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新城區西一路大街開展的“醫療網路聯動”新模式,給予轄區居民更加堅實的“醫療”支撐,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日前,記者來到西一路街道上浦社群。
新模式為社群重點人群提供精細化健康管理服務。
社群網格成員“帶路”。
推動家庭醫生團隊推進服務大門。
孩子不在身邊的時候,老人看病最怕麻煩。 記者了解到,西一路街道尚浦社群是典型的老舊社群,轄區34個住宅小院,60歲以上老人近600人。 社群工作者告訴記者,作為需要健康管理的重點人群,他們往往對健康管理不夠重視,沒有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缺乏健康生活的科學知識。 因為去醫院看病手續複雜,需要提前預約、排隊等,很多叔叔阿姨遇到小病痛,一般都是在家用藥來控制。 一些患有慢性病的居民甚至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調整了他們的藥物。 能夠就近享受專業的醫療保健服務,是許多老年人的願望。
小社群網格會帶來很大的不同。 尚浦社群轄區分為4個網格,每個網格由2-3名社群工作者管理。 社群網格成員作為居民的貼心管家,熟悉轄區內重點群體的情況。 “醫網聯動”的“網”依託社群“基礎網格化治理機制,社群網格化成員充分發揮”熟悉人、熟悉的地方、熟悉事、熟悉事物“的優勢,在日常巡查工作中充當一線哨兵,主動發現重點群體。
我乙個人在家,我感到胸悶和呼吸急促,我的頭仍然有點頭暈,加油!“李奶奶,我馬上就到。 近日,在接到轄區居民求助後,上埔社群第4網格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同樣收到求助**的還有西一路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郝佳敏,她帶領團隊在醫療包準備好後立即出發。 “李奶奶住在3號樓,走吧,我帶你去!“因為我們前期詳細了解了居民的健康狀況,經過簡單的檢查和用藥詢問,家庭醫生團隊迅速對李奶奶進行了精準治療,緩解了她的不適症狀。
水平網,垂直精密服務。 這種融合互動模式,在社群網格成員的“引導”下,推動家庭醫生團隊向服務大門邁進,成為居民堅實的新型“醫療”支撐。 該模式以“彩虹”網格化管理方式為基礎,家庭醫生團隊以“專先、後全;本著“老人為先、青年中年為先”的原則,以老年人、孕婦、兒童、殘疾人、高血壓、糖尿病、肺結核等慢性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為主要服務物件,社群網格成員以走訪為主,詳細掌握網格內居民的家庭狀況和健康需求, 為居民建立健康賬戶,旨在為不同人群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醫療服務。
網格工作人員+家庭醫生“,提供居家保健服務。
精準醫療服務。
緊密編織區域醫療衛生民生保障網。
病情危重,擔心社群醫院看不見,大醫院看不見怎麼辦?記者了解到,西一路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依託新城區中醫院特色科室和中醫傳統優勢,將中醫服務特色融入公共衛生服務工程,不斷強化醫防結合能力。 同時,中心依託緊密的醫療聯盟和城市醫療集團,積極推進分級診療,打通雙向轉診渠道。 發現困難或病情危重的患者,可通過綠色通道轉入上級醫療機構輕度、**、持續**等穩定期患者可轉回中心進一步康復,家庭醫生全程跟進並提供健康指導服務。
不久前,93歲高齡的王大爺受益於“醫網聯動”搶救,成功挽救了這一天。 老小區上下樓梯不方便,王大爺長期臥床不起,這天突如其來的身體不適更是讓一家人著急。 “老人動彈不得,一時無法判斷病情,聯絡醫院也不容易。 據家屬介紹,在向社群網格工作人員求助後,不久,家庭醫生團隊與轄區內醫院檢驗科工作人員聯手,提供上門服務。 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醫院檢驗科工作人員為叔叔抽血帶回醫院化驗,並及時將結果反饋給隊醫及其家屬,以便家庭醫生根據檢查結果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和建議。
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大於**,其核心在於長期、持續的護理和監測。 除了走訪家庭外,社群網格醫生每天還會詢問轄區內重點人群的情況,並詳細登記他們的病情。 在尚浦社群的網格群中,居民們每天都在與自己的“專屬醫生”互動交流。 “郝醫生,我的孩子發燒流鼻涕,吃了感冒藥還需要吃消炎藥嗎?“張醫生,我最近血壓穩定了,可以停藥嗎?”“我的孩子不在,沒有人幫我測量血壓,我自己也測量不了,但多虧了你們的頻繁探望,我感覺安心多了。” 郝佳敏告訴記者,結合近期疾病多發、天氣變化,各網格醫生會不定期在社群微信群發布疾病預防、保健等健康知識,引導居民樹立對自己健康第一負責的意識,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習慣。
“網格舉報、家庭醫生掛號、識別干預、及時轉診、事後隨訪”的“醫療網路聯動”創新模式,將醫療健康融入基層小網格,既是高效就醫便捷的新途徑,也是“網格工作人員+家庭醫生團隊”紮實實的入家訪、精準醫療服務、 增強群眾就醫意識,編織密集的區域醫療衛生民生保障網。
文:習報記者王江麗。
編輯:小璐。
評論:彭鵬,溫月。
出品方:習新聞傳媒集團。
習報業習 **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進行**、抄襲或摘錄。
2024年,全市八項重點工作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