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黃和酸棗仁是中藥養心鎮神的經典配伍,兩種藥的結合,猶如調陰陽的妙方。 酸棗仁,質地甘、酸、平,回心、肝、膽經,有滋心陰、益肝、益神的功效。 在《本草》中,酸棗仁被譽為“心中的猛將軍”,在《藥義》中,則被形容為“棗仁......它可以用來有益於心血“,並指出它可以”如果膽囊不足,血液較少,心臟不適,它可以用來使肝膽出血”。 熟地黃,此香藥入心、肝、腎經,善於補心肝血腎陰。 它通過滋養心肝的血液來鎮靜心靈,同時還可以補充腎陰,滋養心火。 當我們將熟地黃與酸棗仁搭配時,它可以起到滋肝補腎、滋心養血、安心安心的作用。 這種配伍在中醫中常用於陰血虛所致的失眠、心悸、健忘、失眠、夢、喜、悲、哭等。 對於因陰血不足而引起的精神躁動,關鍵是要同時補血、安撫神經。 因為血與神的關係是緊密相連的,血足是平安的,神是黑夜的。 熟地黃與酸棗仁的配伍遵循這一原則,通過滋養心血和肝腎陰,使血腳平靜,從而改善失眠、心悸等症狀。 心裡有神,是主身體的血,而血是心力活動的物質基礎。 正如《靈書本神》所說:“心藏脈,脈舍神。 “靈魂營健康協會”也表示:“血也是靈性的。 《蘇溫:八重論神知》也說:“肉體是人的神,不可謹慎。 “心血充沛,血脈流淌,全身迴圈滋養五臟四骨五識九孔,保證組織器官的正常功能,產生神的活動。 “靈書靜水”道:“經脈之人,以血為營。 “而經脈在全身運轉氣血,依靠神靈的運用。 神掌管經絡的運動和血液的產生和運作,血液旺盛,血流順暢。
如果心臟不足,血液不能滋養心臟,精神狀態可能會發生變化。 所以,血缺了,神就是懦弱,血氣耗盡了,神就死了。 臨床上出現驚嚇、心悸、失眠、做夢等,失血過多則頭暈,甚至死亡。 正如《丹西心法》所說:“人主的心,被心養的人的血,心空,精神不留,而此心悸的起因。 陳世鐸在《石室秘錄》中說:“恐慌不是心臟病,而是肝血虛,不能滋養心臟。 ”
反之,神傷會影響氣血,神怕血氣不公升,臉色蒼白;眾神的憤怒在鮮血中變成了紅色,甚至鮮血溢位,鮮血受傷想得太多,想得不盡如人意,容易白費力氣。 例如,在臨床實踐中,女性月經不調是很常見的,往往伴有煩躁,或悲傷和哭泣,也有女性長時間抑鬱和憤怒,導致月經不調。 《治療、雜病、看血的標準》對血與神的關係作了精闢的論述:“血也是屬靈的,得了就存活,失了就死了。 ”
因為血神在生理上和病理上是密切相關的,相互影響,所以對不滋養血液的心靈感到不安尤為重要,同時補充血液和鎮靜神經尤為重要。
熟地黃和酸棗仁,一種是補血的重要藥物,另一種是鎮神的重要藥物,兩者都能補心、補肝、補陰、補血,治血虛。 現代藥理證實,酸棗仁具有鎮靜催眠作用,補血治根、鎮神功效強,非常適合心煩躁的發病機制而且,兩藥合用,可補心、肝腎的陰血,提高滋肝養腎、養心血、安心的功效。
如果沒有熱量或熱量不明顯,為了突出補血效果,最好將熟地黃和紅棗仁一起使用,熟地黃性質略溫,滋陰補血之力更強。
如果陰血虛熱,最好用熟地黃和酸棗仁的結合,因為熟黃是寒的,在滋陰補金的同時,還可以清熱清血,可以清心解火,還可以兼顧熱擾心的發病機制,增強鎮靜神經的力量。
熟地黃與酸棗仁相配,補清清,補陰補血鎮靜神經,又能清心肝之火安心,不但可用於陰血不足、心不起,還可以通過相容來緩解心中的焦慮。
*心肺虛熱、煩躁,可搭配人參、梔子、冬麥、當歸等,如“張氏一通”人參酸棗湯。
*骨骼虛弱,四肢無力,漸漸消瘦,心煩意亂睡不著,用生熟黃汁、酸棗仁兩兩粥取而服,即為“喝餐即去”生熟地黃粥。
*膽熱難聞,醉酒嗜睡,睡得多起,可與烏麥洞、地骨皮、黃芩、扶神、羚羊角、白鮮皮、沙參等配套使用,如“神巧万泉”帝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