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與虛構的界限》,弗朗索瓦絲 拉沃卡著,曹丹紅譯

Mondo 體育 更新 2024-01-29

編輯推薦

自然界中虛構的慷慨是對人類本身有限性的補償”。

半個世紀以來虛構研究的結晶。

入選法國國家圖書中心獎翻譯專案。

由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生導師曹丹紅教授翻譯並推薦。

一種跨媒體、跨文化和跨學科的視角,審視各種虛構實踐。

在“後真相時代”,捍衛事實與虛構的邊界。

介紹

在我們這個時代,虛構文化的建構和擴充套件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和存在方式。 《事實與虛構:論邊界》是法國學術明星弗朗索瓦絲·拉沃卡(Françoise Lavoca)的作品。 這本書是對從古至今圍繞小說的爭議的完整評估,重新思考了小說在文學、電影、戲劇和電子遊戲中的界限,涵蓋文學理論、精神分析、法律、認知科學等。

該書內容極其豐富,幾乎是百科全書式的,既表明了作者建構一門對不同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持開放態度的新學科的意圖,也總結了半個世紀以來對小說的研究,旨在更好地理解小說文化與社會的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雖然是關於“虛構”的,但它也是對“現實”的辯護,展現了人類理解“現實”的努力。 畢竟,小說的慷慨是對人性本身有限性的補償。

關於作者

弗朗索瓦絲·拉沃卡(Françoise Lavoca),作家和文學理論家,法國巴黎新索邦大學比較文學教授和博士生導師,芝加哥大學榮譽博士學位,法蘭西學院學院研究員(文學和戲劇研究部主席)。

主要研究領域為小說與可能世界論、比較文學認識論、16-18世紀歐洲**與戲劇等,著有《不幸的阿卡迪亞:論現代**的起源》、《柴火上的排笛: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時代的潘神與林神》、《事實與虛構:論邊界》、《人物可以做夢》、 等。 2024年,他被授予法國道德和政治科學院獎。

譯者簡介:曹丹紅,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國索邦大學訪問學者,國家青年才俊入選。 主要研究方向為翻譯研究和法國文學研究。 他翻譯出版了《事實與虛構:論邊界》、《聲音中的另一種語言》、《不可能》等10餘部法國文學和文學理論名著。

精彩的書評

拉沃卡立場的敏銳之處在於,她同時成功地展示了邊界的普遍性以及跨越時代和文化描繪邊界的方式的多樣性。

Jean-Marie Schaefer(法國當代美學家)。

法國巴黎新索邦大學教授弗朗索瓦絲·拉沃卡(Françoise Lavoca)是一本令人敬畏的新書,擁有這樣一本資訊如此豐富的書,幾乎是百科全書式的完整性,出色的結構和清晰的措辭,真是一件幸事。 這本書是一項巨大的成就,必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該領域的重要參考。

Jan Bettens(比利時魯汶大學文化研究教授)。

拉沃卡的書是對理論或文化分析的過度概括、理論狹隘主義等的有效回應。 它涵蓋了廣泛的歷史時期和分析,不侷限於當代西方社會,而是跨越時空和媒介,充分展示了真實世界與想象世界之間聯絡的多樣性、複雜性和脆弱性。 ......雖然這本書的大部分內容都是關於“虛構”的,但它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現實”的辯護:它致力於對什麼是“是什麼”進行嚴格和協商一致的評估,將理性、邏輯和科學作為不可或缺的工具。 同時,這本書熱情地捍衛了藝術和遊戲的“虛構”實踐,這些實踐使我們保持敏捷和警覺,因為它們也補充了理解“真實”的努力。

Lisbet Kotals Altaïs(荷蘭格羅寧根大學藝術學院文學教授)。

虛構與事實之間界限的模糊表明了必要的......建立邊界界限,針對虛假資訊的情報**。

穆薩諾斯特拉書評。

過去五十年的文學或哲學理論傾向於支援一種唯我論的懷疑主義,在這種懷疑主義中,世界被視為表象,一切都是乙個充滿想象力的故事,甚至是乙個美麗的謊言。 ......拉沃卡對里科、懷特、巴特、韋納、拉康、索勒斯、福雷斯特和克里斯蒂娃的著作的精確分析表明,後現代主義知識分子以一種持久而深刻的方式分享了“一切都是虛構的”這一觀點。

en attendant nadeau** 書評。

小說的領域延伸得很廣,像拉沃卡那樣以包羅永珍的眼光看待小說可能是乙個挑戰。 敘事與講故事的區別,一元論和二元論的爭論,泛虛構主義,虛構與歷史和現實之間的關係,人類的認知能力,信仰的作用,法律對虛構的限制,虛擬世界,構成我們與虛構關係基礎的同理心,身份現象,可能世界的理論, 多重悖論,想象世界的奇蹟,重述,幾乎所有東西。

Zone Critique** 書評。

目錄

引言 001 中文翻譯 前言 001

引言 001 第 1 部分:一元論與二元論的爭論 001

第一章 從敘事到講故事 003

1. 從“差異論”到“一元論”007

從虛構的內標到外標008

敘述者理論:虛幻的解決方案 012

2. 在講故事的稜鏡下,小說還剩下什麼?015

一種回歸?016

虛構與虛構 019

三、虛構概念擴充套件的啟示 027

虛構的抵抗 028

一種政治邊界 029

第二章 虛構歷史,歷史虛構 034

1. 泛虛構主義運動(1967-1987) 036

“Real Effect”(EFFET de réel),從**到歷史:

羅蘭·巴特 (1967) 037

邊界的邊界:Lico & White 042

案文理由 046

接受理由 052

認知理由 059

事實紀念碑的礁石 063

想象中的宮殿:保羅·韋納 071

二、17世紀的戰場 084

海登·懷特的歷史論點 084

平行對比的啟示 096

用小說糾正歷史 098

第三章 論真理的不可能性 102

I. 拉康對邊沁 105 的引用

II. 雅克·拉康的新巴洛克人類學 110

主體與世界的皮影戲 110

文學小說的適當位置 115

蝴蝶的寓言,或人生不如117夢幻

3. 虛構 2 = 真相 124

理論的平行路徑 124

對小說的憎恨 126

疊加“ 131

第四章 認知的邊界 136

我。辨別真實與想象的認知能力 138

II. 虛構和事實藝術作品對讀者和觀眾的不同影響 143

III. 轉移和模擬:連續統假說 147

IV. 事實的樂趣 153

五、陷入模擬陷阱的虛構理論家 157

第二部分:文化與信仰 165

第一章 小說是西方現代性的發明嗎?177

一、《源氏物語》177中對小說的思考

II. 虛構文化的人類學邊界 191

亞里斯多德呢?192

虛構問題的西方來源 192

戲劇與儀式:虛構與動作 194

幾個傳統社會中的行動與虛構 197

阿蘭丹和“夢境生物” 197

庫納的女巫之歌:悖論與表演 201

第二章 虛構與信仰 206

我。虛構與信仰的遊戲 208

信仰遊戲 211

虛構的問題函式 214

II. 宗教與虛構:交織 218

無法控制的遊戲(17世紀) 221

神話、宗教和虛構:黑客帝國(1999-2003) 224

3. 褻瀆神明,虛構的邊界234

*最後的** (1954):妖魔化的反事實 244

傑里·斯普林格:歌劇 (2003):模仿 249 的元電視真人騷

第三章 法律的界限 253

一、與事實有關的輕罪 258

二、從侵犯姓名權到侵犯個人私隱 263

三、法理學所隱含的二元性 272

4. 虛擬世界是法律之外的地方嗎?276

第四章 虛擬、現實與虛構 287

I. (準)整體再現:互動與沉浸 289

2. 趣味合成世界 295

假裝真實的虛擬世界 297

地方的雜交 301

遊戲頭像:數字頭像還是角色?309

遊戲與小說 318

第 5 章:人物、人物 331

一、更新身份理論 334

2. 同理心文化 341

三、新的虛構悖論 344

有用的小說:作為鄰居的人物 346

同理心與道德 348

4. 同理心與身份 351

第三部分 從乙個世界到另乙個世界 359

第一章 現實世界與可能世界 368

1. 現實世界是可能的世界之一嗎?373

參照與現實 374

世界的多元主義 384

二、虛構作品的本質特徵 386

想象中的可能性世界 386

虛構的本體論異質性 390

第 2 章:不可能的世界 402

我。虛構悖論的悖論 404

II. 非存在悖論 409

三、小說的結構悖論 412

說謊者悖論,不可能的敘述者 413

集合論悖論 418

四、時間旅行的特例 419

悖論與災難 420

17世紀的時間旅行 427

第三章 小說中的想象邊界 432

1. 作為生物群落的虛構世界 435

氣象與食品 435

* 國家的時間與身體 441

II. 想象、現實與死亡 449

生物死亡的傳說 450

造物主的悲哀 453

3. 邁向無差別的本體論456

第四章 虛構的邊界與敘事問題 463

一、邊境撤退 466

本體論轉移,驅逐修辭轉移466

邊界位移和轉錄溶解 472

II. 偽敘事與真實邊界 475

3. 真實臨場效應 (EFFET de Présence Réelle) 482

4. 虛構的內心敘事 490

動機與敘述悖論的融合程度為494

精神世界 (Mondes mentaux) 495

錯誤信仰的世界 497

解釋的多元化 501

字面性(littéralité) 504

結論 516 主要參考文獻 531

表604人名譯文

前言 序言

介紹。 曹丹紅.

《事實與虛構》是法國文學研究者弗朗索瓦絲·拉沃克近年來的重量級專著,於2024年由Sey出版社出版,並被收錄在熱內主編的《詩學》系列中。 《事實與虛構》的出版引起了法語社群的極大關注。 2024年,安托萬·康帕尼翁在法蘭西學院組織了“文學:十年的新方向”研討會,以一年一本書的形式介紹了2007-2024年十年間法國出版的更具代表性的文學理論作品,《事實與虛構》成為2024年文學理論的代表作。 自出版以來的幾年裡,《事實與虛構》的影響力已經蔓延到法語世界,並被翻譯成英語、義大利語,現在又被翻譯成中文。 《事實與虛構》有乙個簡短的副標題,“pour une frontière”(論邊界),而“pour”一詞則表示贊同,表明作者對事實和虛構的立場,也明確了寫這本書的動機。 在引言中,我們將展示作者如何捍衛這一邊界,揭示這種防禦行動的意義,並思考事實和虛構對當今文學研究的價值。

1.界限模糊。

捍衛事實與虛構界限的原因,首先是因為作者認為,在當今社會,“想象的界限可能會消失或最終模糊的想法被廣泛接受”(引言)。 拉沃卡將這種模稜兩可的原因歸結為四個方面,並在他著作的第一部分“一元論與二元論之爭”的四章中討論了它們。 這四個方面包括講故事概念的成功,後現代主義對羅蘭·巴特、保羅·里科、海登·懷特、保羅·維恩、雅克·拉康和精神分析的影響,以及認知科學的影響。

首先是自 1990 年代中期以來西方世界講故事的全面勝利。 2007 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谷歌輸入“講故事”之後,出現了 2020 萬個結果。 這個數字在 2021 年初翻了十倍。 所謂講故事,是指用精心編織的故事代替現實,以達到“格式化心靈”世界乃至心靈控制的目的。 作為“一種交際、控制和權力技術”,講故事源於對敘事學的廣泛興趣,但它的實踐和思維最終在許多層面上取代了敘事學。 由於這種替代,一方面,講故事的追隨者更有可能來自英語世界,即塞爾語用學的繼承者,並通過否認大多數敘事學者所持有的虛構的內在標準來模糊兩者之間的界限,認為不可能僅從形式上區分事實和虛構。 另一方面,講故事更多地應用於政治經濟學領域,因此研究者的研究物件也從文學領域轉向非文學話語實踐。 使用廣義的“故事”一詞來理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導致了與故事相關的虛構概念的極大擴充套件,最終形成了一種“泛虛構主義”,它“消解了虛構的界限以及虛構思想本身”(第一部分,第1章)。

二是後現代思想造成的歷史與虛構的混淆。 拉沃卡專注於巴特、懷特、里科和韋納的理論,因為“它們構成了 1960 年代至 1980 年代質疑歷史與虛構之間區別的論點的基礎”(第一部分,第 2 章)。 從巴特的《歷史論》(1967)、里科的《時間與敘事》、懷特的《形上學與形式的內容》到韋納的《古希臘人是否相信他們的神話》和《人類如何書寫歷史》,這些理論家的態度可以用雅克·德希達的名言“除了文字,別無他物”來概括。 一切都是由語言編織而成的,語言只能指向自身。 在這群後現代思想家的著作中,即使是被認為是對現實的忠實再現的 19 世紀現實主義**也被解構了,被指責為“effet de réel”(真實效果)或“illusion référentielle”(幻覺 référentielle)。 這些思想家們繼續將這一結論延伸到包括歷史寫作在內的所有語言產品,海登·懷特將其發揮到極致,用四種比喻模式來描述理解和解讀歷史的四種方式,將歷史的書寫等同於情節的編纂,從而抹去了歷史寫作與虛構創作的形式差異。

同樣,這是對現實的精神分析質疑。 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的名言“Le réel, c'est l'impossible”(Le réel, c'est l'impossible)充分體現了精神分析理論中真理的概念。 在拉康看來,真實既是精神分析學家的終極目標,同時又是不可能的,因為在真實和真實知識之間有乙個主體,主體的慾望支配著他的感官,主體的語言限制了他對他所感知事物的表達。 與其他後現代理論一樣,拉康的現實觀深受他那個時代的語言學觀點的影響,這種觀點將現實視為語言建構的產物,同時認為這種現實與現實並不相同。 因此,文學藝術只能提供現實的擬像,現實的再現,甚至這種再現的再現。 這樣一來,“'真實'和'虛構'之間形成的兩極通常被完全顛倒了。 現實位於主體的不可定義、不可觸碰的心理現實中(das ding),而小說則包含構成'世界'的情感、話語、概念和社會藝術產品的整體“(第一部分,第三章)。 拉康的名言被反覆引用和評論,尤其是朱利婭夫·克里斯蒂娃(Juliaf Kristiva,1979,1983)和菲利普·索勒斯(Philippe Sollers,1971,1983),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文學領域的規範,塑造了一種“幻覺人類學”的感覺,其影響一直持續到21世紀,主要體現在法國菲利普·福里斯特(Philippe Forest)1999, 2024年)。

最後,還有認知科學發展的影響,特別是認知心理學和神經科學。 從廣義上講,第乙個從認知角度研究文學作品的研究是心理學家 F. Bartlett c.巴特利特於2024年出版了《記憶》一書。 認知科學與狹義文學研究的結合始於2024年代中後期,已成為當今跨學科文學研究的重要途徑。 認知心理學主要通過實驗來考察文學閱讀對被試行為的影響,實驗表明,文字屬性——無論它們被認為是事實文字還是虛構文字——對實驗者都沒有顯著影響。 在神經科學領域,映象神經元是在 1990 年代初期發現的,研究人員通過磁共振成像等科學實驗觀察到,乙個動作,無論是真實的、感知的還是想象的,都會啟用相同的神經網路,並且神經網路在相同的時間內處於活動狀態。 一般來說,認知科學關注的是人們理解敘事的能力,但它並沒有刻意區分事實敘事和虛構敘事,因為在認知科學家看來,這兩類敘事在神經元層面引起的變化是一樣的,無論是在過程上還是在影響上。 這些結論深刻地影響了批評領域,“認知科學的影響被視為對事實和虛構敘事之間差異問題的拒絕,甚至是失敗”(第一部分,第四章)。

簡而言之,20世紀末出現的泛小說理論可以用哲學家彼得·拉馬克(Peter Lamarque)和斯坦因·豪戈姆·奧爾森(Stein Haugom Olsen)的話來概括為“最極端的修辭,反映了現代思想的普遍趨勢,根據這種趨勢,沒有'真實'的世界,存在的一切都只是建構的,現實是一種幻覺, 小說無處不在”。

2.邊界的防禦及其意義。

儘管拉沃卡認為自己是小說理論的研究者,但《事實與虛構》的出發點並不是為小說辯護。 因為在拉沃卡看來,儘管同時代人對小說的不信任度越來越高,但小說始終保持著我們不需要捍衛的強大生命力,而各種泛小說理論的盛行,也從另乙個角度證明了小說的生命力。 “反過來,需要保衛想象中的邊界,因為五十年來,經過反覆襲擊,它們已被摧毀。 (結論)。

捍衛虛構的界限,就是堅持虛構與事實的區別。 事實上,在提出泛虛構觀點時,拉沃卡已經同時指出了泛虛構主義本身的矛盾,因為這些理論本身就隱含著一種二元論的思想。 從講故事理論的角度來看,儘管這種理論確實有抹殺事實與虛構界限的傾向,但許多講故事的理論家並沒有平等地對待所有先驗現象,往往在最後一刻才區分欺騙性虛構和審美虛構——即狹義的虛構,用拉沃卡的話來說,“狹義的虛構始終是大多數講故事論文的隱含模式”(第一部分, 第 1 章)。狹義的虛構是這樣一種信念,即“虛構是由想象力創造的文化產品,不受經驗世界所建立的條件的限制”(第一部分,第一章)。 欺騙性小說與審美小說的區別,想象世界與經驗世界的區別,無疑需要對真假有堅實的判斷。

從歷史寫作的角度來看,無論新歷史主義多麼強調歷史的虛構化,歷史學家的出發點始終是對真理的追求。 歷史學家在工作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往往不得不依靠想象力來填補空白,但在面對災難、災難等極端問題時,歷史學家的倫理觀念和職業道德往往阻礙他們採用虛構的方法,尤其是當這種方法可能導致歷史的歪曲時。 從接收者的角度來看,閱讀歷史文獻必然要考慮到“作品標題的語境、作者的身份、副文字等”。“(第一部分,第二章),即”在閱讀歷史敘述時,佔主導地位的閱讀契約旨在讓我們相信權威聲音的存在並信任它,除非有相反的跡象(例如,我們被告知歷史學家不是很可信,等等)”(第一部分,第 2 章)。歷史是一門尋求真相的學科,其中刻意抹去事實與虛構之間的界限往往意味著某種政治或意識形態的吸引力。

從認知科學的角度來看,心理學和神經科學近年來的發展並沒有抹去事實與虛構的區別,而是證實了區分假說。 認知科學使用問卷、測試或磁共振成像等實驗來揭示“我們有一種能夠區分現實和想象的認知結構,尤其是在記憶過程方面”(第一部分,第 4 章),也就是說,大腦對事實和虛構的理解“使用不同型別的記憶......不同型別的記憶會引起特殊的神經元反應,從而證實其邏輯特性的差異“(第二部分,第5章)。 具體來說,事實與虛構會刺激大腦的不同區域。 事實是,大腦皮層的中線結構,尤其是腹內側前額葉皮層受到的刺激較多,而虛構的刺激主要是外側前額葉皮層和前扣帶皮層。 大腦的不同區域與不同的記憶型別有關,事實啟用了與自己相關的記憶並觸發了個人反應,而小說啟用了語義記憶,這反過來又控制和減少了情緒波動。 如果大腦判斷一部作品是虛構的,那麼對作品的接受就會導致認知與感知的脫節,道德判斷和共情反應的鬆動,鼓勵我們對虛構人物更加寬容,另一方面也會阻止我們採取行動去拯救“公主”,不至於衝上木偶戲的舞台去拯救“公主”, 就像堂吉訶德所做的那樣。事實上,對於一些學者來說,“區分不同型別並控制它們之間的混淆的能力是心理健康的標誌。

在乙個二元論容易被批判的時代,為什麼拉沃卡不僅堅持區分事實和虛構,還用幾百頁的篇幅來談論它?事實上,儘管《事實與虛構》一再指出,堅持事實與虛構之間的界限是“在認知上、概念上和政治上必要的”,或者“邊界的定義在社會和政治上具有重要意義”(引言),但它並沒有系統地證明邊界混淆的危險。 不過,在其他場合,我們已經看到了拉沃卡保衛邊界的案例。 在2024年的特別模擬法庭上,以拉沃卡為代表的學者作為“原告”,對模糊界限的做法提出“起訴書”,陳述了他們的五大“罪行”:如果不區分事實和虛構,特別容易導致所謂“後真相時代”假新聞氾濫;否認歷史與虛構的區別,就是否認歷史學家的倫理,否認他們揭示歷史和過去真相的責任模糊界限有時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尤其是在基於真人的虛構作品中;模糊的界限會阻止我們體驗小說的樂趣及其對邊界的玩弄模糊的界限會導致認知和科學錯誤。

由於所有這些原因,事實和虛構之間的界限不應該混淆的觀點得到了許多學者的支援,舍費爾甚至認為,“讓我們暫時假設人類不再'決定'區分真實和虛假,或者技術進步有一天會讓我們混淆真實和虛構......如果發生這種情況,結果會更簡單,而不是乙個完全疏遠的社會,這將是我們龐大種族的迅速滅絕。

3.小說的本質。

另一方面,捍衛事實與虛構之間的界限意味著預先判斷事實與虛構的不同屬性。 事實上,定義小說的本質恰恰是......《事實與虛構》第三部分試圖開展的工作

相關問題答案

    捏造事實威脅他人可能會使您面臨刑事風險

    損害商業信譽 商品信譽罪 .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條規定,捏造 散布虛假事實,損害商品的商業信譽或者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條款解釋 本文是關於損害商業和貨物聲譽罪及其刑事處罰。所謂損害商業信譽罪 商品信譽罪,是...

    與乙個虛構的國家簽署了一項協議,巴拉圭官員被免職

    據西班牙 世界報 月日報道,凱拉扎合眾國 據說位於太平洋某處,在南美洲厄瓜多尔附近的乙個不知名島嶼上。它有一面旗幟和紋章,受憲法管轄 它簽發護照,財政部下設 銀行,以及衛生部 住房部 商務部 教育部等部委,一切似乎都井井有條 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這個國家只存在於其創造者的心中 一名因多項刑事指控而被...

    與乙個虛構的國家簽署了一項協議,巴拉圭官員被免職

    揭開虛構的 凱拉薩合眾國 背後的離奇故事。近日,一則關於 凱拉薩合眾國 的離奇訊息再次引起廣泛關注。據說這個國家位於太平洋上的乙個島嶼上,有國旗 憲法,甚至還有銀行,然而,它的存在只是乙個逃亡的印度人的幻想。這個荒謬的故事涉及巴拉圭官員 協議的簽署以及乙個自稱 大師 的神秘人物。讓我們揭開不可思議的...

    權利和責任 分析警察執法的邊界

    摘要 本文對法律賦予公安警察的權利及其內容進行了考察,重點分析了行使逮捕 搜查 傳喚和身份核驗等權利的條件和內容。強調警察必須遵循正當程式 尊重人權 明確責任和公正執法。此外,針對公民面臨不公正侵害的情況,提供冷靜 依法辯護 寫證據 尋求投訴渠道等應對策略。.警察受法律授權 權利 警察的職責是維護社...

    中俄邊境霸權博弈《尼布丘條約》與失落的領土

    在呂思勉的筆下,內布丘條約 成為中俄關係的禍根,揭示了歷史上鮮為人知的邊界爭端。年康熙皇帝與沙皇俄國簽訂的條約被譽為中西方的第乙個平等條約,但其本質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經歷了巨大的顛簸。失落的土地 尼布丘條約 和中俄邊界。尼布丘條約 確定了亞克薩戰役後的中俄邊界東段,並將格爾必旗河 額爾貢河和外興安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