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譚楚丹。
12月18日,由深圳市行業協會、香港**、投資學會主辦的第十三屆深港資本市場金融創新論壇在深圳福田會展中心舉行。 論壇以“雙向開放、互聯互通”為主題,旨在為深港金融市場發展提供智慧和建議,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高水平開放。
論壇上,來自深港兩地的嘉賓圍繞金融科技服務實體經濟、探索跨境金融發展路徑、打造大灣區金融人才多元化融合發展高地等熱點話題展開討論。
值得一提的是,論壇還發布了首個虛假陳述案例投資者損失計算系統。 該系統取得了多項突破和創新,通過金融科技促進了投資者損失的更精準識別,這也是深圳龍頭產業積極探索投資者保護的有益成果。
深港互聯互通實在在。
在12月18日舉行的第十三屆深港資本市場金融創新論壇上,與會嘉賓強調了兩地資本市場發展的新動能、新機遇。 駐港專員公署政策研究室參贊秦巨集、香港**及投資學會內地委員會主席王忠澤等出席論壇,近500人參加論壇,包括**部門、香港金融機構及深圳**運營機構代表。
秦巨集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的主要增長極之一,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是國家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創新試驗場,發展潛力巨大,香港、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和核心引擎。 近年來,深港兩地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攜手合作,不斷推進金融創新,深港金融合作水平穩步提公升。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全球上市服務副總裁李文濤分享了近年來香港資本市場助力大灣區企業融資發展的實踐。 他表示,港交所為未來發展規劃制定了三個“連線”方向——連線中國與世界、連線資本與機遇、連線現在與未來。
在他看來,香港過去和未來都會繼續扮演“超級聯絡人”的重要角色。 在此背景下,港交所依託互聯互通平台,不僅便利兩地資金進出,也幫助企業在走出去的全球布局中充分發揮香港優勢。
前海財政局局長趙晨在座談會上介紹了“前海30條金融支援”的落實情況。 今年7月,深圳市辦公廳印發《關於落實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財政支援意見》的實施方案,共提出6個方面的115條“硬性措施”,旨在進一步推進《關於支援前海深港現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資金支援的意見》服務業合作區“(簡稱《前海金融支援30條》)於今年2月印發。
經過我們的初步梳理,目前115項具體任務的執行率約為64%。 “趙晨說。
據趙晨介紹,今年前海金融局還廣泛對接中信集團、華潤金融控股等大型央企,共同推進“前海30條金融支援”的實施; 推動全國首家“雙牌”銀行大新銀行、大灣區首家金融控股公司招商局金控落地前海。
極宇**國際業務負責人李忠分享了他對跨境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的機遇和挑戰的經驗。 在他看來,政策法規方面七大方向的落地和推進,將有利於跨境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一是改革開放持續穩健,有利於深化兩地溝通協調,包括管理層、行業、行業之間的溝通互動; 二是鼓勵創新,通過政策扶持和監管沙盤解決行業痛點,支援新技術、新工藝試點; 三是人才的流通共享,如為人才考試、取得資格、打工、旅遊等提供便利; 四是資金流通,如市場互聯互通、QDII、互認、理財等模式持續加大; 第五,提高資訊流通效率; 第六,規則與世界相容,中國也付出了很多努力,行業標準的互認將有助於大大降低行業的整體成本和做生意的難度; 第七,提高風險對沖和管理工具的可用性。
金融科技更好更強。
在本次論壇上,金融科技是另乙個亮點。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機構如何通過金融科技助力實體經濟,成為熱門話題之一。
金管會高階副總裁王海航分享了科技賦能灣區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和見解。 在他看來,金融科技創新的最終目標是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他表示,金融科技可以提高金融服務效率,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提高金融服務的普及度和包容性,促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增強風險管理和合規能力。
為推動行業管理更加規範,提高資訊系統的穩定性,助力行業又好又穩發展,本次論壇還“揭曉”了新的團體標準。
據悉,在深圳證監局的指導下,深圳市**行業協會、深圳市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委員會每年組織轄區**公司開展團體標準的制定工作。 今年,深圳市**行業協會和深圳市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委員會制定並發布了三項團體標準,分別是《**公司重要資訊系統資料庫管理標準》、《*公司重要資訊系統監控管理標準》和《*公司IDC機房選型標準》。
具體而言,《*公司重要資訊系統資料庫管理規範》旨在為重要資訊系統資料庫的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公司重要資訊系統監控管理規範》旨在讓所有**公司和同行機構充分利用自己的監控系統,使資訊系統執行更加安全、穩定、可靠; 《IDC機房選型標準》旨在為公司資料中心建設選型IDC機房提供參考。
投資者損失計算系統發布。
值得一提的是,虛假陳述案投資者損失計算系統的發布也成為論壇的一大亮點。
近年來,虛假陳述案件的數量激增。 自2024年以來,案件數量從每年近3000起飆公升至7000多起,索賠規模也創下新高。 隨著全面登記制度的實施,資訊公開成為監管的重點。 在此背景下,虛假陳述案中投資者損失計算方法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也越來越受到業界的關注。
在以往的司法實踐中,法院委託專業機構計算損失已成為主流。 目前,全國大約有5家專業機構提供損失計算服務,但詳細演算法並未完全公開,不同專業機構的計算結果也不同。
為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在深圳證監局、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指導下,深圳市行業協會、深圳市證券投資者服務中心、深圳市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委員會、中國平安**制定了一套符合當前庭審需要的虛假陳述案件中投資者損失的計算邏輯, 並開發了基於計算邏輯的系統。
平安**首席資訊官張朝暉表示,該系統從提出計算邏輯到落地,取得了諸多突破和創新。 例如,提出了一種系統性風險測度的新方法,更加科學合理; 它首次提出了一種有效的交易確定方法,該方法在合併的基礎上考慮了信用交易的影響。 率先針對短誘餌虛假陳述案件提出有效的交易認定方法。
他表示,未來將藉此機會披露系統背後的賠付邏輯,希望能促進各專業機構相互借鑑,共同提高賠付結果的科學性、準確性和權威性。 “我們相信,虛假陳述案中投資者損失計算系統的推出,將為資本市場的公平正義提供更有利的技術支撐,為保護投資者權益提供更堅實的保障。 張朝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