落地生根。 三是慈善教育與師資培訓無縫銜接。 學校組織教師學習《慈善讀本》,了解編纂的特點和文體的編排,讓他們心知肚明組織集體備課,梳理課堂知識,制定教學環節,做到有教學方法組織合作磨課,確定教學目標,規範教學語言,實現智慧共享組織課後反思,提煉課堂亮點,分析失誤原因,實現專業成長。
3、總結研究成果,為提高學生素養增添動力
在公益專案的研究和實施過程中,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了有效提公升。 一是社會責任感明顯增強。 學校師生向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捐贈了數萬冊書籍、文具和衣物“廢舊衣物,乙份紙獻愛心”活動共籌得善款13866元,捐贈衣物3500餘件“小手牽大手”活動帶動家長參與今年的“99公益日”線上公益募捐活動,募集善款近20萬元。 二是勞動意識明顯提高。 在學校,同學們可以主動幫助老師打掃教室,積極承擔家務,閒暇時間多次探訪孤兒院,將愛心奉獻給有需要的人。 第三,學生良好的人格在不斷提高。 通過《慈善讀本》,同學們的感恩之情開始生根發芽,慈善的種子開始萌芽。 在“慈善”書法作品中,同學們以幼稚的橫豎方式書寫著自己的慈善誓言,在“愛心畫”作品中,同學們用鮮豔的紅、橙、黃、綠三色點綴自己的慈善夢想。
未來,學校將繼續深化課題研究,加強工作整合,創新工作形式,做好“慈善”的“基因工程”和“種子工程”,做好、做好、切實,以慈善教育為切口,為培養有技能的新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貢獻, 責任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