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在河南鄭州演唱會上,楊丞琳曝光“河南人愛騙人”的言論,引發熱議。 據上游新聞報道,12月10日,楊丞琳通過微博發文道歉:“我想為鄭州演唱會上冒犯和不禮貌的玩笑道歉,對不起。 這確實是我的錯,我非常願意也應該接受大家及時的糾正和批評。 我想再次向那些被我困擾的人道歉。 ”
楊丞琳唱完後,問觀眾剛才為什麼尖叫,歌迷反應熱烈,楊丞丞丫在詢問無果後說,“別騙我”,這是河南人的刻板印象。
從現場情況來看,這本來是歌手和歌迷互相逗樂的場景,在楊丞琳一番之後,歌迷們並沒有立刻感到被冒犯,反而笑了起來作為回應。 然而,一旦語境改變,意思就大不相同了,而這場**風波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願意相信,楊丞丞琳本人對河南沒有惡意,在充分考慮的前提下,她不能這麼說。 甚至,她會反其道而行之,比如她之前為河南的自然災害捐了100萬元。 這恰恰是問題的最好反映,大多數人不會主動利用領地去“黑”別人,但有時候,他們深深的偏見會通過不經意的一句話暴露出來。
人們內心最深處的偏見往往是最難去除的。 河南的網友大多在心裡也明白這一點,但又不願意原諒,這或許也是因為對這種根深蒂固的偏見有一種無力感。
關於地域黑的發酵,是對河南人刻板印象的一種強化。 只要把“河南人”換成任何乙個省份,這樣一句話根本就不會引起關注,或許還是證明歌手和觀眾混在一起,氣氛火爆。 但一旦符合某種偏見,就會成為討論的話題,最終,讓無意的錯誤變成故意的錯誤。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樣的討論根本不應該存在。
有人說,在辯論中立於不敗之地的辦法是“永遠不要落入自我證明的陷阱”。 在接二連三起區域性黑事件中意外受傷的河南人,明明什麼都沒做,卻被關在“大鍋”裡,心裡一定很委屈。
當全國人民開始討論“河南人愛不愛騙人”時,其實也是在心裡審視身邊每乙個河南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把這個討論的話題做成乙個虛假的命題,是把河南從目光的凝視中解脫出來的辦法。
這件事應該提醒所有公眾人物:在一些可能引起爭議的話題上,你應該保持理性克制,你脫口而出的乙個笑話,很可能會把整個地區推到聚光燈下,迫使他們接受全國人民的目光,也給別有用心的人汙名化他人的機會。
從更深層次來看,公眾人物必須要有獨立的思考和辨別力,去除內心的偏見後,觀眾才能感覺到自己是天真直白的,否則只能是一場災難。 “(正關解說員楊晗)。
黃河評論郵箱:zghhpl@163com)
統籌:陳若松。
編輯:任思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