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乳腺癌患者術後發生率達到30%-40%,**通常伴有遠處轉移,患者預後較差。 其中,五年內轉移風險最高的患者**。 轉移已成為乳腺癌患者長期生存的頭號威脅。 內分泌**作為HR+乳腺癌最重要的系統輔助藥物,被國內外指南優先推薦擴充套件**。 目前,最新的研究進展表明,適當延長內分泌**的持續時間,可以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轉移,減少**。 完成 10 年內分泌**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與轉移相關的風險降低約 34%**。
中國婦女報記者耿興民。
在我國,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位居女性惡性腫瘤之首和第四位,已成為威脅乳腺癌患者長期生存的首要因素。 “我國女性發病年齡與歐美發達國家存在顯著差異,歐美發達國家女性發病年齡一般為60歲,例如美國為64歲,而我國乳腺癌患者發病年齡最高為45歲和55歲老年人,50歲左右的患者非常集中。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乳腺外科副主任醫師齊立強教授在接受《中國婦女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說明我國乳腺癌的發病年齡要早一些。 這給了我們乙個提示,那就是臨近更年期的女性要特別注意自己的乳房健康,定期去體檢,主動篩查,要及時發現一些早期乳腺癌症狀,比如**腫塊、內陷、出血、腋下淋巴結腫大等, 尤其是固定部位不規則疼痛等,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應及時就醫,不要因為忙於工作和陪伴孩子而忽視自己的健康。”
乳腺癌已進入“慢性病時代”,但患者在短期或長期內仍面臨風險
近年來,隨著診療技術的發展和一流藥物的更新迭代,我國乳腺癌診療水平逐年提高,初步形成了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靶向、免疫在內的成熟體系。 對此,齊立強教授指出:“如今,乳腺癌已經成為一種慢性疾病,而不是一種絕症。 同時,隨著各種一流手段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已經達到90%以上,這給了患者很大的鼓勵。 ”
然而,許多乳腺癌患者仍然有轉移和**的風險。 資料顯示,每年約有 3% 的新發乳腺癌病例發生,10% 的患者在診斷時有遠處轉移。 即使在早期患者中,也有近30%的患者會發展為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僅為20%。 整體來看,乳腺癌患者術後發生率已達30%-40%,且通常伴有遠處轉移,患者預後較差,其中5年內轉移風險最高。 **轉移已成為威脅乳腺癌患者長期生存的首要因素,乳腺癌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HR+乳腺癌患者約佔70%,內分泌幫助解決困境
乳腺癌有四種分子型別,包括管腔 A 型、管腔 B 型、HER-2 陽性和三陰性乳腺癌。 激素受體陽性 (HR+) 乳腺癌佔其中兩類,即管腔 A 型和管腔 B 型。 它佔所有乳腺癌的最大比例,接近70%。 祁立強教授強調,“與其他型別的乳腺癌相比,HR+乳腺癌的長期風險會更高。 在我們診所,六七年**其實並不少見,10年也不是很少見。 我經歷過最長的 HR+ 乳腺癌患者是 31 歲。 ”
HR+乳腺癌實際上是一種激素依賴性腫瘤,其發生和發展與人體雌激素水平密切相關。 包括動物模型和流行病學研究在內的大量資料表明,雌激素可導致乳腺癌的發展。 對於HR+乳腺癌,內分泌**貫穿乳腺癌患者從早期、**到晚期的整個臨床病程。 對此,齊立強教授指出:“內分泌**是乳腺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它可以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或阻斷雌激素與雌激素受體的結合,或下調雌激素受體,或抑制芳香化酶,最終抑制癌細胞生長,減少轉移**。 特別是在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患者中,無論是絕經前還是絕經後,內分泌轉移都可以大大降低轉移的風險。 ”
目前,乳腺癌內分泌藥物**大致可分為雌激素受體調節劑、芳香化酶抑制劑、雌激素受體下調劑等。 不同型別的內分泌藥物適用於不同的人群。
據統計,大約90%的女性更年期在45歲至55歲之間,乳腺癌的高峰期也在這個年齡段。 對於這些女性來說,芳香化酶抑制劑(AI)是最重要的內分泌手段之一。 “我們會根據患者的年齡、月經狀況和雌激素水平來判斷患者是圍絕經期還是絕經前或絕經後,然後為患者選擇藥物。 對於絕經前HR+患者,我們會選擇抗雌激素藥物,絕經後HR+患者會選擇芳香化酶抑制劑。 齊立強教授解釋說:“芳香化酶抑制劑的作用是通過抑制卵巢外的雌激素來阻止雌激素的產生,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 當然,對於絕經前和圍絕經期早期高危HR+患者,也應採用增強內分泌**的注射去勢加芳香化酶抑制劑的方法。 ”
從5年到10年,堅持內分泌**可帶來更長的生存期
內分泌**作為HR+乳腺癌最重要的系統輔助藥物,被國內外指南優先推薦擴充套件**。 隨著更多臨床研究資料的出現,指南和專家共識也在不斷更新,對於一些早期高危患者,我們建議將時間從5年延長到10年。 “祁立強教授說。 最新研究進展表明,適當延長內分泌**的持續時間,可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轉移,減少**。 其中,完成內分泌10年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轉移風險降低約34%,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然而,在我國,患者的內分泌意識仍然不足。 研究表明,國內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並不高,多達391%的乳腺癌患者未能堅持五年標準化內分泌加強針**,嚴重影響療效和預後,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的風險。 “根據一項不完全的調查,我們內分泌用藥的基礎是五年,23%的人在第一年就被拋在了後面。 這就要求我們為患者提供持續的、良好的疾病教育。 總的來說,我們仍然提倡系統、定期的服藥,堅持全療程用藥,以達到控制轉移風險的最佳效果,醫生應根據患者情況選擇藥物。 綜上所述,內分泌延長也是減少高危早期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轉移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 祁立強教授強調。
耐藥性的問題也會在內分泌過程中出現,耐藥性從藥物開始就會出現,我們稱之為原發性耐藥性或者一段時間後出現的耐藥性稱為繼發性耐藥性。 如果患者仍然適合內分泌**,則應更換不同的內分泌藥物。 ”
現有研究資料表明,PI3K AKT PTEN訊號通路的啟用作為重要的細胞內傳導通路之一,與乳腺癌的發生發展及各種耐藥性有關。 因此,AKT或PI3K等多種抑制劑可以克服內分泌藥物的耐藥性**,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有望成為HR+晚期乳腺癌後線滿足更多患者未滿足需求的重要手段。
乳腺癌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 特別是近年來,隨著HR+乳腺癌**方法的不斷突破,眾多新藥層出不窮,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臨床獲益。 祁立強教授在談到乳腺癌患者在當前新藥使用中面臨的主要困境時指出**:第乙個困境是經濟壓力;第二個是獲得藥品的問題。
齊立強教授指出,現在醫保政策越來越好,覆蓋面也非常全面,基本內分泌藥物都在醫保範圍內。 一些過去不能報銷的藥物現在由醫療保險承保;過去買不到的藥物,現在慢慢與世界接軌,盡快進入審批程式,程式也越來越簡化,癌症患者使用藥物通常有一條綠色通道。
此外,我們一些全國性的藥企也在努力追趕,有的藥物正在慢慢接近原研藥,有的自主研發藥物。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乳腺癌患者面臨的困境將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