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人尤其是北方人來說,麵食不僅是飲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還被做成各種面雕藝術品。 2024年,麵糰塑料花包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邢儒是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面雕”的代表性傳承人。 她的非遺麵糰雕塑工作室位於青山區興盛鎮東大溝村的“村民大院”內,包括生產操作室、體驗室、麵塑展廳。 走進麵糰雕塑展廳,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花包子作品,包括生肖面團團兔子包、象徵團圓的棗花包子、具有包頭特色的“圓圈包子”等。
圐圀在蒙古語中意為“草籬笆”,意為家庭團聚和美麗;“蛇兔”的形狀靈感來自我們當地的諺語“蛇兔,代代相傳”;還有福祿蘇溪的組合和連續一年多......每當有人來訪時,邢儒都會向參觀者介紹華寶的作品,傳播華寶文化。
我和祖母一起長大,在祖母的影響下,我學會了如何製作花包。 邢茹說,她的祖母是她的啟蒙老師。 邢茹記得小時候,奶奶要在過年假期做時令花包,清明節捏“韓燕燕”,7月15日捏“攀岩娃娃”,8月15日“玩月餅”。 親戚鄰居有過生日的老人和過了圓鎖的孩子,還會請邢茹奶奶做長壽桃子和面鎖。
2024年,邢茹隨丈夫定居北京宋莊畫家村,經常將家鄉的花包子作為禮物送給海內外朋友,深受大家的喜愛。 2024年,邢茹在北京宋莊開設了一家面雕主題餐廳,同時學習了花包在山東、山西、陝西三省不同地區的應用。 2024年參加在包頭市青山區舉辦的首屆“東大山麵糰雕塑藝術節”,同年成立“包頭東大山星茹面雕工作室”,從事包頭地區麵糰塑料包子的發掘整理、宣傳交流、推廣應用、培訓經驗、設計製作, 並多次在北京鄉村、包頭社群、學校、展覽、藝術節等開展麵塑展示、培訓和體驗活動,宣傳推廣麵塑技藝。目前,星茹在包頭已培訓了300多名麵糰成型學員。
在秉承傳統工藝的同時,邢儒還借鑑他人的長處,創作了“面鎖”、“壽桃”、“快樂包”、“生日禮包”、“*袋”等一系列蔬菜調色,增加了花型和顏色,豐富了祝福意義,集觀賞、食用、綠色、健康於一體。
近年來,邢茹的麵塑作品不僅深受大眾喜愛,也獲得專業獎項的認可。 面雕作品《吉祥》榮獲青山區東大山首屆麵塑藝術節優秀設計獎,“面鎖”、“壽濤”、“韓燕燕”、“攀爬娃娃”榮獲“包頭市烹飪飯店行業協會民技傳承獎”,“連續一年多”榮獲“第十三屆中國蘭縣麵塑藝術節最佳傳承獎......”。
如今,邢茹在努力推廣非遺麵塑技藝的同時,也通過面雕培訓帶動更多村民上班,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張淑梅)。
*:人民**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