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聞》由俞千偉撰寫。
新年伊始,大家滿懷期待地奔向未來。
對於大多數單身男女來說,2024年最大的願望就是:擺脫單身。
面對父母結婚的壓力和世人對老人的偏見,他們試圖尋找一段浪漫的戀情,遇見心中“完美”的物件,完成翻身。
隨著結婚意願的增加,開始抱怨長輩催促結婚的人越來越少了。
春節前小紅書APP在社交端截圖**。
這也反映在復甦資料上:民政部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統計資料顯示,全國結婚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9萬對。 以杭州為例,僅2024年,領“紅書”人數就增加了5488對,同比增加9人2%,創四年來新高。
杭州多家婚介所負責人也告訴記者,1月初,前來諮詢的人數呈指數級增長。 各大婚戀愛平台也紛紛發力,陸續推出了遊輪派對、高階相親局等各類交友活動。
春節將至,在親朋好友的問候到來之前,又有多少單身男女會完成尋找伴侶的“功課”呢?
年輕人開始走進婚姻介紹所。
註冊成為婚戀平台會員的單身男女,通常有三種動機:父母急於催婚,想給個交代;我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要結婚了,他們感受到了危機;希望找到優質股票,實現類躍。
圖:忙著撮合相親的媒人楊輝和於千薇。
疫情歷經三年,生活中各種不確定因素頻頻出現,曾經追求獨立與自由的年輕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情感生活。
在醫院看病時,忙完飯後有人可以買單,在高燒不退的時候遞上退燒藥,抱個溫暖的懷抱......當你崩潰和哭泣時
疾病會奪走乙個人的力量。
知乎上有乙個“怎麼看空巢青春”的熱話題,有網友評論說:“沒人問我粥,沒人陪我黃昏”“Siri和我成了好朋友”。 我在沙發上看電視睡著了,醒來發現一切都一樣,沒有人給我蓋被子,沒有人關掉電視“......
城市越嘈雜,越寂寞。
傳統的婚介機構不再只是焦慮的父母的地方。 單身男女主動選擇擇偶的意願逐漸增強,並通過細化擇偶標準,才能精準匹配好配。
在杭州拱墅區的老商業大廈裡,時不時有衣著時髦的年輕人進進出出。
一家名為“Genesis Love”的婚介機構位於其中。 門口有相親活動**,喜慶的紅色標語,紅色的愛情曲目線一端連著“離單”,另一端寫著“家與和”。
婚介所門口張貼的相親活動** 攝:俞千偉。
店內,一樓是媒人的辦公室隔間,走廊上掛滿了錦旗。 二樓七八十平方公尺的接待處,用滑動塑料捲簾分隔成幾個房間。
這個地方看起來有點舊,元旦假期很擁擠。
店裡每天接待顧客20多人,負責人楊輝從上午10點忙到深夜。 服務中的單身男女以90後為主,也有一些00後。
經過2個多小時的情緒輔導,有人會毫不猶豫地支付會費。 然後,等待 7 個工作日以匹配第乙個相親日期。 “很著急,好像付錢簽合同後,就完成了任務,就會有物件。 ”
楊輝粗略數了一下,來了的家長有一半,主動打聽情況的。
無獨有偶,蕭山區的金點婚約也迎來了一波小高峰。
介紹以婚姻為主,挨家挨戶女婿為輔的金點子婚介所 攝影:俞千偉。
在70平公尺的辦公空間裡,一排排的檔案沿牆,蘊含著婚姻介紹所最重要的資產——單身男女的資訊,主要供單身男女“規劃愛情,引導他們尋找愛情”。
李繼言有6部手機,從早到晚對應6條***微信提示音。 在好友列表中,有近20,000人在尋找伴侶。
69歲的李繼彥,從業24年,去年貢獻了100多雙。
他開玩笑說,自己開了一家“A級批發公司”。
元旦假期前來諮詢的年輕人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框架”中的完全匹配。
十年前,婚姻市場主要針對二婚。 高質量的單身、未婚男女現在是主要的目標群體。
根據 2023 年第四季度單身人口調查報告,超過 60% 的單身年輕人表示他們今年有過相親經歷,其中 39%的人表示他們可以每週至少相親一次9.67%每月至少一次;9.94%的人只要在節假日,就會有相親安排。
除了傳統的媒人介紹相親模式外,各大社交平台上也湧現出不少針對年輕人的線上婚介機構。 與線下婚介所不同,這些線上婚介所大多以“單身約會”和“都市青年單身俱樂部”命名,更加輕鬆活潑。
社交上出現了各種單身約會活動**小紅書APP截圖。
同時,客服也會在朋友圈按時發布群組活動資訊。 活動豐富多彩,如郵輪晚宴、高品質單身人士、美食沙龍、情感派對等。 其中,還有一種盲盒飯,主打“社會性”、“不確定性”和“未知性”,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在社群工作的27歲的葛妍(化名)去年年底參加了一場三四百人的大型約會活動。 活動現場,每個人身上都掛著車牌,女的都是粉紅色的,男的都是藍色的。 組織者為每位參與者準備了一朵玫瑰,如果他們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他們可以送花。
在破冰環節,擁有相應數字的男女先是互相介紹,給對方留下初步印象。 接下來,它將進入遊戲互動環節和晚餐環節。
葛妍終於收到了3朵鮮花,還加了十幾個微信。 但乙個多月過去了,他還沒有和任何人線下約會。 “這種活動非常社交,大家去那裡主要是為了新奇和體驗。 ”
為了找到合適的伴侶,單身男女都有固定的標準。 這通常成為媒人的進入門檻。
年輕人會一起考慮自己的物質和精神需求,絕大多數要求:本科學歷,對方年收入15萬元以上,就業穩定,能在一線城市分期買房,樂觀的心態,沒有不良嗜好。
某機構本科、碩士、博士專場開會門檻要求 朋友圈截圖。
一位27歲的蕭山女孩,登記擇偶標準寫道:“我的身高是165公尺,溫柔美觀,本科學歷,企業管理,找省內,有學歷,最好在體制內工作,年齡兩三歲,身高175公尺以上,陽光男孩。 ”
另一位女孩,99歲,來自蕭山,擁有研究生學歷,留學多年,熱愛運動、旅遊等,年薪25萬元。 “在省內找乙份比較穩定的工作,本科學歷,1超過72公尺,健康,陽光,英俊和負責任的男孩。 ”
在婚姻市場上,醫生、教師、公務員和國企員工是最搶手的職業,此外,大廠員工、民營企業經理、工程師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為此,李繼彥還制定了一套詳細的檢查標準:芝麻信用得分在650分以上,被認為是信用優秀,沒有逾期還款問題;學位證書和畢業證書通過學術資訊網認證;有犯罪記錄、嚴重傳染病等者,適用“拒絕婚婚十種情況”清單......
通過這種形式,媒人會經過層層篩選和把關,讓服務使用者在“框架”中選擇合適的人。
《愛的戰爭藝術》由李繼言總結 攝影:俞千偉。
婚姻背後的煩惱。
從結婚約會、戀愛社群到高階相親,曾經害怕結婚的年輕人開始尋找能夠支援和幫助他們的伴侶。
從民政局公布的資料來看,2000-2024年全國結婚率資料呈現“先上公升後下降”的趨勢。 2024年,結婚率全國最高,為99,而2024年的結婚率只有52‰。離婚率從34、降至2.2024年0‰。
同時,年輕人數量的減少和適婚總人數的下降是結婚數量和結婚率下降的關鍵因素。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我國80後、90後、00後的人口分別為2人23億人, 21 億和 163億,整體呈下降趨勢。 在過去八年中,20至29歲的出生人數減少了11%。
在結婚率“先公升後降”的同時,網路婚戀平台的發展也日趨明顯。 根據聯合研究行業諮詢機構發布的《2023-2024年中國婚戀服務市場深度調查及投資前景**報告》資料,預計到2024年,中國婚戀市場規模將達到654億元,2021-2024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66%。
婚介機構獲得的獎牌和證書 攝影:俞千偉。
然而,在快速發展的時期,也存在著無序和混亂的陷阱。
社會上不乏充滿各種吐槽的聲音**-
有人被收取天價服務費後,“媒人”客服的微信變成了乙個感嘆號;
每個月相親十幾次,卻一無所獲,甚至連對方的身份資訊都被偽造了......
楊輝有一位客戶,幾個月前在上海參加了一場鑽石婚宴。 對於 4 小時的活動,會員費為 99萬元,單身青年的入職門檻需要達到年資產5000萬元以上。 “其實90%的人都達不到這個門檻,但這個噱頭已經引起了足夠的關注。 ”
不久前,一些機構因為一張“千萬級高階局資產的法西寺之心”宣傳海報而陷入困境。 雖然寺廟闢謠是主辦方的自發活動,組織也發表道歉宣告,取消了活動,但其背後製造噱頭、誇大宣傳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為了更好地了解相親機構目前的運作情況,記者以單身女性的身份諮詢了多家相親機構。
通過微信新增好友後,該機構傳送了個人資料統計表。 該錶除了姓名、年齡等基本資訊外,還涵蓋了學歷、個人住房、車輛、擇偶標準等,可以更全面地顯示個人狀況和狀況。
關鍵是,這些機構沒有要求記者出示任何相關的證明檔案。
隨後,乙個名為“1%單一私人董事會”的組織向記者發出了1月6日化裝舞會招待會活動的邀請。 活動海報上寫著:千萬資產,長相帥氣的單身人士,正裝出席。
對方傳送的活動海報和聊天記錄截圖。
另一院的服務老師提到,他們最近開設了本科、碩士、博士專場,專門針對高學歷的優質青年進行精準匹配,有服務老師和情感老師全程指導。 “有乙個女孩在上個月初加入俱樂部,半個月後她找到了伴侶,她愛上了男孩。 ”
對此,一位婚戀行業資深從業者透露,機構所謂的“一站式”服務,接待服務人員可能連本科都沒有,“低薪+高提成”的模式,讓他們更像是靠言語拉單的“銷售”。
他們會用各種詞語充分挖掘使用者的資訊,然後推薦幾個人完成相親,實現他們每月的KPI。 “在撮合過程中,服務商為了維持銷量,利用婚信、編造虛假資訊來吸引使用者。
整個行業需要規範,制定統一的標準。 像楊輝、李繼妍一樣,從業多年的媒人呼籲婚介平台不僅要做服務機構,更要教年輕人去愛與被愛。
*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