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情況如何?海關總署3月7日發布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海關資料顯示,今年1-2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為618萬億元,微降08%。其中,出口3個49萬億元,同比增長09%;匯入 269萬億元,同比下降29%;* 順差達8109億元,同比增長376%。
如果換算成美元,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為9544億美元,下降83%。其中,出口量為5385億美元,下降68%;進口量為415輛9億美元,下降102%。
受春節假期影響,1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受到一定影響,但隨著2月份各行各業復工復產,外貿行業也迎來了強勁復甦。 2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達到526%,為近10年來的最高水平,顯示了中國經濟的強勁韌性。
在我國外貿出口的商品結構中,機電產品仍佔據主導地位,今年1-2月,機電產品出口比重為586%,最多 2 個04萬億元,微增04%。其中,手機、汽車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分別增長10%和78%,顯示我國製造業公升級。 受國際市場競爭影響,自動資料處理裝置等低端產品出口下降26%。
此外,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也呈現下降趨勢,今年1-2月,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5733億元,同比下降74%,佔164%。其中,服裝、紡織品等傳統出口產品出口有所下降。 這一方面是由於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低成本競爭,另一方面是由於來自歐美等發達市場的訂單轉移。
在我國外貿進口的商品結構中,原材料和能源產品的進口量發生了不同的變化。 今年1-2月,鐵礦石、煤炭等原材料進口量有所增加,但平均進口價格有所下降,反映出我國對原材料的需求依然旺盛,但國際市場的過剩導致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產品進口量下降。 但均進口價格有所下調,反映出我國節能轉型,以及國際市場供需緊張
此外,機電、積體電路、汽車等高階產品進口也呈現下降趨勢,今年1-2月機電產品進口同比下降49%,積體電路進口下降119%,汽車進口下降了30%。 一方面,這是由於中國自身產能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由於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摩擦的影響。
在中國對外貿易的區域格局中,亚细安、歐盟、美國、日本、南韓等仍是中國的主要合作夥伴,今年1-2月,中國和這五個地區佔67個4%。其中,亚细安成為中國第一大合作夥伴,總額9519億元,同比增長96%,佔154%。我們對亚细安的出口增加了17個9%,進口同比增長08%。
歐盟是中國第二大合作夥伴,共計8510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6%,佔138%。中國對歐盟出口下降5%,進口增長04%。
美國是中國第三大合作夥伴,共計7029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0%6%,佔114%。中國對美國出口下降15%,進口增長28%。中國對美順差達到2852億元人民幣,是中國最大的順差。
日本是中國第四大合作夥伴,共計3449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4%7%,佔56%。中國對日本出口增加67%,進口下降16%。 中國對日本的順差達到581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的逆差形成鮮明對比。
南韓是中國第五大合作夥伴,合計3296億元,同比下降34%,佔53%。我們對南韓的出口下降了24%,進口下降43%。中國對南韓的**逆差達到1084億元人民幣,是中國最大的**逆差。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體趨勢是穩步推進、結構優化、質量提公升。 但也面臨一些挑戰和風險,如國際市場的不穩定、保護主義的抬頭、低端製造業的競爭壓力、高階製造業的創新難度等。 因此,我國外貿行業應繼續堅持開放合作、促進便利化、增強競爭力、拓展多元化市場、促進平衡,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