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GDP萬億俱樂部”城市發布了三份季度報告。 重塑“萬億俱樂部”城市梯隊格局,規模擴張趨勢初現。
資料顯示,上海和北京在前三季度已經達到了3萬億元,處於俱樂部的第一梯隊。
深圳、重慶、廣州在2萬億元至3萬億元之間,構成第二梯隊。
緊隨其後的是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南京、天津、寧波、青島、無錫、長沙、鄭州等地,內線活力源源不斷。
同時,目前接近萬億元的佛山、濟南、合肥、泉州、南通、福州、習、東莞等目前接近萬億元的市,有望在第四季度實現GDP萬億目標。
但是,是什麼支撐著這些城市的萬億美元GDP發展?把握未來,深刻把握產業變革機遇,是核心要素。
01從傳統製造業到未來產業
盤點中國GDP萬億俱樂部城市,不難發現,這些城市從傳統製造業中挖到了“第一桶金”。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大國,中國的工業體系比較完善,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製造業門類齊全的國家之一。 以電子資訊、汽車製造、電機、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眾多萬億級產業,培育出具有GDP的萬億級工業城市。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科技、文化的不斷變革,傳統產業雖然擔當起了“壓艙石”的角色,但難以延續昔日的輝煌。 特別是近五年來,一大批新生代創新創業者雲集,引領和推動萬億會城產業轉型公升級,催生了以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為引領的城市經濟增長新模式。
以“東莞”為例,乙個以製造業為基礎的城市,工業佔經濟總量的50%以上。
追溯東莞城市競賽的歷程,東莞在改革開放前還是乙個農業縣,產業基礎薄弱。 上世紀90年代末,東莞繼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程序,加強對外發展,帶動城市發展的質量和增長。
20世紀初,傳統製造業逐漸衰落,東莞積極推動產業發展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從規模化走向質量化,以IT產業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在東莞萌芽,民營經濟和外資企業逐漸壯大。 三星、飛利浦、日立、三菱、三洋等國際企業紛紛在東莞投資建廠,開展技術合作。
隨著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公升級,東莞的產業水平較低,對特定產業的依賴性較強,本土自主品牌和高層次人才的“短板”制約了城市的進一步發展。
因此,東莞抓住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機遇,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持續提公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全面加快傳統企業轉型公升級步伐,在電子資訊製造領域探索突破口, 智慧型製造裝備、智慧型輸配電裝備。培育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2024年經濟總量最終突破萬億元,成功進入“萬億俱樂部”。
02 加速搶占新高度
東莞的蝴蝶公升級也不例外。
在全國範圍內,在數字經濟的驅動下,科技創新和產業公升級成為引領城市發展的關鍵因素,各大城市新舊動能相繼轉換。
在重提“強勢製造市場”的同時,積極布局未來產業,並展現出類似敏銳度:合成生物學、人工智慧、新材料、量子技術、深海空海開發、類腦智慧型等產業成為規劃中的高頻詞。
北京這個“頭部”城市,圍繞應用場景打造、計算基礎設施建設、資料開放共享,注重多維度聯動、多舉措推動人工智慧發展。 截至11月29日,根據2023人工智慧計算大會(AICC)上發布的《北京人工智慧產業大模型創新與應用***2023》,北京是目前中國人工智慧領域創新基礎最好、人力資源最集中、研發創新能力最強、產品迭代最活躍的地區, 現擁有大型模型創新團隊122個,約佔全國的一半,大型模型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上海積體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三大產業,製造業產值同比增長183%。上海還把類腦智慧型產業布局寫入地方“十四五”期間科技創新中心規劃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 還明確提出,要推動上海大模式創新發展,打造通用人工智慧創新生態,加快建設世界級人工智慧產業集群。
在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133萬億元,佔地區GDP的41%1%,主導作用突出。 電子資訊產業約佔全國規模的六分之一,是深圳工業的第一支柱產業。 在品嚐了“未來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後,2024年6月,深圳出台了《關於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檔案,為深圳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培育發展未來產業做好了頂層設計。
緊隨其後的重慶也在今年年初提出,未來五年加快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智慧型網聯新能源汽車和高階電子兩萬億級優勢產業集群,智慧型網聯新能源汽車產銷佔全國10%以上。
廣州打“鏈長系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王牌,提出重點發展智慧型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綠色石化與新材料、現代化高階裝備、超高清與新型顯示、軟體與資訊創新、人工智慧、半導體與積體電路、生物醫藥與高階醫療裝備、新能源、 節能、環保、生態等21個產業,實現了規模實力雄厚、產業鏈完善、龍頭企業支援突出、產業布局大等特點。
此外,蘇州、南京、成都、武漢、杭州、天津等地也積極布局和重點扶持“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加強系統供給、完善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公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03 未來產業、新能源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萬億俱樂部城市正在迎頭趕上,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積極布局未來產業,持續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那麼未來的行業是什麼?它能否帶領我們度過這個週期,形成新的競爭力?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未來將組織實施類腦智慧型、量子資訊、基因技術、未來網路、深海航天發展、氫能、儲能等前沿技術和產業轉化領域的未來產業孵化和加速規劃,規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
不少業內人士也認為,未來產業是新技術驅動,是以前沿重大科技創新為基礎形成的產業,是面向未來、決定產業競爭力和區域競爭力的前瞻性產業,是支撐未來產業發展的主導產業。
同時,未來產業也被稱為技術前沿、需求突破、影響力顛覆、價值戰略、前景爆發。
為什麼選擇未來產業?
毋庸置疑,未來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未來產業具有前沿性和變革性,其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形成新動能的支撐作用也更加強大。 但與已經處於產業發展成長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同,未來產業基本處於產業發展的醞釀期,這也預示著將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
12月13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召開的2023-2024年中國經濟年會上,工業和資訊化部首席經濟學家高東昇強調,未來多個行業將具有前瞻性,推動人工智慧、人形機械人等前沿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廣, 加快構建未來發展新優勢。
就在前,在“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中國提出要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資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的質量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產業將是各大城市和經濟主體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構建競爭新優勢的關鍵。
但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並非所有新興的前沿行業都是未來的行業。
未來的真正產業是驅動“生產力”的產業,能夠為生活、經濟、社會帶來高質量發展。
因此,無論是城市還是企業,都應該以創新為核心,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找到自己的資源稟賦,持續改進。
正如瑞成在上一篇文章中所說,“古都金陵為何能穩居世界十大科研之列?正如文章所提到的,南京在找到自身科研資源優勢定位後,一路創新探索,把握科技成果轉化,幾十年來為自己打造了一張“科技創新”的新名片。
展望未來,在未來產業的主導下,誰會是後起之秀?等待是值得的。
但對於創業者、創業者和投資人來說,毫無疑問,正如宜信創始人兼CEO唐寧近日反覆提到的那樣,無論是創業還是投資,我們都要與未來同行,保持活力,擁抱人工智慧、硬科技、web3等科技創新,擁抱新的品質生產力, 與時俱進,永遠做乙個“年輕人”,贏未來!
關於瑞誠
作為一家專業為高淨值個人和創業者提供服務的品牌,瑞誠致力於圍繞創業者客戶群體的需求,提供全面的諮詢服務。
通過多年不斷構建的資產配置能力、科技能力、國際化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為客戶提供資產配置、家族傳承、企業發展提公升、品質生活、公益金融等全方位服務,長期陪伴創業者客戶企業、個人和家庭成長, 走向更好的事業和生活。
引用**:
澎湃新聞、大鵬視界、新京報、中國發展網、長三角雙碳研究院、畢節高新區發布、蘇州太湖智庫、央視網、華南戰略性新興產業報告綜合整理。