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引水流沙20年,為什麼還在淤積泥沙?為什麼不大力開採沙子呢?
黃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在中華人心中的地位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黃河流域作為中華文化的發祥地,蘊藏著豐富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黃河這條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河流,孕育了洛陽、長安、開封等眾多名城,至今仍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 黃河每年輸送泥沙16億噸,其中4億噸流向下游,形成了廣闊的沖積平原,為種植業的發展提供了理想的環境。
然而,黃河卻成了中國人的痛點,那就是黃河泥沙堆積的嚴重問題。 黃河泥沙堆積問題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國進行了二十多年的治理,嘗試了各種方法,但仍然沒有改善,情況甚至更加嚴峻。
面對嚴峻的形勢,一些專家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在黃河流域大規模採砂。 然而,這個計畫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反對大規模採砂呢?這與黃河流域的整體生態環境息息相關。 01 黃河泥沙堆積人們對黃河的印象大多是黃河渾濁,兩岸水土流失嚴重。
但這只是黃河流域下游的情況,並不代表整個黃河流域的水文狀況。
黃河水文特徵主要表現在流量、水位、含沙量和冰期,其中淤泥狀況是含沙量的具體體現。 黃河不同區域含沙量差異顯著,上游地區地形差異大、環境優越、植被覆蓋度高、水土流失小、水質好,為蘭州、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的農業發展和生活供水提供了保障。
河套平原和寧夏平原環境宜人,是發展種植園的理想之地。 人口眾多,農業前景廣闊,素有“堵住江南”之稱。
但黃河中下游河流含沙量變化明顯,含沙量急劇增加。 主要原因是黃河流經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是我國四大高原中植被覆蓋度最低的高原,水土流失嚴重。
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時,攜帶大量泥沙入河,導致黃河含沙量急劇上公升。
然而,問題並沒有就此結束。 華北平原地形是黃河下游含沙量高的重要原因。 黃河上游含沙量低,一方面是植被覆蓋度高,另一方面是地形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沉積的泥沙較少,流向中下游。
然而,在黃河下游,地形發生了變化,不僅泥沙量急劇增加,華北平原也變得平坦,導致黃河流量下降,隨之而來的是其攜帶泥沙的能力下降。
黃河中下游積累了大量的泥沙,甚至在黃河中下游的開封地區,也形成了奇特的地上懸河景觀。
黃河泥沙沉積雖然為下游地區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也帶來了許多問題。 其中最嚴重的是洪水。 黃河中下游地勢低窪,排水能力差,黃河水流較慢,雨季使得北方發生洪水氾濫。
此外,河流懸垂的問題也非常嚴重,每年都需要加固堤壩,以防止河流達到水位**,造成堤壩決堤造成的洪水氾濫。 此外,由於黃河含沙量高、河底條件複雜、礁石眾多等原因,黃河雖然是我國第二長河,但其航行條件相對較差。
黃河水流量巨大,但由於航水價值遠不如長江、珠江等河流,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因此,控制黃河的泥沙非常重要,黃河自古以來就一直受到控制。
在黃河下游,由於泥沙嚴重淤積,河床上漲,歷史上有記載的黃河改道20多次,每一次都給黃河下游人民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
因此,治理黃河迫在眉睫,即使在近代,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治理黃河的泥沙。
2024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被確定為國家戰略,對黃河流域治理進行了精細劃分,制定了上、中、下游不同的開發治理戰略。
在上游,三江源、祁連山、贛南黃河上游等地區將是區域重點,推動實施一系列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提高節水能力。
在中游,我們將特別注重水土保持和汙染治理;在下游,我們將保護河流生態系統,促進生物多樣性,確保河流生態系統的健康。
黃河治理重點工程:南水北調、水砂調。 在黃河下游,水少沙多,水沙關係不協調,這是黃河治理的主要問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從2024年開始,我們開始在黃河中下游開展多維度、大規模的聯合治理,包括利用小浪底、三門峽等水庫,持續多年的排泥沙實驗也在進行中。
長期以來,黃河流域存在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問題依然嚴重。 近年來,隨著華北、西北地區經濟發展和東部產業大規模轉移,黃河沿線需水量不斷上公升,導致黃河流域水沙問題更加突出。
僅靠黃河流域已經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於是在荒漠化治理工程中增加了南水北調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分為東、中、西三條路線,其中解決黃河流域泥沙問題主要依靠西線。
通過南水北調,增加黃河流域流量,從而調節黃河流域水沙比例。
儘管實施了南水北調工程、小浪底水庫等大型排洪工程,但黃河下游泥沙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 這是由於黃河下游地勢低窪,即使水量增加也無法有效排出泥沙。
此外,黃河下游泥沙、淤泥量大,一時半會兒很難完全解決。 雖然整個黃河流域輸沙量有所減少,但實際效果並不明顯。
主要問題是減少的沉積物量在總量中可以忽略不計。 減少的主要原因是黃河中上游植被覆蓋度增加,以及大規模造林和生態修復導致黃河流域泥沙減少。
近年來,在黃土高原生態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顯著成效。 有專家提出大規模採砂,減少黃河流域泥沙堆積,但這一提議遭到廣泛反對,主要是因為採砂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有負面影響。
黃河流域泥沙是一種重要的建築材料,可與傳統建築砂混合,富集混凝土骨料級配,提高混凝土強度,節約水泥用量。
黃河流域細小的泥沙和石灰、水泥等雜物用途廣泛,如砌磚、粉刷牆體等,經濟效益顯著。 但在上個世紀,黃河流域大規模採砂盛行,隨後被禁止,對非法採砂的處罰力度加大。
那麼,為什麼採砂會對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產生如此嚴重的影響呢?首先,採砂船在工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大量的廢水會排入黃河,造成環境汙染。
此外,採砂業過去非常混亂,非法採砂船猖獗,採砂無序,造成全河嚴重破壞。
無序採砂對黃河流域生態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它將破壞河床的形態,導致兩岸海灘的沉降和坍塌,對兩岸的交通設施和橋梁工程構成安全隱患。
此外,採砂還會破壞河底生態環境,導致生物多樣性下降。 大規模無序採砂也會導致可追溯的侵蝕,從而減少黃河入海口的泥沙量,導致黃河入海口的海岸線後退。
同時,不合理的採砂將導致整個黃河流域泥沙大量流失,減少華北沖積平原的規模,進一步加劇環境破壞。
因此,嚴格禁止非法採砂,或僅依靠大規模採砂來處理泥沙堆積是不可行的。 雖然水沙分流治理效果不明顯,進展緩慢,但相對更符合生態規律,危害較小,更有利於黃河流域的長遠發展。
在黃河流域的管理中,不僅要考慮經濟因素,還要兼顧生態環境,確保生態經濟同步發展。
開始計畫我的 202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