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3個交易日後,澳亞股價於12月21日盤中下跌10%。 澳亞股價從435億元購置含英偉達晶元的計算裝置,進軍算力租賃行業。 不管公司主營業務目前在做什麼,不顧公司業績虧損,投機者聞風動,大量資金迅速進入炒作,奧亞股價被拉動了3個“20cm”日漲停,直到監管部門採取行動,公司股價開始降溫。
2024年,大模型和生成式AI將席捲各行各業,而算力作為大模型的重要底層支撐,也開始受到各行各業的廣泛討論。 在此背景下,以景觀設計為主的奧亞股份披露了《計算伺服器採購合同》的公告,讓公司能夠進入算力租賃行業,並將其變成時髦的高科技概念,隨後股價起飛。 在這一系列案例中,最關鍵的是股價起飛,這是最終目標,投資者順勢而為,經銷商高價分銷,公司裝置可能買不到,第乙個收穫的就是乙個**投資者。
有幾個問題。 第一點是公司購買了計算裝置,是否成為高新技術企業?英偉達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使用算力的公司也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但只有購買算力裝置出租的公司才不是高新技術企業。
第二點,算力租賃所講的故事,主要是使用算力的企業可以租賃算力,而不是購買裝置,從而達到減少資金投入的效果,而租賃算力的裝置廠商,沒有任何值得炒作的價值基礎。
第三點是,技術再高,從一開始就不賺錢。 不管是飛機製造、電腦生產,還是現在炙手可熱的人工智慧,當時都是高科技,但誰能保證公司一進局就賺錢,能活到行業成熟呢?
事實上,在上市公司的公告中,已經給出了多項風險提示,一是購買資金是借入的,二是購買計算裝置對公司目前的經營業績沒有重大影響,公司尚不具備開展智慧型計算業務的相關經營資質。 但投資者總是可以避開重要的事情,先投機。 直到監管機構介入,這些問題才不容忽視,資金開始逃離。
在**中,所有的新聞都有兩面性,既可能是上市公司為公司長遠發展做出的決定,也可能是短期股價**和火熱行為。 一般來說,如果監管機構發出了詢問函,投資者應該將其歸因於熱點。 目前,奧亞股份的股價已經開始下跌,投資風險已經開始顯現,對於奧亞股份表現不佳,投資者最好遠離。
當然,很多投機者也有這樣的心態,既然公司有如此火爆的行為,股價也出現了3個漲停,說明有大資金進入,目前股價,不排除後期繼續投機的可能,所以有投機的機會。 這種典型的投機思維只能說是完全無視價值投資,瘋狂的無腦投機,最終的結果只能收穫。
北京商報評論員周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