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現代化的理念與內涵

Mondo 三農 更新 2024-01-30

黨的二十大首次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內涵、本質要求和重要特徵。 中國現代化的關鍵是科技現代化。 2024年4月21日,**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強企業在科技創新中主體地位的意見》,將過去強調企業作為創新主體轉變為企業作為科技創新主體,進一步提出企業在科技創新體系中的核心作用。 沿著這一思路,我們以科技現代化與現代產業體系的重疊部分為研究物件,提出了創新現代化的新理念,希望為構建以企業為科技創新主體的創新體系提出新的思路和啟示。

1、創新現代化是創新理論演進的結果。

西方經濟學的鼻祖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指出了“發明”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馬克思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領袖,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也是創新理論的先驅,他在《資本論》中指出,生產技術和方法的變革可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J. Schumpeter,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a.熊彼特是20世紀初創新理論的真正奠基人。 2024年,熊彼特在其名著《經濟發展論》中首次明確提出了“創新”的概念。 2024年,熊彼特深入闡述了他的創新概念和理論。 在熊彼特看來,“創新”是建立有別於過去的新的生產功能,企業家為了獲得更好的“生產成果”,實現生產要素與生產條件的重組。 熊彼特進一步明確指出了“創新”的五種情況: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資源配置創新和組織創新。

圖1 創新理念

20世紀50年代,索洛對技術創新理論進行了較為系統、全面的研究,認為“技術”作為一種外生條件,與“勞動”和“資本”一起對經濟增長做出了貢獻,從而建立了索洛的“新古典主義”模式。 索洛對生產函式的研究,羅森伯格對技術創新過程機理的研究,納爾遜對技術經濟演化理論的研究,以及羅默、盧卡斯等人對技術進步的內生增長模式的研究,極大地促進了技術創新理論的社會傳播和理論研究。

自熊彼特於2024年首次明確提出“創新”概念,並於2024年系統闡述其創新概念和理論以來,創新理論不斷發展,經歷了幾代人的演變,成為創新現代化發展的認識基礎。

當然,從創新與現代化發展的階段劃分來看,不同的學者對於創新發展的代際演進有不同的劃分。

有學者認為,第一代是技術驅動模式(60年代前),第二代是市場拉動模式(60年代和70年代),第三代是耦合鏈模式(70年代和80年代),*是整合創新模式(80年代和90年代),第五代是系統整合和網路模式(90年代和20世紀末), 第六代是創新生態模式(21世紀初)等

有學者認為,自熊彼特以來,上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納爾遜和溫特受到生物演化論的啟發,建立了創新的經濟演化論,將技術創新與制度進化創新相結合,形成了第二代創新理論

上世紀90年代,弗里曼和倫德瓦爾創立了以國家創新體系為代表的第三代創新理論,區域創新體系、產業部門創新體系、企業創新體系、創新網路、整合創新應運而生

2024年,美國學者切斯伯勒提出開放式創新,被一些學者視為最佳創新理論,“開放式創新”或“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與注重實驗室內部研發、整合企業內部資源的“封閉式創新”相比,是一種管理、經濟、戰略的新概念。

不同的部門有不同的觀點和關注點,但共同點是,隨著創新生成的增加,創新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就越大。

圖2 創新理論的演進。

創新理論的變革是創新現代化發展的動力。 創新的演進不是簡單的代際變化,也不是單向進步的持續疊加,而是創新模式的適應性、表演性和條件性的變化。 因此,創新現代化本身也在向更加複雜化、生態化、協同化的方向演進,技術演進、產業變革與社會發展深度交匯。

二是創新與現代化的基本概念和邏輯關係。

01 創新與現代化的理念。

創新現代化的本質是科技現代化與產業現代化的交匯點,是指以企業為科技創新的主體,通過技術創新、組織創新、文化創新等方式,不斷創造新的財富,造福人類,不斷優化生存空間和環境,保持與時俱進的先進社會化狀態與時俱進,引領時代發展。

科技革命是創新和現代化建設的主要動力。 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催生了英、德、美三國成為世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西方領導的全球經濟秩序,建立了世界資本主義制度,把世界現代化推向了歷史高潮。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繼蒸汽技術、電力技術革命之後,人類文明史上科技領域的又一次重大飛躍。 這場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的變革,而且影響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使人類的社會生活和人類現代化向更高的境界發展。

02 創新與現代化的邏輯關係。

根據熊彼特對創新理論的定義,從創新、價值、內外部關係的產生,提出了創新現代化的三層邏輯關係。

第。 一是核心層,即內部創新動力,是創新現代化形成的基本核心。 創新是生產過程中的內生之源。 “我們所說的'發展',只指經濟生活中的變化,這些變化不是從內部強加給它的,而是從內部發生的”。 儘管投資和勞動力數量的變化會導致經濟生活的變化,但它們並不是唯一的經濟變化;還有另一種經濟變化,不能用來自外部的資料的影響來解釋,它發生在系統內部。 這種變化是許多重要經濟現象的原因,因此似乎值得為它建立乙個理論。 另乙個經濟變化是“創新”。

創新是一種“革命性”的變革。 熊彼特曾經打過乙個比方,無論你連續加起來多少輛郵車或郵車,你永遠不會得到鐵路。 “而這正是我們正在處理的這種'革命性'變化,即非常狹隘和正式意義上的經濟發展問題。 這充分強調了創新的突然性和不連續性的特點,倡導對經濟發展進行“動態”分析研究。

第。 其次,在組織層面,創新現代化的主體是“企業家”。 熊彼特將實現“新組合”稱為“公司”,而以實現這種“新組合”為職業的人是“企業家”。 因此,創業者的核心職能不是經營或管理,而是看自己能不能執行這個“新組合”。 反過來,這一核心功能將真正的創業活動與其他活動區分開來。 每個企業家只有在他或她真正實現某種“新組合”時才是真正的企業家。 這使得“成為企業家”成為企業家不是一種職業,也不是一般的永久條件,因此企業家並不構成特殊意義上的社會階層。 熊彼特對企業家的獨特定義旨在突出創新的特殊性,說明創新活動的特殊價值。 但是,把某種“新組合”能否真正實現作為企業家的內在規定性,過分強調企業家的動態性,不僅給創新課題的研究帶來困難,而且在實際的人生過程中難以把握。

第。 第三,在外在方面,創新同時意味著破壞。 一般來說,“新的組合不必由控制已被創新過程取代的生產或商業過程的同乙個人進行”,即建造鐵路的不是驛馬車的所有者,相反,鐵路的建設意味著對驛馬車的否定。 因此,在競爭性經濟生活中,新的組合意味著通過競爭消滅舊組織,儘管方式不同。 例如,完全競爭狀態下的創新和破壞往往發生在兩個不同的經濟實體之間;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實體的擴大,創新更多地轉化為經濟實體內部的一種自我更新。

創新必須能夠創造新的價值。 熊彼特認為,發明是第一位的,創新是後一位的;發明是發現新的工具或方法,而創新是應用新的工具或方法。 “只要發明沒有實際應用,它在經濟上就不可行。 “因為使用新的工具或方法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作用,所以最重要的意義是能夠創造新的價值。 將發明與創新分開有其自身的理論缺陷;但是,強調創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應用,必須產生新的經濟價值,具有重要意義,這對創新理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這一思想從此被許多研究創新理論的學者所繼承。

創新和現代化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 熊彼特試圖引入創新概念,以便從機制的角度解釋經濟發展。 在他看來,經濟可以分為“增長”和“發展”兩種情況。 所謂經濟增長,如果是由人口和資本的增長引起的,就不能稱為發展。 “因為它不會產生一種質的新現象,而只是相同的適應過程,就像自然資料的變化一樣。 “我們所說的發展是一種奇特的現象,與我們在週期或均衡趨勢中可能觀察到的現象完全不同。 它是迴圈通道中自發的、間歇性的變化,是平衡的紊亂,它永遠在變化,取代了原有的平衡狀態。 我們的發展理論只不過是對這種現象和伴隨它的過程的闡述。 因此,“我們所說的開發可以定義為執行新的組合。 也就是說,發展是經濟迴圈程序的中斷,即實現創新,創新是發展的本質,創新和現代化是科技與發展的紐帶體系。

3.創新現代化和中國式現代化的要求。

01 創新和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在創新和現代化的驅動下,要有生態意識。 創新生態是指通過物質流、能量流和資訊流的連線和傳遞,在一定間隔內,在各創新社群和創新環境之間形成乙個開放的、複雜的共生競爭和動態演化系統。 創新是科技發展的內在動力,日益成為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 這就要求科技創新必須從講速度、講數量轉向講生態的發展方向。 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創新現代化,要求當下的創新要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讓創新的“種子”不斷生根發芽,讓科技創新的“苗”茁壯成長,最終形成參天喬木共榮的“熱帶雨林”創新生態,讓創新主體在好的創新下如雨後春筍般生長壯大生態環境。

在創新和現代化方面要有遠見卓識。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競爭日趨激烈。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正在重塑全球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改變產業和經濟競爭的舞台和規則,推動各國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 主要國家加強科技創新前沿領域和未來產業布局,加快集聚優勢創新資源,加快推進顛覆性技術突破,加快科技和產業競爭新規則建設,力圖在新一輪競爭中搶占先機。 各國正在關注資訊、生物、材料和能源等新技術,以培育未來產業。 美國提出重點發展人工智慧、先進製造、量子資訊科學和5G通訊等新技術日本著力支援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環境能源等未來產業的發展在南韓,輻射技術被定義為下一代“新核能產業”,並正在以輻射技術為重點進行培育。 當前,對知識、技術、人才等高階創新要素的爭奪愈演愈烈,對創新規則、法規、管理、標準制定等方面的龍頭作用的競爭不斷加劇。 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創新現代化需要更高層次的戰略認知和眼光,關鍵技術和未來產業的先進布局,努力構建具有國際先發優勢的科技創新戰略布局。

在創新和現代化的驅動下,要有工業意識。 根據聯合國《所有經濟活動國際標準行業分類指數》(2024年),中國不缺乏任何一種工業類別,這是中國工業發展的獨特優勢。 整個產業鏈的特點有利於提高各產業鏈的創新效率,從微觀上看,乙個完整的產業體系有利於構建以企業為基礎的創新體系,可以降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創新成本,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從巨集觀上看,全產業鏈有利於提高我國產業鏈在國際產業地位中的風險抵禦能力,使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加穩定。 我國工業區域產業集聚現象極大地促進了區域創新體系的形成,有利於區域內創新要素的更快集聚,進而促進創新。 產業集聚將大大提公升區域創新效率,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因此,創新現代化需要更加重視產業鏈的建設,以產業意識推動創新。

在創新和現代化中,我們必須要有效率意識。 **總書記強調:“不僅要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效率,而且要更有效地維護社會公平,更好地實現效率與公平的平衡、促進和統一。 “當前,國內外形勢發生了深刻複雜的變化,我國科技創新仍面臨原始創新能力薄弱、創新體系整體效率低、科技投入產出效率低等問題。 新形勢下,我國長期主要依靠資源、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支撐經濟增長和規模擴張已經不為繼,我國發展面臨電力轉型、方式轉型、結構調整等重任,我國低成本資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動力明顯減弱,需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著力提公升創新效率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創新現代化需要更加注重創新效率的提高,這更有利於我國科技創新的創新速度,促進我國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國際競爭優勢的構建。

02創新現代化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了詳細解讀,明確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將中國式現代化概括為“人口眾多的現代化,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線圖更加清晰,對現代化理論有了新的認識和超越。

在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實現創新式現代化,具有一定的理論依據。 要實現創新現代化,就必須依託國家創新體系,而國家創新體系的理論就是以弗里曼為代表的國家創新體系,即由公私營企業構建的創新網路,實現技術的創造、引進、完善和擴散。 他認為,日本通過科技政策促進科技發展和經濟增長。 由此可見,創新現代化需要依託國家創新體系,依靠頂層設計、戰略規劃和產業引導,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創新現代化。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背景下實現創新式現代化,有著堅實的歷史邏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科技創新工作從“跟隨”階段進入“引領”階段。 長期以來,中國的創新工作一直以西方發達國家為基準,現在中國的現代化提案打破了“現代化”等於“西方化”的誤區,中國現代化背景下的創新也應該與西方國家區別對待,進行重新定義,即當前和未來的創新要依託中國式現代化的特點,實現創新現代化。 在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創新現代化不應照搬照搬西方模式,而應符合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點,應服務於廣大人口的創新現代化、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背景下,創新型現代化的實現具有符合社會發展的現實邏輯。 創新現代化符合我國當前創新發展的階段規律,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已經具備了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根據全球創新指數,2024年中國位列全球第11位,在上表自尊專利申請數量、申請數量等多項創新量化指標中排名第一。 因此,中國已經具備了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具備了“引領”創新的階段。 其次,總書記深刻指出“創新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定性因素”,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求創新就是謀求未來”。 要求我們積極適應科技創新的迭代趨勢和內在規律,強化前瞻性意識,聚焦攻擊主攻方向,堅持不懈提公升創新能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水平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作者: Han Lu1, Liu Huiwu1,2

1 中國高新區研究中心.

2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

本文來自微信***高新區研究中心。

感謝您的支援和關注,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問題答案

    科技創新引領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記者 王晶晶.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把引領科技創新現代工業體系建設作為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會議明確提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提公升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科技創新是推動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關鍵動力。如何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天津社科院區域經濟...

    科技創新引領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加速

    月日,經濟參考報 刊登了 解讀經濟工作會議 二 科技創新引領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加快推進 一文。文章稱,日前召開的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為年經濟工作定下了基調,將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列為九項重點任務之首,並提出 用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 新模式 新動能 打造生物製造 商業航天 低空經濟...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

    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 這一重要論斷,對於我們深入系統地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推動現代化實踐在新的征程上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探索過程,進一步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對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歷史性超越,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

    創新製冷技術是現代冷庫的驅動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製冷技術也在不斷進步,為現代冷庫的建設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本文將探討創新冷凍技術如何推動現代冷庫的發展,以及現代冷庫在食品保鮮 物流 農業等領域的應用和優勢。.創新冷凍技術背後的驅動力。.技術進步 隨著製冷技術的不斷公升級,冷庫的製冷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能耗,也減少了製冷劑的使用,...

    創新場景打造雄安典範,探索現代化城市之路

    榕東片區是雄安新區首個大型建成區,處處體現著高水平現代化城市的風貌。圖為月日拍攝的雄安市風光。河北 見習記者劉光宇照片。在冀中平原和京津腹地,一座高層次的現代化新城正在開始綻放。未來之城,為 新 創新是理解雄安新區的原始密碼。用 新 開路。破解首都的 大城市病 跳出來 建設新城市,闖出一條新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